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們在家居士為了生活,還得有個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職業,維持家庭生活。回家還有很多家務,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裡偷閑修學佛法,所以多被事緣所牽扯,不能像出家人沒有世俗的塵累,全部身心投入修學佛法之中。所以在家修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事緣多,所以牽掛多障礙多,煩惱也比較多,清淨下來比較困難,不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我們有了佛法,就能夠歷緣修止,經歷這些事緣,來修我們的禪定。止,就是禪定,就是把我們的無明妄想歇息下來,降伏其心。歷緣修止,經歷這些事緣,善的、惡的、罪的、福的、逆的、順的,有事無事,我們都能用佛法發起心上的智慧。心上有了智慧,智慧屬於光明性,就能照了這一切事物,如幻如化,就像水中月鏡中像似的,當體即空,無我我所。

所以我們就能夠對這一切所經歷的事情,不妄想執著,心無所住著。好事現前了也莫作好想,因為事情本來不可得,好事也不可得。如果作好想了,就該起貪心了,就能唆發我們的妄情,希望這種好事現前,保留下來別失掉,這就是生死,就是罪業,就是痛苦。不好的事情現前了,我們了達本空,無我我所,也不作壞想。作壞想了,就會唆發我們的嗔恨煩惱,發起危害,這也是罪業,也是生死,也是痛苦。

好壞本平等,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果能這樣天長日久地觀照,正念觀察,那麼這一切事情就會過而不留,我們的心就會清淨本然,四大調適,氣血周運,精神提高,智慧增長,內心歡喜,我們就能達到出苦得樂的願望和目的。

我們在座的都是三皈五戒在家修行的居士。士,是個清雅之稱,清淨雅致之稱,就是說,我們要斷除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種粗重的過惡,使身口意三業具足佛門弟子的威儀,不犯這五種粗重過惡,所以是清淨雅致之稱。

在家修行之士就叫清淨士。要想身心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必須很好地循規蹈矩,把我們的想、說、做納入三皈五戒的規範。三皈五戒看來很平常,其實並不平常,因為它是無上菩提的階基,台階和基礎。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根本戒。不管大乘戒,小乘戒都以這四種戒為根本。對於三皈五戒來說,也是十人九犯,不同程度地違犯。

比如我們皈依三寶了,成為名正言順的佛門弟子,那就要常念三寶的功德,念佛、念法、念僧,功德不可思議。可是我們是不是在一切時間和處所,都念佛、念法、念僧了呢,基本上,大多數達不到,還要想念世間的聲色貨利,是非長短,斗亂危害的事情,並不能真正達到念佛、念法、念僧,發起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

整個身口意,在一切時處,還是在造作生死之業。我們反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心,時刻沒離開憎愛這兩種惡性的造作。憎、愛這兩種妄心在我們心中交替進行。一會兒貪著,一會兒嗔恨,始終是沒離開這兩種妄心,所以不能離開生死惑業。

我們怎樣才能脫離呢?我們得念佛、念法、念僧,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停地念,修行的心不能間斷,間斷了嘛,我們的生死習氣有一種生死的習慣勢力,它自動就要發起現行,嗔恨、煩惱、貪著、斗亂、危害,所以我們心就得轉念佛法,念佛就能滅罪增福,念法就是把佛法轉入心中,才能摧碾我們心上的貪、嗔、癡等惑業,才能降伏其心,開發智慧之性。念僧就是念諸大菩薩名號。

很好地守持五戒。就拿殺生來說,也是不同程度的違犯。真正做到纖毫無犯,那是很不容易的。雖然不殺雞、鴨、鵝、狗,但是蒼蠅、蚊子有時還危害,雖然不主動發心去危害眾生,但是主觀意識呢,由於我們不能時刻地防範,有時也避免不了殺生的因緣,所以是不容易的。

包括偷盜,非理而取,有意無意地佔便宜,不該得的就得到了,這都是違犯。性質是共同的。三皈五戒想真正實行起來,做一個合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和佛法相應,有佛法氣氛,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應當提高認識,使自己再提高一步,做一個很好的在家修行之士。

因為我們事緣多,每天早晨起來,洗漱之後,第一件事就要想到佛、法、僧三寶,第一件事就是恭敬、禮拜、讚歎諸佛菩薩,早上第一件事要隨淨業因緣,不要隨染污因緣。

首先到佛堂恭恭敬敬地點上三支香,這香是屬於供養,和瓜果、蔬菜、飲食、衣物一樣,是供養諸佛菩薩的。因為我們是佛門弟子,為了表達對諸佛菩薩的孝敬之意,所以每天要供養諸佛菩薩。供養諸佛菩薩功德無量,因為佛、法、僧三寶是眾生的福田。

像農民似的,春天種地,秋天收穫果實,我們供養諸佛菩薩,也是在佛的三寶地,在佛的福田上種下善根,將來能夠出苦得樂,所以每天都要供養諸佛菩薩。恭恭敬敬的把萬緣放下,一心的,心不它緣。這個時候,家務、工作,一切都要停下來,此時此刻,我就是禮拜、供養、讚歎佛。

比如說六點開始,萬緣放下。誠則靈,誠就是一心,不雜它念,必須一心,心裡想念諸佛菩薩。把香點燃,恭恭敬敬,橫平豎直,身攝則心攝,心攝則身攝,把我們身口意、想說做,都攝受在佛法因緣上,攝受在禮拜、供養、讚歎諸佛菩薩這一大事因緣上。

點完香以後,恭恭敬敬地把香供養給諸佛菩薩。我們在插香時,香要橫平豎直,這個福田才能真正種在三寶地,如果香插的歪歪斜斜,東倒西歪,高低不平,這說明我們心沒攝,沒一心供養諸佛菩薩,必須三業相應,心不離諸佛菩薩,恭敬心就是菩提心。

心攝則身攝,我們給佛上香,表達對佛的孝敬之意。心上雖然是這樣,但無所表示,所以用香來表示。香是物質供養,通過這種物質來表心表法,表示我們的誠敬孝順。

把香上好以後,恭恭敬敬頂禮三拜,一心觀想諸佛菩薩莊嚴相好,心不它緣,這就是三業相應了,心觀想諸佛菩薩,口讚歎諸佛菩薩,身體拜諸佛菩薩,身口意三業全部攝受在禮拜、恭敬、讚歎諸佛菩薩的這一淨業因緣上。

這樣,三業相應,功德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漫不經心,身體禮拜,口裡說,心裡胡思亂想,心想它緣,那就不行了,反而是輕慢,夾雜罪業。同樣是禮拜,如果相應了就得不可思議的功德;不相應了,反而起罪業因緣。

就像蓋大樓似的,如果按照設計方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監督檢查,這樣工程質量就好,一舉成功,就能得一棟樓的受用。如果不是這樣,不但白費工時,而且白費錢財。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成功的一方面,也有它失敗的一方面,我們不作則已,做呢,就得一舉成功。

然後按照我們規定,每天進行功課。在家居士的功課,二時課誦,早晚功課,都是歷代祖師大德,在三藏十二部教典裡面選擇的有代表性的經咒、佛號。早上,像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晚上是彌陀經,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為什麼要誦咒呢?因為誦咒對內對治習氣,對外降伏魔怨。一心誦咒,就能夠對治我們的妄想習氣,降伏其心;對外能降服魔怨,一切天魔、鬼神、冤親債主,都能降伏,能使我們心開意解,得成無上覺道。只要我們一心誦,不用解意,就能達到心開意解,得成無上覺道的願望和目的。所以我們早晨要誦咒。

咒是總持,梵語叫陀羅尼,總一切法,持一切意,持善不失,持惡不起。只要我們一心誦咒,就能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咒,不管是哪部經,佛顯說以後,然後說密咒,咒是密詮,所以咒都是平等的,誦楞嚴咒等於誦大悲咒,誦大悲咒也等於誦十小咒,不在多少,在於誠則靈,誠就是一心,還有一字咒,有六字大明咒,我們誦哪個咒相應就誦哪個咒。

就像吃飯似的,有的人吃饅頭能吃飽,那就吃饅頭,有的人不願吃饅頭,吃飯能吃飽,那就吃飯,願望和目的是一個,都是為了解除飢餓就行了。在這上面,沒有什麼分別。

要一心誦咒,降伏魔怨,我們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這個。

然後要供養諸佛菩薩,每天買點新鮮供品,蔬菜瓜果,如果經濟不富裕,買一個兩個果都可以,但是每天供養佛的心不能間斷。每天都要換新供,天天如此,盡此一生,乃至盡未來際。「十大願王」裡不說嗎,要供養諸佛,不能間斷。

如果我們經濟困難,買不起瓜果,每天做好素的飯菜以後,用小碗盛出一碗,供在佛前,也表達我們的孝敬之意,天天如此,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吃剩的,殘湯剩飯,或者瓜果,自己先吃了,把剩下的供給佛,這就不行了。《地藏經》說:米泔菜葉,不棄於地,自未飲食,先供佛僧。先供養諸佛菩薩,盛出一碗,然後自己再吃,這也可以。

我們把修學佛法,恭敬禮拜諸佛菩薩,作為每天工作、學習、生活的重心、壓倒一切的重心,就是重法,就是佛法在我們心中是第一位的,這也表示再沒有比佛法更重要的事情了。

因為我們供養了諸佛菩薩,恭敬禮拜讚歎了諸佛菩薩,又誦了神咒,即被諸佛菩薩之所護念,一心向佛,我們的心就清淨了,就和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了,中間沒有妄想隔礙了,有感即應,諸佛菩薩就有求必應,就能護念我們,使我們生死習氣不會發起現行,天魔鬼神、天災人禍、都會消除。

但只是早晨起來禮拜供養、讚歎諸佛菩薩,夠不夠呢?不夠。

白天雖然不能專門修行,但是心裡不能離開諸佛菩薩,心裡有佛即是佛在。無論什麼時間,或者走在天涯海角,做什麼事情,心裡都要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這樣我們就有了主意,就能自作主張。

因為我們心是主宰,我們心離開阿彌陀佛,離開觀世音菩薩,那麼佛也沒有辦法,就像小孩似的,你告訴他別往泥坑裡走,他偏往泥坑裡走,大人也沒有辦法。因為你的心不能代替他的心,佛只能把成佛的辦法告訴我們,但是我們不覺悟,不實行,佛也沒有辦法,那就等我們妄想消除以後,再去施行。所以我們要躬行實踐。

修行是個辛苦的事,誦經、坐禪、拜佛,是辛苦的事,但是先苦後樂。辛苦一時能夠得到永久的安樂,所以不要怕辛苦,如果我們不去禮拜供養讚歎諸佛菩薩,我們的無明妄想就要發起現行,則就會惑亂,令我們身心坐臥不安,痛苦煩惱。

所以我們白天行住坐臥,吃飯、穿衣、睡覺都要念阿彌陀佛。這樣能夠滅罪增福。我們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了,心裡能提起正念,能夠念佛、念法,把佛法轉入心中,我們就會發起心上的智慧之性,心上愚癡暗昧之性就會徹底滅除。

所以我們白天在經歷這一切,善惡、順逆、罪福的事緣過程中,我們就不會迷悶,用世間話說,就會頭腦清楚,就不會失去理智,心上就有智慧之性。不妄想執著這一切事情,心無所住著,現前了就和沒現前一樣,沒現前也和現前一樣;有事和無事一樣,無事和有事一樣,本來平等,心裡清淨本然。

我們心就是個道場,道場在心上,就像道路一樣,道以能通為義,從此到彼,車水馬龍,在上面運行,給人們造成不可思議的世間利益,沒有道不行,道路在我們生活當中是最重要的了,但是道路在每剎那的時間裡,在每個位置上,必須是空的,道路的體是空的,這個道不是男女老少,也不是車水馬龍,也不是糞土,也不是黃金,道路本身是清淨本然的,沒有一物,所以車水馬龍才能在上面運行,暢通無阻,發起利益。

我們心也是這樣,每天要經歷很多事情,但是我們了達本空,過而不留。

佛在《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在最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可壞之法,沒有常恆不變的實體。

就像做夢本來是假的,夢中幻想泡影更是虛妄不實。世間的事情,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使人眼花繚亂,但是我們有了智慧之眼,以佛的智慧眼去觀察世間,如太清虛空,本無所有。這樣我們就能渡過難關,走過生死險道。

五濁惡世是個生死險道,就像雜技團走鋼絲似的,必須掌握重心。誰來掌握?心來掌握。心掌握好重心,就不偏不倚,就能順利地走過而不墜落下來。我們在世間生活,這一生,每剎那都是很難度過的,所以我們有了佛法,就能走過生死險道。

不能離開佛法。佛在《華嚴經》中說:「寧受地獄苦,不離於如來。"我們寧願受地獄的刀山火海之苦,心裡也不能離開如來,不能離開佛法。離開佛法,那就沉淪苦海,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了,沒有出離之日。所以修行不是我們早上禮拜、供養、讚歎諸佛,心清淨了,離開佛堂了種種牽掛障礙又上來了,這不行,還是熏習生死。

心裡還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忍。忍辱波羅密。忍是心裡認可、容忍,忍受而不違逆。好的事情現前了,了達本空,認可於心,容忍,忍耐,怎麼忍耐呢?不作好想不貪著它,它來就來,不來就拉倒;壞的事情現前了也要忍,也不作壞想也不嗔恨,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衡下來。

於外不染為禪,內心不動為定。我們的心要安住自性,安住實相,安住佛法,安住在阿彌陀佛上。心不動誰也無可奈何,都是我們自己生心動念,把事情弄壞了。就像蠶似的,作繭自縛,自己把自己綁縛了。

世間不有一句話麼:「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高山大河關關相阻,誰設的呢?自己心設的,心要不妄想執著,無所住著,高山大河關關相阻雲消霧散,無所依據。

所以心裡要無事,要練這個功夫。念佛、誦經、拜佛都是我們修行的方便辦法、手段、目的,願望是要達到淨化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的心覺悟淨化起來。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的境界就會殊勝起來,我們未來的果報就會殊勝起來,就會出苦得樂。不淨化心,想出苦得樂無有是處。必須斷除身口意惡的氣氛,惡的氣氛斷除了,才有佛法氣氛。

晚上臨睡前,也要恭恭敬敬地禮拜、供養、讚歎佛。最低是早晚一炷香。臨睡前要皈命西方極樂世界,歸宿,就是我們身心皈命依靠佛、法、僧三寶。

按照在家居士的因緣,要安排早晚功課,可多可少,早晨誦三遍大悲咒也可以,晚上誦一遍彌陀經,然後一心念阿彌陀佛也可以。但是每天都是這樣,規定一個課程,不一定早晚功課全部念下來。

這個功課是歷代祖師大德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經咒,所以我們一般不能輕易改動,經過一兩千年的傳統的、成型的功課,我們最好不亂改動,選擇其中一部分,我們能夠讀誦就行了。修行的事必須進行,但是沒有固定格式。

因為三世諸佛,大覺世尊,是慈悲願主,諸佛都是以慈悲為體,舉佛心的全體就是慈悲二字,更沒有其它,所以只要我們能夠隨修方便,根據自己的因緣,皆為諸佛之所歡喜。我們做完功課要睡覺了,心裡也不要想世間的事情,貪瞋癡的事情,誰對我好了,對我不好了,不要想這些事情,想它只能增益生死,陷入痛苦煩惱之中。

我們要按照八正道,提起正念,一心念阿彌陀佛,最為穩當。睡覺的時候,心裡一心念佛,不必出聲,或者觀想阿彌陀佛,念念入睡。醒了第一個念頭還是念阿彌陀佛。

晝夜二六時中,不離開佛法。要念佛念法念僧,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積重難返的生死習氣就會減損,最後就會把它拖到後面自行滅去,智慧禪定就會現前,我們身心就會愉悅、安穩、輕快、善根增長,就能出苦得樂。

這個出苦得樂不從求中得,要通過我們修學佛法的實踐逐漸增長。我們老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上,像我們想上北京,不能起行,永遠也到不了北京。佛說的法就是為了利益眾生,就是覺悟人心、淨化人心的,所以佛在四弘願裡說:「法門無量誓願學。」

不管是僧人還是居士,三世諸佛是我們的學處,我們要發誓、發願來修學佛法,要通達三藏十二部教典,這樣才能方向明,路子不錯,我們才有辦法。如果我們不學無術,想修行無所從,不知怎樣修行,甚至走入歧途,向外道外仙學,那就錯了。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我們修學的依據、方向,是成佛的道路,所以我們要認識,要知道,要悟明,這樣能開發我們的智慧之性,滅除我們的愚癡暗昧之性。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然的釋迦,都是學而知之,沒有生而知之的,所以在修學佛法的這一大事因緣上,要不辭辛苦,精勤修學。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要給眾生髮起利益,所以佛法沒有隱諱的地方,就是讓眾生全部知道,才能發起利益,眾生不知道,怎麼能發起利益呢?不像外道,父不傳,子不告,搞得挺神秘。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包括經藏、律藏、論藏。說了很多經文、契經,說了很多神咒,還說了諸佛菩薩名號,就是讓眾生知道。修學哪一部經典,哪一種神咒,念哪個佛號,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僧人還是居士,還是男女老少,願意誦哪部經就誦哪部經,願意誦哪種神咒就誦哪種神咒,願意念哪尊佛的聖號,就念哪尊佛的聖號,在這裡沒有禁區。

白天念誦可以,晚上誦也可以,夜間誦也可以。修行不能間斷,佛在三遺教經中說:「中夜誦經亦復如是。」我們攝心修行不能間斷。要依經不依人,佛是怎樣教誡,我們就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佛沒說的,我們不能作為依據。

我們願意供哪一尊佛,就供哪一尊佛,願供哪一尊菩薩,就供哪一尊菩薩,佛佛道同,供阿彌陀佛就等於供釋迦牟尼佛,供釋迦牟尼佛,也就等於供藥師琉璃光佛。供一佛就等於供百千萬億佛,供百千萬億佛也就等於供一佛。

本來平等,不要分別,分別即染污,染污即塵垢,反而成為障礙。我們就有一尊佛,那就恭恭敬敬地供一尊佛,說我有五尊佛,那就供五尊佛,沒有什麼分別,本來平等。我們念一佛名號,就等於念百千萬億佛的聖號。我們分別就離開阿彌陀佛了,反而不相應,成為不相應法,成為障礙。所以,在這裡沒有禁區。

有的人隨便說《地藏經》出家人可以念,在家人不可以念,白天可以念,晚上不可以念,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人可以供養,在家人不可以供養,說地藏王菩薩出家人可以供養,在家人不可以供養,這都是沒有依據主觀臆斷,隨便說,妄想發明,這樣就給我們設了很多障礙。對這些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誠則靈,誦那部經,供那尊佛菩薩,白天誦、晚上誦都可以。誠就是一心,不雜它念的意思。道教講誠則靈,佛教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是不雜它念,也是誠的意思,誠就是一心。

因為心想它緣,心力分散,兩種心相爭,中間就有隔礙,這一念妄想就把我們和諸佛菩薩不隔而隔,隔離十萬八千里,對面不相逢,諸佛菩薩想加被我們也不可能。像我們想一眼萬里,看見前面的一切物像,但是就是因為一層窗戶紙,就把我們隔礙了,了無所見。

只要我們一心,就能和諸佛菩薩的清淨心感應道交,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我們才能滅罪增福。佛法就是用佛說的法來淨化我們的心,這就是佛法,除此之外都不是佛法。

佛法就是用佛說的法來淨化我們的心,除此之外都不是佛法。地藏經不說嘛,我們不要拜祭鬼神,求諸魍魎,反遭罪愆,不但不能消災免難,脫罪出苦,反而招罪增苦。不要燒紙,祭庫,也不要還壽生債,這都是道教外道傳統的迷信作法,沒有理論依據。

世間人逢年節,子女為了表示對故去親人孝敬之意,沒有其它辦法,或在墳前或在路邊,燒點紙來寄託自己的哀思,這是世間的常情,實際也不解決任何問題。因為到年節了,沒有辦法,以此表達自己的心情,心裡好像就沒有障礙了。是世間自古以來的傳統作法,是風俗,當然也是一種傳統的封建迷信的作法。

為什麼叫迷信呢?是迷惑而信,不是真實的。我們現在有了佛法,是正信佛教,我們就不能把世間的、外道的、傳統的迷信作法拿到我們佛門中來做。如果我們給他還壽生債,燒紙祭庫,讓他在陰間有錢花,得富貴,我們這一念心舉體皆錯,就把他安住在生死道,不能出苦得樂。

我們應當隨順佛法,求助於諸佛菩薩,一心給他念阿彌陀佛,禮拜、供養、讚歎諸佛菩薩,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亡者親人。這一念感應諸佛菩薩接引他上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究竟成佛,永斷生死,得大安樂。我們這一念錯了,就把他安置在生死道上;正確了,就能使他生到極樂世界。

我們一心念佛,佛有異方便,特殊的方便辦法,就能在冥冥中開發他的神識,能使他消除妄想,出離生死道,使他能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就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們本師在經裡有明文教誡,我們應當隨順佛法,不應當用世間生死的辦法。

把世間傳統的迷信做法、外道的做法當成佛法去實行,那就舉體皆錯,不但不得利益,而且遭罪愆,把我們的親人置於生死的苦難境界。所以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另外上香是對諸佛菩薩的一種供養,和供養瓜果蔬菜飲食一樣,就像我們把錢財供養父母一樣,是表示我們的孝敬之意,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所以我們供養父母,還想在父母那裡得到點便宜和好處,那就錯了,那就像交易似的,我給父母點利益,父母還得給我點好處,那就虛妄了。

上香以後,就誦經拜佛。不要看香譜,著得高,著得低,或者是哪個沒著,本來心裡很清淨,這一分別,香滅了,著得不齊了,沒達到我們心裡想的那樣,心裡憂愁恐懼,是不是要有什麼災禍;香著得好了,就貪著,唆發了妄想,是不是我今天要有什麼吉祥的事情啊,這都是業,也都是罪業,是生死,也是痛苦,反而引起心上的障礙,不安定,不但沒達到降伏其心的願望和目的,反而數數起心。

心若滅時罪亦亡,心生罪亦生,心生了就是業相。不要看香譜,因為你是供養諸佛菩薩的,我們就是一心,我們把香供養諸佛菩薩,還想和諸佛菩薩進行交易、交換,那也不是供養諸佛菩薩,心就不誠了。因為有的香條粗一些,有的香條細一些,有的潮,有的幹,所以有時候就著得不平等,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不要去理會就完了。

在這個上面分別,反而是一種繫縛、障礙和逼迫,同時也是罪業因緣。應該在這個上面實實在在的。《地藏經》說,能夠發起眾善奉行,一滴一毛,諸佛菩薩都嘉許讚歎,使我們增長。要實實在在的,不要摻雜虛浮的部分,不要摻雜妄想,這樣我們才能真實不虛,修學佛法不允許一點虛妄。

另外,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沒有巧路。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句一句地念,心裡想,口裡念,耳根聽,這樣能把心攝住,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才能降伏其心,好壞、憎愛、取捨這些生死罪業才能不發起現行。應當這樣實實在在地修行。不要好的事情現前了,就高興得不得了,歡喜的不得了,可是一會兒失掉了,因緣變化了,又痛苦的不得了。

壞事現前了,就嗔恨煩惱得不得了,這都是心被境牽,認物為己。我們了達本空,對生死大事也是這樣。我們這身命,色身濁命,剎那都是在向衰老死亡壞爛的方向變化,一剎那也沒停止,這叫無常。所以我們對生死大事也不要強行主宰,要隨其自然,不要妄想執著它,本來沒有生死嘛,生死不可得,那樣死神就自敗了。

如果達到徹底解脫,於生死大事上,它願意生就生,不生就拉倒,這不是很痛快利落的事情嗎,所以對一切事物,都應當這樣正念觀察,發起我們的智慧之性,不要以世間的生死感情去認識這一切事物,對待這一切事物,那樣就會把我們拖入生死的泥坑,最後不能自拔。

誠則靈,要本分老實,在修學佛法這一大事因緣上,要本分老實不要虛浮,要實實在在地,念一佛、誦一咒、念一部經,把心攝住,這就是減損我們生死習氣的過程。生死習氣斷除了,不生不滅的本覺佛性,本來佛,就會全體顯現,佛是本具的。

我們要隨順佛法,不要在一切虛妄的事緣上引起我們心上的紛爭。我們要降伏其心,心裡要無事,要把持住自己的心,不浮不沉,不好不壞,清淨本然。心裡無事,我們的心才能歇下來,慧性才能開發,善根才能增長,才能成就如來的智慧德相。應當這樣修學。不要搞封建迷信活動,佛法提倡正信,發起正修行,修行就應當這樣。

我大致的把在家居士,日常在有工作,有家庭事緣的情況下,怎樣來降伏其心,歷緣修止,經歷事緣來修自己的禪定,把個人的想法和認識說給大家,供參考,不一定是那麼圓滿。關於日常修行,我就給大家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