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有人曾說,孩子初生時大哭,是在控訴輪迴的痛苦。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嬰兒在不斷成長,小學、中學、大學、成家立業……韶華之年,他表面上看來青春美滿,但實際上生命卻在一天天縮短,正在吃喝玩樂、享受生活時,不知不覺就會步入老年,感受衰老的痛苦。
世人雖喜愛青春韶華,卻不想暮年這麼快就到來,誠如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所言:青春時光剛剛謝落,衰老就會現於眼前,盡管人人都想青春常在、永遠不老,但青春與衰老就像賽跑一樣,剎那不停地就流逝了。
人老了以後,皮膚、頭髮、骨骼等都會加速退化,雖然渴望欲妙受用,怎耐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身體的風脈衰退,以至於承受力、忍耐力極其薄弱;行住坐臥、稍稍活動就會氣喘吁吁,感到困難重重;做什麼事都很費勁,常常感到苦惱、絕望。
有時我去一些養老院,看到那裡的條件不錯,但老人們心裡很落寞。如果你不懂何為老苦,到了那裡以後,看到老人們睡的地方、吃飯的狀況,就會感悟到:「哦,總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這樣。」
有些老年人常誇耀自己年輕時如何漂亮,但現在再怎麼講,臉上也找不到一絲漂亮的痕跡。而且,平日裡說話吞吞吐吐,走路顛顛倒倒,跟年輕時相比,簡直相差懸殊。
不過,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法王如意寶圓寂前兩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他老人家講《大圓滿前行》《寶性論》時,引用佛經、印藏大德的教證滔滔不絕。不信佛的領導聽到後,特別驚訝:「啊,七十多歲的老人,還能背出這麼多教證?真是太精彩了!」
明朗大師造《三戒論註疏》時也是年過七十了,他在此論的結尾中說:「盡管我年紀大了,但智慧卻有增無減,越來越熾盛。」
在藏地,榮索班智達活了119歲,漢地的虛雲老和尚圓寂時是120歲。
我家鄉還有一位老人,從年少起就堅持每天磕100個頭,至今也從不間斷。現在他雖有96歲了,但仍身體硬朗、精神瞿鑠,上樓梯也不需要人扶。
怕老是根本沒有用的。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我們若能對此認真思維,認識到無常是世間不變的規律,並對此產生堅定的信解,那在老年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該抓緊時間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