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蓮友們,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是我們講到《觀無量壽佛經》的第六講了,那麼今天講之前我大概說一下,就是說以前也在其他的講法的道場裡面也說過,說講經說法,就是不能太繁了,也不能太簡單了。如果太簡單了的話就是法義不周全,但是太繁瑣了反而有時候嚼得來回得去,讓大家的智慧有退;太繁瑣的話就容易在這個名相上來回倒騰,出不來。就是忘了他最後所指歸的是,提倡我們要去行門上去著手。所以說這也是我一直來可以說講經的一個發心,那麼希望大家都是聽了這個經文以後,要從這個行門上去著手,特別是在上一講的時候,我們給大家介紹了淨業三福,義理是非常明開的,就是說明白公開的在那裡,放在那裡。就是需要我們去踐行,特別是像我們當今時代能夠往生,大部分都是以散善為主導。
你看今天我們要開始講這個日落觀的話,那一講講的就是基本上我們都沒有操作經驗,甚至連一個心理體悟都沒有。所以說我們大家聽這次,像這個《觀無量壽經》,想把它講到控制在十五講以內,雖然它的篇幅相對比較長,那麼後面我們就是一觀一觀的這樣,可能籠統地給大家做一個介紹。但是呢,就是希望我們在聽經的過程中,比如說上一次的這個淨業三福這個版塊,我們要聞熏了再聞熏,思維了再思維,然後認認真真地去,一條一條地對著去做,這都是有非常真實的操作性的。那麼今天我們就接著經文再往下看,講到這裡了說: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
來看這句經文,那麼我們知道這個淨土法門宣講的初衷,是要廣利一切大眾,不是說光給韋提希一個人講,或者說與會的,在場的,這些法會參與眾聽就可以了。所以我們注意到了沒有,這裡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他把阿難又給叫出來,把他的名字給叫響了,這裡為什麼先說呢,因為阿難是多聞第一,如果實在要用現代話講的是,所有的弟子裡面阿難負責佛的可以說是宣傳部長。後來的經典都是由阿難聽聞、持誦、結集出來的,所以這裡這個佛是遍知者。
你看他在起頭講這個法門的時候,直接就把阿難給揪過來說,阿難你也要聽好。所以這裡有三個層面:一個是告阿難,我今天要講這個淨土法門,你要好好傳持,不要讓它遺失了,這個法門。其次才是告韋提希,你看及韋提希,你是請法之人,既然你來請,我為你說,那麼你就要好好地諦聽,要善思量,不要錯失了這個法門。但是我要告訴諸位的是什麼呢?阿難是緣,韋提希是因,因緣聚合,他的目光投向哪裡呢?是為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大家來看這句話,所以說這裡的佛的初衷其實就是說跟阿難、韋提希三個人就具足了一個因緣,就是要把這個淨土法門給請出來,說出來,所說的這個法,所謂的流傳正是將目光投向我們未來世,就包括我們現前的眾生。
其實這部經典在像法時期,也就是在唐宋時期開始大幅度地弘傳,那個時候所有的淨土行人都是依《觀無量壽經》而修學的。那麼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說這部經典的目光投向,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以我們今天這次開講這部經典,也可以說是乘佛所願。那麼這裡講到說為煩惱賊之所害者,大家要曉得,一般我們世間的財產,人財,是人的財產,會被這個盜賊所劫奪。那這裡指的煩惱賊所害,就是劫奪我們的法財,為煩惱所害。在一個凡夫來講,那麼他基本上都是我們說的具足十惑,十種無明,十惑裡邊一般貪瞋癡慢疑,這叫做五鈍使,就是貪瞋癡慢疑,可能說的是本能的東西,很難去除,甚至有時候我們發現都反觀不到。那麼還有五利使,就是比較銳利的鋒利的煩惱,這些都稱之為我們說的煩惱賊,把我們本來的佛性,如如不動的這個光明藏,如來藏心都是給搶走了,一般我們都是這樣來進行一個表法。
所以說在這個修行的路上法身慧命,遇到這個煩惱賊就會把我們的法財給搶走。那麼我們學修佛法來了,就是對治煩惱的最佳方法就是戒定慧。在《大智度論》裡面講到,說持戒就像捉賊一樣,如果你修這個定就像把賊給綁住了一樣,持戒就像把賊給捉到,那麼如果你再修定,就等於說把這個賊給綁住了,慧就可以把賊給殺掉,所以說勤修戒定慧,所謂的息滅貪瞋癡,就是針對我們這裡講到的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這個清淨業。這裡講的清淨業,就是指的下面的十六種觀法,在我們現前的染污心中,熏習了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清淨之法。所謂的業,你看,業大家都知道造作,造作它有善業、惡業,我們一般把善業又叫白業,惡業叫做黑業,有這個輪迴業和解脫業,實際上就是有漏業和無漏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染業淨業等等這些,這裡用這個清淨業,其實就是無漏解脫這個出世間業。說清淨業,就是針對未來世一切眾生。所以這裡才講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這個我們如果常聽經文的同修,大家聽到這個時候會耳熟能詳。諦聽諦聽,什麼叫做諦,就是這個東西是真實不虛的,講的這個法,善思念之的善呢,這個法是清白的,是無邪的,才能稱之為善。所以你看這裡的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其實就是我們講的聞思修三種智慧。諦聽指的是聞慧,善思指的是思慧,你要善思呀,修慧就是指的念之。念,意念,用我們的意識心作意,觀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念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你看善思念之,諦聽諦聽,就是我們常說的從聞思修入這個淨土界,還是一樣的道理。那麼並且這裡加重了語氣說要諦聽諦聽,就是要你認真仔細地聽,一個你不能聽錯,這是給阿難說的。另一個,你不能聽偏,這是給韋提希說的,你們倆的因緣亂了,說明這個法門緣起就不好,所以後面我們講到每一觀的時候都是說,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就是說要隨順佛的教語,一點都不能走偏,走偏了,你就給這個法門,可以說是沒有諦聽善思念。特別是這個善思念之對於我們現在來講,大家聽聞佛法一定要善於善思念之,就是除了我們要落實在這個行門裡邊的話,還一定要有先行的思想。你看我們學佛人有時候覺得說善思念,你要有時代性,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才稱之為善思念,思我們這個時代是怎樣的時代,這叫善思念。
琢磨我們每個人的根器,是什麼樣的根器,這也叫善思念。認識到這個淨土法門的雖然難信,極其易行,這也是思善念。就是在這一系列的契機契理,確信起行中你都要保持一個善思念的最佳狀態。所以學佛確實也要與時俱進,你看我們這個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有的人就說特別反對說這個末法時代,這個我也可以理解,可是確確實實我們現在這個五濁惡世的這個情狀是愈演愈烈,你就是這樣子的。誰都不想提,當然不是說法末了,確實人的根性不行,是節節敗退,那你首先要承認這一點,承認這一點,再去抉擇我們現在相脗合這個時代,已經人到了這個地步,根性如此的,法門怎麼抉擇,你才能瞄對了,瞅準了。要不然你自己自以為是,無法無天,結果一去起修的時候你根本就修不了。
下面我們就講落日觀,大家就知道說確實一步真正想把這個觀法修成功,你要修(成為)一個極其專業的禪修者、靜思者。就像咱們這樣泛泛的,一個星期來這聽聽法,回去依然熱熱鬧鬧地過日子,門兒都沒有。而我們現在說實在的,能夠保持住每個星期來這,一次不落地聽法你們自己也知道有多難,不要說自己的發心到不到位,來得了來不了,光外在的因緣就不斷地牽扯,轉你的這個時間,你能夠掌握的了嗎?所以我們真的是,諸位一定要學會善思念之,這才是說諦聽諦聽的這個功德才能顯現出來。
好,我們再往下看,你看,後面佛就說了: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大家來看這一句話,我一直覺得這個佛陀的智慧是非常的生動活潑的,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到說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
這個大家發現了沒有,首先這裡是佛一直還沒有讚歎韋提希呢,雖然你到了我這五體投地的這樣頂禮膜拜,還沒有讚歎,等要快說這個觀法的時候終於讚歎韋提希,說太好了,你問的這個要去極樂世界要正受正思惟,正好是我要說這個法的時候,悅可聖心,所以佛在這裡還說快問此事,說你早不說,說你們家終於發生了這種不好的事,才致使你來問來,激盪你的出離心出來了。所以說在這個讚歎韋提希的時候說你趕緊問,但是問之前又特別又給囑託了阿難說,你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講佛語。那我們就要以人之常情來說,你看宣說佛語,廣為多眾宣說佛語。佛語首先他是沒有假,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每次我們身為佛弟子,一想到這句話就要對於三寶生起無上的信心,真語者、實語智、不妄語者。
你現在遍法界的世界裡面有一個不說謊的人嗎?最親最近。只有佛是實語者、真實語、不妄語,那麼我們就能夠隨這個真實語起如實修,一定會得真實果,要如此來做。但是為什麼這裡這句話是《觀經》的大大特別之處呢,大家發現了沒有,每一部的大乘經典,當然到最後都是勸說你要廣為人說,莫令斷絕,要為一切人去宣講等等。可是大家曉得,一般的都是出現在這個經的哪裡,流通分中,就是講完了以後才會囑託一下,說你要好好學,流通這部經典,此經當名什麼什麼,如何流通,如何信受,大家歡喜信受做禮而去。為什麼這裡還沒有講的時候,就給阿難說你要好好聽,將來要好好去講。不由人講起一個,我們模仿一下生活中的場景,比如說我們要說一個是非,給人家去暴露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如果是,一般的秘密的話,一般是怎麼樣,肯定是說完了才記起說,你知道你可不能去說啊,不要讓別人知道。
但是如果這個秘密極其重要,很可能出來是爆炸性的,他就首先都說你不能告訴別人,你現在先對天發誓,你不許說,先說好,你不說了我才告訴你。這就是格外重要,多麼生活化。佛陀講法也是這樣,首先這個法很重要,我先就告訴你,你要好好受持,一定要將來告訴別人,講出去,利益未來世的眾生,所以你看才有這段話。這裡講到說汝當受持,受持是什麼呢?你自己能夠領納法義這叫做受,講的這個道理你前後貫通,完全了解了。什麼叫做持呢?奉持文句,雖然你這個義理了解了,但是這個,我講的這些話你不能有一個字落掉或者走偏,這叫做持。現在我們想想能夠現成地讀到經典有多麼的不容易,全憑阿難的這個受持功德。
你想佛說完了以後,他大量的這種,全部能夠記得住,記住又有四次經典結集,還有這個東土的翻譯,到我們現在還能如此完備的,完全圓滿地去來領納佛說的法義,你想想這個經旨,全憑阿難的受持功德。所以這裡講到的汝當受持就是阿難的自利功德,廣為多眾宣講就是讓阿難去宣的利他功德,自利利他稱之為汝當受持宣說佛語,這就是這一句話又在提前還沒有講的時候,就給他來了這麼一段。
下面我們再來看,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記住有一句話: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這段話一般我們在,這段經文很重要,一般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都是覺得,以為說當時韋提希就見到了,我原來理解的還以為說這是韋提希現場見到,然後證到無生法忍,不是的,這段經文是怎麼樣呢,你看,如來今者,就是我佛的自稱,釋迦牟尼佛自稱,說我現在今天此時此刻,就把這個法馬上就要教給你了,給韋提希說了,那麼這個法是什麼呢,就是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加了一句什麼呢,從始至終伴隨的說以佛力故,才能夠當得見彼清淨國土。那麼我們理解就是說,現在佛是在口頭先給韋提希,就像授記一樣,說我的法如果你修了,你仰仗佛力一定能夠見到這個清淨國土極樂世界,不是說當下我就已經讓她見到,然後證無生法忍,是現在給她先承諾這個一系列的從因到果,修因證果的這個次第法中,先給她首肯,說肯定會這樣,不但能夠見清淨國土,就像鏡子裡面照自己的容顏一樣,而且見到極樂世界以後馬上心生法喜,在這種心生法喜的加持下,當時就應該得到無生法忍。這是現前給韋提希就講。
那麼我們來領略一下這段經文,首先你看觀於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知道我們這個法門修,《觀無量壽經》的法門修,一定不是用眼,全在於用心,用心起觀,用眼感果,就是心起觀成就了以後,眼能夠見極樂世界西方勝境。那麼這樣來的話,從始至終的這種觀法裡面,他有一個巨大的保證是什麼呢,就是以佛力故,一定大家要理解了,因為極樂世界的這種修法,始終是建立在仰靠佛力上面,這是為一個主流。那麼這裡講到以佛力故就是說,以佛的這種威德力,神通力,以作為主引導,主牽引,成功地讓我們入觀,住在這個觀境上,然後凝神不捨,心境相應,當時境發現時侯,就好比說極樂世界鏡子裡面看東西一樣。是以這樣的一個功德,讓你能夠親見極樂世界,然後是怎麼樣呢,親見了極樂世界,那麼下面的一系列反應是什麼呢,必然會心生莫大的這種歡喜,這種大歡喜就可以加持你現證無生法忍,這是實實在在的。
身為現在坐在這裡的我們也許就很難理解,待會講無生法忍是大概什麼境界,就覺得說幾乎有這麼的好事嗎。大家要知道,修無生法忍,證到無生法忍,至少要用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知道阿僧祇劫有多長的就知道。那麼阿彌陀佛突然現在其前,生在這個法喜的時候,他難道就讓我們能夠有擺脫煩惱的功德嗎,能夠讓我們入到這個不見一法生,有一法滅的這個不生不滅境界嗎,這是怎麼回事。這個事情我們現在設想,設想不來,因為沒有領略過,沒入到那兒,但是你現在一定要以信功德去相信,這就是他力的功德。
所以我們首先在這裡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句話,就是以佛力故。首先第一個,以佛力,就是這裡佛已經給她說了,以佛力故,我保任你修這個觀法,成就以後能見極樂世界,見到極樂世界保任你能夠以見這個淨土的法喜徹證無生法忍,這是可以做保任的。保任的前提是什麼呢,由佛所教之力,記住,第一個力,佛教你的力量,就是這種觀法。第二個由佛的威神之力,我一路伴隨,保駕護航讓你修這個觀。所以我們這裡講到怎麼樣一個保駕護航法,第一個觀法就是,他力我們要理解。
雖然我們修這個觀法,一定要知道這是從自他力的本位上來講還是有區別的,因為我們一般大家看到這個說,講到你好好修觀的話,下意識就會覺得那我肯定在這裡攝心,守得住,然後好好地觀想。好像就是說,等於說盤腿一坐在這裡好好地要,準備大幹一番,無意中就會覺得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大家要知道攝心坐在這裡,觀的力量來自哪裡呢,還不是憑自己使勁,而是去什麼呢,極力地提起來,跟佛的境界去脗合,跟極樂世界去脗合對接,不是去憑空製造,明白嗎,就是說這裡講的觀法他也有自力他力。一般我們用自力觀的話,它是一個締造過程,也可以就是說要從心底裡面去締造,等於說無中生有一樣,就像法藏比丘當時修了五劫的時間,去製造這個極樂世界一樣。但是我們現在一起修觀法,不是說什麼呢,說極樂世界不存在,然後唯心自己硬生生地往出來觀。
而是怎麼樣呢,極樂世界已經在西方十萬億佛土之外,我們現在是以這個世間,這個現前的現實跟他去接軌,脗合,相應,這才叫做他力。因為如果你自己去觀想的話,這就是叫做自擔當了,可是極樂世界建成這個已經由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彌陀佛他來擔當。我們現在去接軌,我擔當的是什麼呢,就是相信極樂世界已經存在了,但是我現在因為沒辦法對接,有煩惱阻隔無明作為代價,十萬億佛土從中而現。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用心繫念修觀,前提就是明瞭西方極樂世界去此不遠,阿彌陀佛亦復如是,一定是有這樣的一個,才依照著什麼呢,可以怎麼講呢,一個是依這個境來洗滌我們的顯境的心,可以顯境的心,用境就跟境去相應,這是屬於靠他力。
另外一個依心來起建我們未曾之境,沒有這個境界你硬生生去締造,這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以佛力故,修觀法,觀於西方極樂世界,它的觀法我們也要搞清楚。不是說極樂世界沒有,說每個人,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他的,好像我們都沒有,所以每個人觀就是在這平地起高樓去起建一樣,不是的。整個法界極樂世界已經在那裡了,這個極樂世界跟我們是有天然的息息相關的關係,阿彌陀佛雖然起建,也沒有離開我的現前之心。雖然我的現前之心不能徹見,但是就依著這個觀法一點一點的掃除障礙,讓它了了分明,不是說原來沒有,往起來構造。這兩大力量是不一樣的,大家想想。你完全漫無目標地去找一個東西,跟說明明知道那有一個東西,我就是去一步一步地去找,一樣嗎,不一樣的。
所以在此上也是有他力,有見分曉的。二一個,怎麼去諦信說,由於見到極樂世界以後心生歡喜,就能夠得無生法忍了。大家想,我們有時候說小小的一點相應,或者說一點自心這個所感召來的這個稀有的瑞相,就心生法喜得不得了了。那麼你設想一下,我們這個世界它是幻境,都是執著,是障蔽我們的心性,妄想叢生的,你在這個世界裡面全部都是生滅法,此起彼伏念念想停都停不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用這個觀法去直通,一旦親睹了西方勝境,我們想想,彌陀說法,清淨海眾圍繞,整個的依正莊嚴顯現,一旦現前的時候,這種加持的力量,假如果我們見到極樂世界,在當時的真實情況下,他一定是頓然就使得我們的心性開發,馬上六根門頭就跟這種清淨無染的淨土相應,不是跟染土了,特別是念佛三昧所生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種加持力就像,就是不經意中就馬上就讓你盡情的捨離娑婆的常態,煩惱啊,貪瞋癡啊,馬上就捨離,從未有過的法喜,完全湧現在我們的身心世界中。
但是大家也不要搞錯了,這個法喜不是從人的本位而生的,是從什麼,是從法的本位而生的。人的本位而生的話,我們現在都是人,你看不見,真要說句什麼話,你就現在煩惱具足的時候,信心沒有的時候,給你突然間西方三聖來了,會把他嚇死的。極樂世界顯現的時候人馬上就會發癲發狂,為什麼,他不對接啊,沒有這個緣起,突如其來的這種你根本就受不了。所以這種法喜,它不是從人的本位的,是從法的本位生起的這種法喜。怎麼樣的法的本位呢,你看本來我們常住在心頭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信願已經具足。突然間心頭頓現,你都看見西方勝境了,這個時候就叫做信忍,忍是什麼呢,就是智慧的意思,相信忍。
什麼叫做信忍,不要再說我信還是不信了,信和(不)信都沒必要說,親眼見了。大家想想,此情此景此境,這是其一。第二個,如果你這樣見到了以後說,原來雖然信了這大半輩子的,原來是真的,這種頓然的說,馬上就知道說進入,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畢竟成佛,永超生死輪迴,你想一想,根本就生老病死馬上就要與你無關了,指日可待了。那這種法喜生起來這叫做喜忍,歡喜的智慧生出來了,就是說明什麼,可以接受,確實如此。不是說你一個凡夫不信的時候,突然看見了馬上就神經了一樣,這叫做喜忍。那麼看到這種法喜,娑婆與極樂,見到極樂和娑婆以後,來回轉化的過程中,心地上穿插顯現,那麼馬上你就能夠悟到萬法唯心。我們現在要聽到萬法唯心這個詞,你理解都有時理解不了,可是它就是真實的心境,相互輝映的跟你演練,就是這個真實境界就現前了,直接就讓你體悟什麼叫做萬法唯心。所以這叫做真心體驗,就在現場體驗,那麼這就馬上就悟到萬法唯心,心唯萬法,這叫做悟忍。所有的這些都是忍。
就在這個從染到淨,從淨到染,一會兒見一會兒不見,一會兒顯現,一會兒不顯現的這種過程中,你發現原來萬法的緣生緣滅,其實的本質情況是什麼呢,如如不動,沒有生沒有滅,連這麼一點點的生法都不存在,連這麼一點點的滅法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可以徹見無生法忍。這是一系列的天然關聯,你們不要以為說這有離得多遠,可是我們現在就打不開,發揮不了。這是佛在這裡給保任啊,就是如果你好好修,必然將來就是這樣。所以這就是講到說,應時即得,應就是也可以理解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肯定會怎麼樣呢,即得無生法忍。
那好,我們了解一下什麼叫做無生法忍,這個忍就是智慧的意思,這裡講到的應時即得,可不是說悟或者是理解,是證到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其實就是說我們剛才講到的不生不滅的境界,如如不動,整個萬法緣起性空中,你用性空來統攝緣起,就是一切法本來如此,沒有一法在你心性之外,一目瞭然了,如如不動了,完全心裡有數了。
這就是我自己現場想到的形容詞,那麼依照著佛法裡面的這個,嚴格地講它是有次第的,在《仁王經》中就講過說忍有五種,第一種叫伏忍,伏住、降伏的伏,伏住煩惱的伏,這是等於說到這個修學路上,修到菩薩位不是有十地嘛,十個地位的菩薩,那到初地以還那這個就是從種性位中,修學諸法,就能夠把煩惱給伏住了,這叫做伏忍。那麼隨著修學的話,到二地和三地的時候就叫做信忍,相信的信,到了這個地步是怎麼樣,對於這個無生法,就是不生不滅的這個道理,信心決定不會懷疑了。
我們現在不要說信這個無生法忍,很多時候聽到無生,不生不滅是感覺不到那種狀況的,什麼叫做不生不滅,連一個相似的感覺都沒有。但是到了二地三地的時候就一定會這種無生裡,確鑿無疑了,信心了。那麼到了四五六地,就叫做順忍了,怎麼樣,到四五六地就開始就等於說,不但信了以後,而且開始用心體悟了,就是說開始練了,練到什麼地步呢,破這個幻相,入這個如如不動的這個真理,那麼等於說趣順無生,就是慢慢地往那走了,順著這個無生法進入到其中,往前走,隨順著這個走了,所以叫做順忍,往那走了,等於說瞄準方向越來越近了,越來越近,近到一定的地步就是七八九地的時候了,就等於證無生忍。
所以十地菩薩裡面最後一地叫做寂滅忍,到了登地十地以後所有的無明都破盡了,完全證這個寂滅的大涅槃,這叫做寂忍,所以呢,這裡講的無生忍就是指的第四個階位,七八九地的菩薩證到這個實相,叫做無生法忍。不見一法生,不見一法滅。大概就是從第七地不是叫遠行地嘛,第八地叫做不動地,第九地叫做善慧地。這三地裡邊遠行地屬於下品的無生法忍,不動地屬於中品的無生法忍,善慧地屬於上品的無生法忍。你看修行就到這個次位才能夠證無生法忍,這是我們依照通途。可是你一旦只要親見西方極樂勝境就能夠即時得無生法忍,大家想想那種加持力有多大,這種加持力從哪來的,從始至終以佛力故,大家要相信佛力,一定要相信佛力,特別是我們現在的情形。
末法眾生的時期確實他有利有弊,那麼如果說弊的就是說自力不夠,自力不夠你仰仗佛力的時候,他這種以信心入大乘佛法是非常,可以說得便宜的,相信佛力。實際上我們能夠見佛,一切的境界從始至終都是,像《楞嚴經》裡邊講到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怎麼見啊,現前見無非就是在定中見或者在夢中見。當來見無非就是往生的時候他來接引,或者我往生後到極樂世界現見,都叫當來見。那麼所有的這種見,全是佛力加持才能見的,你靠自己自力修行,你想三大阿僧祇劫,什麼時候才能夠見諸佛相好呢,見佛的報身呢,見佛的報土呢,阿羅漢都沒有資格。
所以這樣地回想一下,一路走來我們能夠聽聞佛法,在這個信解行證的路上,精進不退,消除違緣,這全是加持,靠佛力的加持,沒有一處不是在佛力。你想我們現在有什麼力,我們通身都是業力,什麼力都沒有,只有業力。所以有時候一路走過來,能夠有這樣的共學機會,聽聞佛法,善知識引領,一塊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平常還是說,我業障深重,連個瑞相都沒有,什麼聽到別的同修看見什麼好事了,夢到什麼好夢。你想,還有比你現在處在這個其中,這都叫做瑞相,還有比這再瑞的瑞相啊,一路都是佛給你保任,保駕護航,這叫仰仗佛力。唯有你的心不去跟他對接,就等於說西方極樂世界去此不遠,我們就非得把它隔到十萬億佛土之外。
為什麼,因為你外面有包裹呀,貪瞋癡一層又一層,邪知邪見一峁又一峁的,一個梁子一個梁子,你就走,就翻都翻不完,翻山越嶺沒完沒了。總而言之呢,這就是說這一段大家要知道這是一系列的功德,就從我們開始觀於西方極樂世界開始。所以這一系列的利益在沒有說觀之前就全體給你做保障,將來必定如此。你看這裡講到,應時即得,就等於說你圓頓的,馬上就,在你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馬上就要證無生法忍了。見到淨土這屬於境妙,境界妙。心生歡喜,這屬於說種的因是純,心生歡喜啊,全是法喜嘛。那麼這個即得無生法忍,這是果熟,圓頓入到這個殊勝的境界,因地純果地熟,因緣果熟,就是這麼一個狀態,所以即得無生法忍。
《楞嚴經》裡面講到身心快然,如來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就是這個意思。咱們這只能就是說,跟打廣告一樣,你就體驗一下吧。真正你要想做到這個無生法忍,那你就得買這個產品,就是十六觀法,所以說總而言之,前面講的淨業三福是求生極樂的因,這裡的見到極樂淨土是淨業所感的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淨土一見就證得,需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修到的果位,無生法忍,非同一般呀。
所以你看這裡的韋提希,確實是這個大乘種性,不能比擬的。為什麼?你看她的夫君,前面由佛力加持,他只證了阿那含,才證到這個聲聞乘的三果而已,她這馬上修的就是要見極樂世界得無生法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是這個說的好,說了半天,還得回到我們的本位上來,我們再來往下看。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又是韋提希在這裡跟佛的一段對話。首先我們來看上半段,就是說佛告韋提希,這裡我們也要生起一個自信心,為什麼呢,因為好多經典裡面我們學完了以後都會說,哎呀,這是請法者,這是當機者,這都是佛的弟子,假裝成凡夫乘願再來的這個演說法門的,就會下意識的覺得說,那他們是顯現的凡夫,我可是真實的凡夫,就覺得這個法門跟自己無份,這就大錯特錯。
你看,佛為了針對這個問題,就這裡特意對韋提希說,你是凡夫。凡夫我們可以就,引申講就是煩惱之夫,一般的狀態都是這個樣子的,誰都是如此,你就不要覺得自己不如他們,人人皆是凡夫,跟韋提希一模一樣。那說白了,你們有兒子的也,兒子至少沒拿著劍去砍你吧,那說明你造的業還比她殊勝,沒有遭她這種惡逆這個果報。但是這裡講到就是怕眾生致惑,生起說韋提希是聖者,這裡就講到什麼,你現在就是凡夫。而且你的心想羸劣,為什麼呢,不能遠觀啊。凡夫的肉眼,我們的眼都叫做肉眼,還有天眼、法眼、慧眼、佛眼。肉眼的話它就是見內就不見外,有障礙。那麼我們的心,凡夫的心它是不能夠正受,全是顛倒受。
大家想想,我們每天的想法是不是全是顛倒,你有過正受嗎,所以說未得天眼不能遠觀,看也不能看,想也不能想,什麼都是顛倒的。那麼佛菩薩的這個功德他能夠洞徹他方國土,他的心一觀起觀,就是正定聚,徹見十方,十萬億的情形。所以這裡給這個韋提希說你是羸劣的凡夫,我這裡要有異方便,大家知道什麼叫做異方便?就是雖然你不能見,我有異方便就讓你見。你們在北京的,稍微年齡大點小時候記得這個,在前門的胡同裡邊不是有一個看什麼戲嘛,就是把你頭蒙上,看那個西洋戲,就是把你的頭蒙起來,眼睛湊上去,這裡邊就演那個玩玩耍耍就開始了,那也叫異方便,耍魔術一樣。可是那些都是妄中的妄想,都是妄想。
咱們今天佛說的這個入異方便,就是直接提供你一個從未有的方便。所以這裡我們學習這個異方便,大家知道一切的法門都是為了開示悟入佛知與佛境界,也就是佛淨土的,那都是方便,所有的法門統統都是方便。這裡講到的異方便,第一個從未曾講,與眾不同,與前不同,這是第一個異方便。第二個,就是說異就是格外特別的意思,格外特別的提供給你一個方法,就這十六種觀法。怎麼個格外法呢,第一個它的法門異方便,法門格外。下面開始講的這十六種觀法,每一個觀法一卯扣一環層層遞進,這就叫異方便,法門。第二個次第異方便,就是從次第上來講,直接就把這個台階給你伸到娑婆世界來。為什麼,你們這不是見太陽,那就從太陽開始。
你看所有的經文裡邊法門沒有這麼講的,什麼叫異方便,就從你現前能夠夠得著的地方開始啟動,循循善誘的往這兒引。要說我們觀極樂世界的話會覺得說,一開始的日落觀,那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這跟太陽有什麼關係。所以說大家在這一上面,就一絲不苟,從簡到難,從相似到真實,次第有序而觀,叫做異方便。這個異方便就是說,完全把你這個局給你設的好好的,怎麼時候有可能你出問題,那就下一步就解決這個問題。怎麼時候可能一直走,走到哪裡不行了,還可以怎麼樣,全部給你設好了,這就叫異方便。第三個方面,異方便格外方便是什麼呢,就是從始至終不離佛力的加持,剛才我們講到的,這是叫做根本異方便,你不要以為說講了這麼多了,聽了好像真的就超出於佛之外似的,全部都在佛的掌控之中,包括我們現在理解這個異方便,這個異方便這種法喜,都是佛力在加持,大家這樣來理解異方便,令汝得見。
下面就是你看成了韋提希對佛說了,世尊如我今者,確確實實不能比。剛才講到了這個大王不能比,為什麼呢,大家知道什麼是菩薩嗎,真正的菩薩就是自己還沒有度,得度,就發心去度一切眾生,不想自己了,就開始當下行菩薩道,這稱之為菩薩。所以韋提希這裡,她自己還沒有見到淨土,剛才見了一眼,就是在寶台上給她顯現,這會兒憑自己這功德還沒有見到,沒有見到可是她就開始關切到什麼,如果佛滅度了以後,所有的眾生在濁惡不善的境界中,五苦所逼,怎麼樣才能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呢?你看首先就是憂未來末法時期眾生之憂,這確實是大乘氣象,為本經的請法主當之無愧,韋提希夫人。她自己的觀法還沒有,佛還沒有講,她就開始代眾生在問,到那個時候怎麼辦,大家想想,你看人家的這種發心,為什麼呀,因為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就是太苦了呀。
諸眾生,眾生兩個字就是把這個苦已經給道盡了。大家知道什麼是眾生,你們都知道說我也是眾生,他也是眾生,都是眾生中的一員。眾生一個次數多,一回又一回,一次又一次,沒完沒了的生,這叫做眾生。沒完沒了的生,你生生世世生到人中倒也罷了,問題是什麼呢,處所不定,六道升沉。一會兒生到上了,一會兒生到下了,一會兒入了三途了,一會兒才抽身出來一下下,又進去了,這叫做眾生,六道中眾地方而生。有時候是胎生,有的時候又是卵生,有時候是濕生,有時候是化生,隨業不定,去生吧,這叫做眾生。再一個,到了濁惡不善,五苦逼的時代,眾生生出來以後往一處生,為什麼,要在一塊相互作為增上因緣造惡業。你吃我,我吃你,生不到一塊,誰吃誰去。所以就是說四生九有,往一塊生,生到一起好造這個惡業,我盜你的,你邪淫他,他再去殺他吃,來回殺盜淫妄,就來回不斷,你有一個對境,有一個因緣。一個巴掌拍不響,做不了惡,所以這才叫眾生啊,生到一處了就製造這個濁亂情形,諸位仔細想想。
到了這個地步了才叫佛滅度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濁在這個大經裡面講到五惡、五痛、五燒,怎麼才能見這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韋提希確實是這個,真是的這會兒跟觀音菩薩是一樣的。為什麼,你看一個是苦,大家都是沒有福德因緣,縱然生在人道裡面,怎麼才能夠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啊,你看我們現在這個人道裡邊,人多著呢,誰能夠,不要說見了,聽淨土法門誰能聽?這是其一。第二個,一旦失去人身那就更加難見了,六道之中輪迴中,那麼好不容易生成到人道裡邊,電光一閃一樣又失了人身,那什麼因緣下次還能見,有機會嗎?就這樣為末法眾生設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終於把這個淨土法門給帶出來了,開始要講了。
下面的一段經文就要開始講這個十六觀法,講十六觀法之前首先把這個十六觀法給大家做一個總會,了解一下。十六觀就是後面經文裡面講到的一段一段的,就是說先觀什麼用心做觀,再觀什麼,再觀什麼,不斷的十六個方法,十六個方面。具體內容第一個叫做日觀,太陽,第二個是水觀,第三個是地觀,大地的地,第四個是樹觀,寶樹。第五個是池觀,極樂世界的寶池。第六個是總觀,極樂世界一切的樓呀,池啊這些等等,這是前六個。第七個開始,就開始觀這個正報,第一個叫做華座觀,佛坐的這個寶座,第七。第八呢,是佛菩薩的相。第九個是佛身觀。第十個是觀音菩薩,第十一個是大勢至菩薩,這是觀音觀和勢至觀。
第十二個是普往生觀,就是觀好以後,自己觀想在蓮花中開花。這是前十二觀都屬於說一個一個的難度往上走,實在不行了第十三觀叫做雜想觀,就是觀跟我們身形高差不多的三尊聖像,這是第十三觀(自生觀)。到十四、十五、十六就等於說上品上生中生下生,中品上中下,下品上中下往生,是指的這個他生觀,也就是觀因而非觀果了,總會這個就叫做十六種觀法。那麼總而言之,這十六種觀法的前六觀,大家把這個脈絡分開。前六種觀是觀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整個外在的世界情形。後八到十三觀,這是觀他的正報,就是說西方三聖兩旁的這個觀音勢至,他的常隨菩薩。後三觀是觀九品往生,這是觀什麼樣的根器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屬於說因觀,因地觀,又叫他生觀,不是自生觀,這是這樣的一個分別。
再下面我們再把它捋順一下,這樣我們學習的時候就比較有數。首先第一個,初一觀和後十五觀我們先把它分開,為什麼呢,第一觀觀法,觀這個落日是指方定向,就在西方。那麼後邊的十五種觀法,才是觀極樂世界的這種依正國土莊嚴,和正報這個西方三聖清淨海眾。這是講到的第一觀和後十五觀,第一個就是定位,後十五觀是具體內容,這是一個了解方法。再一個層面的話,除去這第一觀以外是落日觀,好像不搭嘎,後面就開始從水、地、琉璃,就開始極樂世界的模型初具了。那麼這裡邊前五觀是觀他的第二到第六觀,是觀他的依報,後十觀是觀這個正報的殊勝。前五觀是觀依報的殊勝,這是光這十五觀裡面,也就是說二到六觀是觀這個依報的莊嚴,這個七到第十六觀是觀這個正報的殊勝。
後面的三輩九品裡邊也有正報,為什麼,不是有佛來接引嘛,有這個報身佛,有化身佛,來到面前,拿著什麼蓮花等等都有描繪,這是又一種判法。再往下細一種就是說前五觀裡邊,也就是說第二觀到第七觀,那麼這個第二觀第三觀是觀的所依的境界,你比如說觀水成為冰,觀冰成為地。後面的三觀是觀這個地上面的莊嚴之相,你比如說這個第四觀是觀樹,樹是怎麼怎麼樣的。第五觀觀這個寶池是怎麼怎麼樣的。第六觀是觀樓台,亭台樓閣是怎麼怎麼樣的。這就是觀於這個地上的莊嚴之相,二和三是光說這個地,從水成冰,從冰成地。這是前五觀,十五觀裡邊的前五觀。後面的十觀裡邊分的話,七八九是觀佛的座,觀佛的這個佛像的表徵,還要觀佛的這個,正觀這個佛像,這是七八九。
那麼十、十一、十二呢,是觀兩邊的侍者不一樣,再觀這個漸想觀,就是說觀完侍者以後,蓮花整個開合,怎麼到極樂世界,就馬上就入這個極樂境界。那麼十二觀就是正想觀。到第十三觀的時候是雜想,雜想就是只要你想這個,身形小一點沒關係,阿彌陀佛為主,西方三聖,甚至說能把面龐以上能夠想一下就可以,這是到十三。那麼十四、十五、十六是觀佛的徒眾差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徒眾,徒弟清淨海眾,這些等等差別三輩九品的差別。總而言之這一些就是觀淨土的因果,總歸十六觀法,叫做觀淨土因果。那麼後邊的三輩九品和雜想這些呢,屬於觀因,又叫做觀因,這是指後半部分。前邊的,從這個第二觀法,就是水開始都是觀果,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成功以後是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是屬於觀果。
所以你看淨土法門是什麼,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他是倒過來的。直接把果呈現給你,讓你從果上去入手去修,完了才給你講因地的三輩九品。所以整個這觀因觀果,觀果觀因,就是觀淨土的因果,其實就是觀極樂世界的正覺世間和這個淨土世間,也就是所有的依果和正果,將來極樂世界依報怎麼樣,正報怎麼樣,就是這個,全部在這十六種觀法中一目瞭然。
那好,但是下面我們還是要再貫一段經文,今天把這個落日觀給大家做一個交待。當然,前提講一下,就是說我們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提倡這個執持名號,可能今天的因緣殊勝,今天我們的氣場也很好,人也很疏散,也很比較清涼。我們就嘗試著說,如果說作觀也不違這個執持名號,怎麼個不違呢,我們每次如果你盤腿坐著念佛的時候,你也需要一個前期的一個,從散到這個相對靜的一個過程,對吧,那麼今天的這個落日的這個觀法,乃至前期方便呢很有操作意義,等一下我們就知道。
首先我們來看這一段經文,你看第一個,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這就是不是光給韋提希說的,還有眾生,包括末法時期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瞭,是為日想,名曰初觀。為什麼叫做初觀,這就我們常講到的前方便,大家知道吧。你們有的時候修,如果稍微涉及一下藏傳,不是有加行嗎,就是要在這個地方有一個銜接鋪墊,前方便。
那麼這個第一個方便,作觀落日觀,大家可能剛才不是講到的說極樂世界跟太陽有什麼關係,我們要學這一段的善思念之的主要的關健詞在哪裡呢,一個是專心繫念想於西方。第二個是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記住啊,這段修法的主要的用功之處在這兩個方面。大家聽過一句話叫做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看非常好,為什麼呢,就是從一開始佛設教,他就針對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心一定是散亂的,那麼你來修這個觀法,首先讓他先什麼呢,心水澄清下來,要靜下來,要不然你的心像猴子一樣,習慣這個六根向外攀緣,你沒有停歇的時候,你也沒有安心三昧,你談何容易啊。你能即刻馬上就捨這個外緣,脫淨,即刻就可以說相續住心,極樂世界就分明了了在心嗎,做不到。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揀明其他的方向,就是一定要指向西方,這是這個觀法裡邊跟其他不一樣的。其他的話,上次我們講觀的時候是什麼,隨局勢也就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唯有這個十六種,《觀無量壽經》的十六種觀法一定要向西。向西這非常妙,你看咱們一塊的因緣中,我的因緣是向西的,我以往跟大家講完了以後迴向說願生西方淨土,總要作觀一下,作意一下西方三聖清淨海眾。那一般我們觀想一定是就在正前方,如雲如蓋前來接引加持,我也不知道東西南北了,就反正觀想前面就是西方嘛,大概。今天來的路上跟咱們一塊的義工對了一下,確實從那邊進來我仔細想,那邊是正西是吧,東西南北嘛,那正好那是正西,所以這也是因緣。
為什麼要在西方呢,我記得以前一位大德也講過,就是這個太陽大家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太陽是往西落的,就是一天最後的末尾,歸根結底處就是西方,所以恰恰跟我們說一個人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步驟。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常法,所以首先這裡是指明立向要直指西方,那麼怎麼來觀想呢,他就講到了說,一切的眾生自非生盲,生盲是什麼意思呢,生下來眼睛就是瞎的,那麼在你這輩子的外境熏習中不知道有太陽是什麼樣的,東西南北也搞不清楚,這種根機那就只能說去相應《彌陀經》裡面的執持名號,修不了觀法。所以在觀經裡面根機是有揀擇的,如果生下來就是瞎子,就沒辦法修了。那麼假如果你生下來沒有瞎,見過這個世界的情形,後來眼睛或者生病啊,或者出於一些什麼橫禍,眼根壞了的話也可以修,只揀擇自非生盲,那麼不行。
你看有目之徒,就是說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都見過太陽落山的樣子,這就是開始講這個前方便了。都見過太陽落山的樣子,那麼這個太陽基本上,善導大師在註釋這個的時候就講到,我們一般要取什麼時候的太陽,取春秋兩季的日落,那時候是一個大盤,春秋兩季比較明朗。如果諸位想嘗試的去修這個觀的話,那麼你首先要去了解一下落日是什麼樣的,很可能我們天天生活的渾渾噩噩,根本不知道落日的美景是什麼樣的,都忘了,都不太這個,心念一動的時候都想不太清楚說,這太陽臨落山的時候的是什麼情形,不知道。所以你要在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季節,你好好去熟悉一下落日,如果晃眼就戴一個墨鏡,先看一下太陽落山的時候什麼樣,然後銘記在心,這樣的話作觀的時候就可以憶念。
那麼這裡有目之徒,皆見日沒,這就開始講這個次序了,令眾生知道說,首先你看要知道自己的業障有輕有重,怎麼得知的呢,這裡的善導大師有過開示,我們也是要端身正坐,怎麼樣步驟呢,在開示的時候他並沒有直接講到說,我們先開始就修日觀,這個今天大家聽了以後記下來,可以回去以後做一個嘗試。
怎麼樣啊,首先你在坐的時候要跏趺而正坐,就是基本上嚴格的講要雙盤,可能有的盤不起來,單盤也在湊合吧,實在不行了散盤也行。但是記住,就是要端身向西正坐,那麼這個左手按右手上,在這種情況下令身體是正直的,身體正直。我這索性把腿盤起來吧,想在這兒演習也演習不成。大家知道這樣的盤腿一坐的時候,叫跏趺坐,跏趺坐的時候這裡他講的是說把左手按在這個右手上,身體是正直的。那麼你們以後如果是打坐的時候,下面墊東西,實在是有的盤不起來,下面墊東西也可以,最好不墊東西,就說明腿子還行。坐起來要這樣,左繞三圈右繞三圈的揉,就是搖一搖,讓這個下盤穩了。坐穩以後,安住在前面就是把牙齒要合起來,咬起來,牙齒咬起來以後把這個舌頭頂著上顎,為什麼這樣呢,就是這個時候不要讓舌頭,牙齒咬起來,合這個口齒嘛,頂著上顎為什麼呢,就是讓這個咽喉跟鼻子比較通,出氣的時候呼吸,很多時候打坐不是觀呼吸嘛,那我們就念佛觀佛,也是一樣的。
在此有一個前加行方便,就是觀我們的四大,向外散去,把它放空,怎麼放空呢,大家要知道,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那麼你就是,首先觀想你自己的地大,這種皮肉筋骨等等這個物質性的東西,向西方散,整個這個越來越稀釋,不斷的擴大,不斷的像塵埃一樣散開,向西方散,散的一直盡西方際,不見一塵,就是說整個就散空掉了,向西方走。那麼再觀想自己的水大,身體裡面的液體向北方散,散到盡北方際也不見一毫之相,把自己的這個風大向東方散,就所有的我說話啊、呼吸啊,所有的這些能量向東方去散,也是盡東方際不見一塵之相。最後想這個自己的身,這個身體裡面的火大向南方散,就是所有的這些溫度,我的觸感等等,散向南方。
那麼這樣四散就是不斷的散遠,散遠了以後,慢慢的發現只有一個什麼呢,意識心,這裡就用這個識心,這個地水火風,這個地水火風散了以後,自己只有一個空和識,這個空是指的,就是觀想自己身體裡面肯定也有縫隙嘛,細胞和細胞之間也有縫隙,你就想像自己的物質已經四散了,那麼所有的這個縫隙是跟外在的虛空合為一個虛空,就是整個一個虛空,自己的身子觀想就跟沒了一樣,沒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這個意識把它湛然凝住,就像一個鏡子一樣,大家想想就這個念頭還在,對吧,這個念頭如果你觀想的,先這樣東西南北四散掉,再自己的這個虛空跟整個虛空同為一處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心水就澄清下來了,這個意識的力量就比較大,顯現了。
這個時候你就把這個意識守死,就用這個念頭,先守死再開始,慢慢的,心漸漸寧定了以後,慢慢地轉這個心,開始想這個落日,轉向這個落日,可以想像這個落日的這個情形。在這個情況下才轉向觀日落狀如懸鼓,就比較容易上手。當然今天我們聽法也不可能了,回去慢慢自己琢磨,只要這個方法得當了,你就不要。我切忌講這個法,我也是有這個顧忌的,就生怕說回去,本來是放空的一個,你把它沒放空,又越發有了,一會兒出了這個問題,一會兒有什麼響聲自己在那杜譔主意,錯覺出來了又覺得沒完沒了,就搞得亂糟糟的,還不如平常念佛比較相應。
所以說是怎麼樣的,你會這樣,地水火風,記住從這個西北東南四散,就是由這個地水風火向西北東南,然後空大跟整個虛空脗合了以後,就把意識心守好,觀想落日。當然你也可以說在你念佛,持佛名號,就觀想阿彌陀佛的時候也可以用這個法子,先把自己放空,妄想息下來,然後再去每天這樣端坐去念,在你坐中念的時候可以。
那麼這樣的話,你還可以檢驗一下自己的業障輕重,你比如說大家現在就這樣閉目觀想一下落日,就觀想一個火紅的這樣一個圓盤,如果是業障上面,有的人一觀馬上就顯現前,這樣的話很可能是忽飄忽飄的飄忽不定,拚命的壓又壓不定,有的時候是這種狀態。但是顯現前的其中沒有障礙,有的人他觀了一下就有障礙,不是上面障了一些黑霧、黑雲,就是障了一些黃雲或者白雲,這都是有障礙的。
像這樣的話,如果你念佛也罷,觀想也罷,就是要先去懺悔,先去沐浴,非常莊重的去莊嚴道場,安置佛像,家裡有佛堂也罷,或者到道場裡邊去沐浴,恭敬地上香,然後再從內心向佛表白,懺悔自己無始以來的身口意業,所造的十惡、五逆、四重、謗法等等這些重罪懺悔,發自內心的,這裡邊講到說內徹心髓,徹骨自責,深生慚愧,這樣的去懺悔。
就跟自虐一樣,非得跟自己較真一樣的去把這種心裡的貪瞋癡毒給它逼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懺悔以後可能所現的境界就會好轉,有的懺一次就能好轉了,有的懺數次也能好轉,或者就是說從黑的懺成黃的懺成白的,漸漸除去,這都是有作用效果了,你不信去試試,這個不是鎖定說修觀法門,你修任何法門都是如此。有時候你的違緣來了,念不下去了,讀經也讀不下去了,功課也完成不了了,就去懺,就是懺悔。所以我說最穩妥的功課就是去禮佛嘛,禮佛就是一邊修功課一邊懺悔,懺悔修功是同體的。這是這樣的一個,所以說在這裡,這次第裡面先放空以後再觀日想,總歸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彌陀的這個依正二報,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光明等相。
因為為什麼這裡講到這個太陽,大家要知道,其實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所以他的光明熾盛,首先就讓我們觀於日想,就開始引導你,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暗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個是太陽會日生日落的暗,二一個自己的心性暗蔽也是暗。所以就始終以此,這個世界的情形作為影子,記住這是一個影子,來牽引著我們開發另外一個世界的常態。因為落日餘輝是很難得的嘛,不是念念都能見得到,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要凝心常做這個,去做這麼一個觀想。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久而久之,久習成性會怎麼樣,你看令心堅住,專想不移,這是什麼呢,就是說你始終鎖定這個落日,那麼就說明說,如果說你這個任何時任何地落日的這個相現前了,才說明你這個修觀成就了。假如果說你想的時候有,不想的就沒有,這說明什麼呢,心還沒有堅住,心沒有堅住就不叫做專想,沒有修成,一定要修成以後念念相續,任用不丟。
你看這裡後面講的,閉目開目,皆令明瞭,就是眼睛合起來睜開了都在,這個東西都在,全心都是日,全日都是心,全念都是日,全日都是你的念,修到這種地步了才叫做心外無日,日外無心,慢慢的引導極樂世界,心外無極樂,極樂外無心,一樣的道理。就是要到這個水平,這樣的情形才能叫做週遍含融,用這個太陽作為引子。
那麼這樣的話下面的十五種觀法都是一樣的,都是這個原理,與這個第一觀法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那麼修這個日觀還是相續的,把這個心要按在上面不動,有時候我們的心是活脫的,左右擺的,那麼你這個時候就要強按著,為什麼,你看這裡說專心繫念,專心就是指專呀,專制的意思,就是你不想這樣,你一定要把他讓他這樣,他不能這樣,你一定要把他維護成這樣。因為一開始是很難進入這個狀態,所以一定要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標心。第二個要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落日。當然我們現在如果還沒到講到後面,那你現在沒有嘗試的條件,盡量怎麼樣,就是你每天端坐念佛之前,也做這麼一個測驗,把四大放空,然後觀想一下落日也行,或者阿彌陀佛也行,用執持名號,把心鎖死,現在也可以,這樣的話我想會更容易得利。
殷重心生起來,它就不會容易散,不會容易失了,這是一個。那麼另外一個呢,就是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去修,相續安在上面不動,還有一個不要生執著,因為你一修呀是很快的,落日這個咱們是分明現前之事。你看為什麼現在的南傳的禪法比較興盛,他一修他就馬上有體悟,有感觸。那麼這種感觸很可能在平常日子中沒吃到這個飯,他就馬上覺得這個飯好的不得了,就開始天天吃,天天吃開始就,一修這個落日,煩惱和這些妄想他就閃開了,這種清淨感生起了,很舒服,很輕安。那麼就不由自主的就會生貪,生歡喜,這也要不得。記住,任何觀法,你只要修一個令心堅住,專想不移就可以,其他的都不在此列,千萬不能動心。
一覺得好了,就開始得少為足,心水一動專注度沒有了,這個境界就失去了。所以任何境界都不能貪著,一有動相,只要你有動相,那麼這個定力必然會打失,這是永遠你都邁不過去的。這裡講到的閉目開目就說明你修成這個觀了,更說明說觀法是用心修,用實修,不是用眼修的。你看閉目開目,皆令明瞭,是為日想,名曰初觀。這就是第一觀日觀。
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娑婆是一個大暗室,每每碰到這個室,沒有一個打比方的,只能用朗日殊輝,只有太陽這麼一個外境作為依托,寄想遠標極樂世界的前期方便。就等於說為什麼修日觀,會畫畫的話,要知道畫畫,你看畫人體的時候,他要先畫一個圓,外面先假借,這個圓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景來講是完全沒有實際意義的,但是他先要畫一個圓,把它整個這個分點,這個標準度要把它定好了,哪兒有多長,哪兒有多長,佔多少百分,用這個圓給它框好了,後面的畫才不走樣,否則你就走樣了,這裡的這個用極樂世界的前期用落日來表法,也是這個意思。
那好,今天我們就把第一觀落日觀給大家做一個介紹。下一次開始就開始進入水想澄清,了了分明。
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