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藏的用功方法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佛門裡常有一句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可能大家有的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三寶殿。一進山門以後的大雄寶殿就是佛寶;後面是法堂,上面是藏經樓,就法寶;再往裡邊走,一般都是方丈殿,就是僧寶。所以說佛法僧,這叫三寶殿,伽藍道場。

今天要跟大家說說呢,就是法寶的二層一般就叫藏經樓,大家看到了我身後正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所說的聖言,和歷代祖師們對聖言的註釋,還有就是四眾弟子們應該守持的律典。這個統稱為三藏。可是因為離佛越來越遠,大家智慧越來越淺薄,所以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藏經樓變成了藏(cáng)經樓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束之高閣,沒有幾個人能夠發心願意看,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看得懂。

所以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普陀山,叫白華庵。這個地方是我們和尚慈悲,獨辟出來這麼一個道場,就是安僧,來進行閱藏共修的一個道場。說到閱藏,其實每一個寺院裡都少不了藏經樓,主管這個藏經的法師一般都叫做藏主。如果有發心去想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的法師,就在這個上面來下足了功夫。

剛才講到越來越少,那麼我們如果說,一個叫流通法寶,請來藏經,就是我們其實等於說把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法給助印了一遍。閱讀藏經,就是等於說親臨釋迦牟尼佛的法會現場,把他所有的法聆聽了一遍,所以功德是非常之大的。在此也歡迎有緣的,特別是諸位法師來共修閱藏。

當然說到這個呢,今天我特別要說一下,現在我們外邊提倡大眾閱藏,這確確實實是非常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閱藏也是有講究的,我個人以為,應該分做兩門來看待,一個叫行門,一個叫解門。什麼是行門呢?就是其實閱藏它是一個像坐禪念佛打七一樣的用功方法。

如果諸位有親近過《印祖文鈔》,他老人家就寫過應該怎麼樣去正確地讀誦經典。他所說的讀誦跟我們一般的理解的不一樣,他認為說一字一句認認真真一個也不能落,然後也不要想它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是什麼內容,我有沒有看進去,有沒有把它搞明白,一概不用想,所有的這些都屬於妄想。就用我們的不分別心,一字一字這樣貫閱下來,其實正是跟佛的根本智慧是同步的,這是修行的方法,閱藏中。

其次我們再看說,理解佛經的方法。那麼從這點來講,它應該也有差不多的秩序,當然如果說在家人閱藏,還是不要看有關比丘的律典這方面,看經和論為主。那麼要看的時候呢,也要不能像這個修行就跟用功的這種看法,也要非常恭敬。

請藏經的時候舉過頭頂,完了合上再供養一下。那麼在閱藏之前一定要洗手,不潔的東西不能跟藏經放在一起,根本的恭敬心要有。

當然看藏經的時候,如果看得相應了,也可以把它記錄下來。因為整個一個大藏經就是一座寶山,就是一個大藥廠,治我們的貪瞋癡煩惱藥的。當然每個人病的不一樣,就看哪個藥適合你,那你把它隨心隨分地摘錄下來,銘記在心,作為煩惱生起來的勘驗,讓他頓入清涼。這也不失為閱藏的一種解行並進吧。

當然,如果說我們自受用和弘法來講也是從兩個層面。自己受用的話,有機會的話大家看看蕅益大師的《閱藏四則》,蕅益大師是一位閱藏的公認的一個大德了。他那個真的是掀翻教海,把三藏十二部徹底是吞進去吐出來。

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開示過,就是我們去閱藏的時候不是圖口舌,就是誒呦,今天看了一個什麼道理,我終於知道了這句話出自哪裡,或者說生起了我慢,我又把什麼經多看了一遍。特別是在家的同修覺得可能法師看的還不能比我多,等等諸如此類,那麼只能是增加煩惱,而不能夠消除這個業障。

所以我們業障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管做什麼佛事,萬變不離其宗是為了了生脫死。所有看的一切與法相應的文義都要字字消歸自心,也就是把自己的煩惱對治著,把它擺平。這才是深入經藏的,真正的智慧如海的效果。當然我們現在也有大眾的居士來提倡閱藏,那麼這裡邊呢,立一法也生百弊。

我最近有時候也會觀察,發現了一個什麼呢,就是會提倡說,用一種近現代人的一種功利的心態說,保證你一天就能閱多少,七天閱到什麼程度,十五天能夠達到什麼效果,等等諸如此類。

當然,如果從廣學多聞上來講,這也確實是好事,畢竟他過一遍就熏習一遍。但是最害怕的就是把用心用在那個,我看完以後急功近利的這種我慢心和這個誇耀心上來,這樣反而說功還不抵過。

所以希望大家,就是借今天在白華庵閱藏樓,大家看到了我站在這個法寶叢中,也感覺到有很大的加持。這都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一代教法,了生脫死的八萬四千法門。如果真正有因緣,福報,能夠走入到這個教海中,那麼在我們末法時期,其實也為正法久住注入了自己的擔當吧。

今天在此借著這個聖地,借著這個法寶的加持,借著我們同修來拍這麼一個小片子,供養給大家。希望藉機能引發我們對於佛法的學修越來越廣闊,越來越正道,正知正見,讓佛法的存在越來越明顯,讓大家對佛法的認識越來越正確。這才是我們所謂的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的一個最佳效果。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