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須向讀書作文已了時,種種應緣處,當下著實,猛地返觀內照,觀此種種作為生滅之心,畢竟向何處起,即今滅向什麼處去,如此深觀久久,漸入細密。
若更此中,一切習氣潛流處,煩惱無故生起處,著實一覷覷定,看他畢竟是何物,向何處起滅,追到掃蹤絕跡處,如沸湯鍋裡點片雪相似。
如此日用,念念不得放捨,才有絲毫一念懶墮懈怠,偷安圖快活受用之心生時,此正是病根發作,便向者裡,猛然剔起眉毛,不可被他纏縛住,才見纏縛,切不可和身放倒,與之打交滾也。切記切記。
大段一聲菩薩,或一聲佛,死急靠定,與之廝挨。
若遇種種惡習起時,即將此話頭奮力提起,望空一揮,不管是魔是佛,是煩惱習氣,是善惡思量,一切情塵,一齊頓斷,如斬亂絲。如此做工夫,不妨讀書,不妨作文。
讀書處,看此書讀向何處寄著。作文,就看此文從何處流出。也不妨迎賓待客,喫茶吃飯,痾屎放尿,一切處,無用纖毫縫罅。
如此安心,再與永嘉所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是一般,不是一般。足下不知能信海印老人,不虛誑否,請自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