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

嘗聞:驪龍頷下有珠焉,雨一切財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寶。其餘世間珠玉,雖有寶名,實玩物而已,未足稱寶也。佛法中有僧焉,演一切法音,凡有求者,無不離苦得樂,故名僧寶。其外一切人等,雖知佛法,不能如佛而行,未足稱寶也。

或問曰:佛法為世間之尊,故名為寶,僧猶常人也,且有不如常人者,何得偕佛法並立而稱三寶耶?縱有高上之士,精通佛法,隨機設化,滿眾生願,而名為寶。其中下緇流,不解佛理,等若啞羊,焉能稱寶耶?

答:凡捨俗出家,剃髮染衣,具足僧儀者,皆稱僧寶。何以故?佛法利生,不但口說,有以身行而作佛事者。如一泛常之僧,不解說法,即以身形能破世人一切煩惱,得清涼自在。

夫世人之煩惱者,無非不滿其意,如無妻者,見他人嬌妻美妾,夫唱婦隨,自不如彼,心生熱惱。若見僧人,遠離妻妾,心常泰然,熱惱心息,清涼自得矣。

又如窮夫,見富者,金玉滿堂,錦衣盈箱,自不能得,心生熱惱。若見僧人,逃名避利,樂道安貧,煩惱心息,清涼自得矣。

又如無子者,見他人子孫昌盛,繞膝承歡,自不能得,心生熱惱。若見僧人,拋別子孫,以道相傳,延綿不絕,煩惱心息,清涼自得矣。

又如卑賤之人,見豪貴者,祿位高增,威令人民,自不能得,心生熱惱。若見僧人,以道自貴,與世無爭,煩惱心息,清涼自得矣。

世人之煩惱,多從妻財子祿而來,此四為世人之最好,有一不如,懷恨終生。唯僧人能捨妻財子祿,為求妻財子祿者作一對治,猶如無上清涼散,凡有服者,無不清涼自在也。

即此一端,足堪為寶,況宏揚佛法,植出世善因,得無上菩提者,能不為無上至寶者乎?惜世人不識僧寶,反將醍醐為毒藥,奈如何耶?

佛曰:僧為世人之福田。宋仁宗曰:世間最貴者,莫如捨俗出家,良有以也。僧伽入中國,二千年來,化熱惱而作清涼,捨迷途而登覺岸者,不可以數計。

今人謂僧人曰:當服俗人之服,事俗人之事,否則,不合進化潮流。嗚呼悲哉!僧人從來不隨流俗,所以能化流俗也。今欲隨順潮流,反為流俗所化矣。何自生顛倒而如此耶?

或問曰:嘗問濟世者,無衣與之衣,無食與之食,進化事業,滿足人心。今之僧者,不耕不織,寄生於人,與世有損而無益,何足為貴哉!

答:益世者,有二:一益身,二益心。益心者貴,益身者賤,所以農工不如仕師也。若以衣食而稱益世者,耕田織布之農夫工人,皆為益世之者,世人衣食皆仰給於彼故。而安邦定國之文丞武士,皆為損世之人,寄衣食於人故。豈知人不知物理,所以常起貪瞋之心。

知物理者,常起知足之想。知足者樂,貪瞋者苦。今之言進化者,無非瞋故貪新,愈趨愈苦。若無知足者,感化人心,節制貪慾,世必悖亂,民不聊生,雖有農工,焉能安居樂業哉?如是益心勝於益身大矣!

古之君子謀道不謀食,今之君子謀食不謀道,所以只求衣食進化,不求道理進化也。化學者,雖知猿進化而為人,實不知退化而為猿也。進化退化,非由求得,乃因業感也。人心善,不求進而自進。人心惡,不求退而自退。今人捨道德尚機巧,而求進化,如此求進,不啻殺羽翼而欲高飛,愈進愈退也。

貪者,以為今日之衣食,如是之美麗,住處如是之新鮮,皆由進化而成也。而不知近日人身,如是之小,壽命如是之短,世界如此之惡劣,亦由進化而成也。古之草衣木食,而人民樂以忘憂。今日衣輕食肥,而人民苦不盡言,其何故耶?須知知足之心不可無,進化(貪慾增勝)之心不可有。

是故僧人,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感貪夫之心,起知足之想,保真靈而綿延人道,消惡業而培植善因,其益世之道,孰有過於此哉?

夫今人之思潮,欲造極機巧,極華美之物,以滿足人之慾望。斯者,可謂有益於社會,是為特色之國民。其不知所造之物有限,人心之貪無窮,誰不欲富有四海耶?誰不欲貴極一切耶?任爾有極大之神通,造無窮華美之國土,使世間人個個為王,各遂其欲。

若人不知節制貪慾,常存不足之想,安能無併吞之患乎?可知進化之道,是縱人之貪,促世之亂,非但無益於世,害世之甚,莫過於彼。

夫貪求是世界亂原也。知足是治世之良方也。節制資本平均地權,是故凡夫之心,只可以奪,不可以與。只可以約,不可以縱。所以吾佛大約其心,大奪其心,捨國城妻子,為出苦海之導師。

今人不能約心奪心,出離苦海,而反鄙約心奪心之士為消耗份子,為人民蛀蟲。嗚呼悲哉!時人不識僧寶,而謂僧寶是消耗份子,是人民蛀蟲。而僧寶終是僧寶,而不因彼不知變為消耗份子、人民蛀蟲。猶如不識如意珠者,而謂如意珠是瓦礫,是怪物,而如意珠終是如意珠,而不因彼不知變為瓦礫與怪物。

世人不識僧寶,無妨於僧寶也。惟僧者自不知寶。而欲隨順潮流,違背僧寶,更其衣,易其事。如如意珠不雨財務,而雨瓦礫與怪物,則僧寶壽命盡矣!經云:佛如獅王,一切惡獸不敢害,惟獅子身中蟲,能食獅子肉。

為僧者,當謹遵佛制,莫隨順俗情,重僧寶之名義,防世人之譏嫌,處處以利生為己任,時時以濟世為本懷,庶不愧與佛法並立,同名曰寶。我等為僧者,當自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