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恨,貪心得不到滿足了反而為嗔。所以嗔也是貪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貪,不過說法不一樣。
貪和嗔都是愚癡、暗昧之性,都是無明不覺、迷惑之心,他的體性是一個。當我們心願不能滿足的時候,貪心不能滿足的時候,心裡就嗔恨,所以貪是嗔恨,嗔恨也是貪,表現形式不一樣。
恨他為嗔。當逆境,即不如意事現前時,就向外怨天尤人,恨怨他人就叫嗔,嗔恨,認為這一切不好的事情、逆緣,都是他人給造成的,自己感到委屈,認為不應該。
其實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是自作還自受,因為我們不能正確認識事情的本來面目,所以心裡不認可、不承認,所以向外怨,怨天尤人,而嗔恨他人,認為是他人給造成的,所以反而為嗔。
這個嗔恨之心,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所以佛在《華嚴經》裡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一念嗔心起了,整個身心,就惑亂起來了,當下這個身心就發生病變,就煩燥不安,苦得不得了,無可奈何。
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嗔恨心的力量和作用,使我們這樣的。
嗔恨心發起的時候,就使我們理智不清楚,心裡迷悶、顛倒、發作、發狂甚至無所顧忌。鋌而走險,結果招惹災難,招惹麻煩,所以嗔恨心不治理是不行的。
他會葬送我們的一切,甚至葬送我們的身命,都是嗔心的力量和作用。
所以佛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障礙之門,當下我們就走不通,身心就苦的不得了,可以說嗔心起來的時候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就苦到這種程度,大家可以體驗。
為了防止這種苦境現前,災難現前,我們要防範於未然,別讓嗔心發起,這樣才行。
另外大德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這個嗔恨心屬火,我們本來善法功德就少,嗔恨心火一起,整個功德燒盡,法財焚灰,舉體都是罪業,更談不到什麼善法功德了。
我們看世間殺人,放火,報復、搶劫、偷盜,種種危害都是嗔恨心的力量和作用,所以危害無窮。這個嗔恨心必須把他斷除。
另外自恨為恚。恚也是嗔。既不要恨怨他人,也不要恨怨自己,恨怨自己也是嗔恨,既不恨他,也不自恨,才能斷除瞋恚之心。
因為嗔恨之心的危害特別嚴重,不但是今生,現在目前陷入大苦,陷入災難,無可奈何,而且三世因果,將來還得循業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