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和勝解的區別,怎樣對佛號產生勝解

我們先把信解跟勝解做一個說明。信解其實就是聞慧,聞所成慧。他聽聞以後知道這麼一回事,但是這個法並沒有在心中留下一種根。什麼叫根?信、進、念、定、慧。這個五根不具足,他頂多也可能就是一個信根,可能連正念的念根都不具足。

那麼勝解就不一樣了。勝解,基本上他是從信解,再加上觀照,加上發願。他信解真理,觀照功德,然後發願成就。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念佛,很多人的佛號是停留在信解。他知道佛號很好,但是他本身沒有經過對佛號的功德的思惟而產生堅定的願力,所以他這個佛號念起來是很容易被妄想打斷的。但是你如果是一種勝解式的念佛,你是對淨土的佛號產生信解,產生觀照,產生髮願。這個重點在觀照,其實就是你對這個法的深入觀照。

你看善導大師他怎麼觀照。他說我們怎麼對佛號產生勝解?就是說,你要觀想我是生死業障凡夫,無量劫來沒有出離的力量,我自己沒有力量解決生死問題,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他一定可以救拔我。我自己在完全沒有力量的情況之下,我只有一個選擇,就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

你慢慢地觀察到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佛號在你生命當中是你唯一的救拔,這個時候你會從一種「我想要念佛」而提升到「我一定要念佛」,這個是勝解,你做這件事情有堅固的願力。如果沒有願力的人,反正我有空我就念念佛,沒空我就不念佛了,所以他不會把生命當作是一種願望、當作一種使命來完成的,所以這個地方產生的力量是薄弱的。

其實同一個法門,你的心態很重要。你認為這個法對你可有可無,那這是一種力量;你認為這個法是我一定要做的,那又是一種情況。所以,法是無自性的,「諸法無性,盡隨心轉」。你準備得好,你像樹,你有根,雨水下去,你這棵樹就不斷增長。你這棵樹是沒有根的,就是養在花瓶裡的,那你這個就是一時的高興。

所以你看有些人,念佛念了一輩子,他來生不一定會念佛,因為這個佛號沒有在他心中生根,問題在這兒。他這個佛號就是,他有需要的時候,他剛好身體有病痛,遇到障礙,就把佛號拿來念一念,念完以後就把它給放了。所以這個佛號在他心中並沒有構成所謂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他跟佛號沒有建立一個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種人來生是不一定會念佛的。

但是如果你今天對佛號的定調,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救拔」,離開了佛號我就完了;要印光大師的決心說,你就觀想,我今天離開了佛號,來生就直接到三惡道去了。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個佛號跟你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那個佛號在你心中生根了。這就是一個善根力的念佛,這個佛號跟你就生生世世脫不了關係了,你心中有佛號,佛陀心中也有你了。是這麼回事。

所以你怎麼樣加強你的善根?信解、觀照、發願,重點在觀照。就是你把佛法聽完以後,你有沒有真正地去消化它,然後把這個法跟你的生命做一個連結。

所有的法都要跟你連結,你看修菩提心也是這樣。菩提心再好,如果你認為菩提心跟你沒有關係,那它就是它,你就是你。

你一定要思惟說,我如果不修菩提心,我就是一個卑賤的眾生,我什麼都不是。思惟菩提心的功德,說是「王子墜地,功超群臣」。我是一個凡夫,發了菩提心,我就生長在佛家!你看阿羅漢功德這麼大,他帶一個弟子,弟子經過田園的時候看到農夫的辛苦,起了一念的菩提心,阿羅漢馬上請他走前面。他的弟子什麼事都沒有做,是一個凡夫,他就一念的菩提心,阿羅漢有神通,就馬上請他走前面。

所以,法門會不會在你心中落根,就是你一定要把這個法跟你的生命結合在一起。我一定!我非常需要它!這個法就會在你心中落根。如果這個法門對你來說,你認為可有可無,那這個法就輕輕地從你心中走過去,是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了。

所以,其實我們修習法門不一定要多。你看有些人一輩子修了很多東西,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來,什麼都沒有。拜懺的時候他也去拜懺,做義工他也去,他修了一輩子,他的心中全部是妄想跟執著,佛法對他來說叫做結緣。有些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我這一輩子就是不打妄語,我把口業守好!就是他把它當一回事,這也是一種善根。

所以諸位,這個法有沒有在心中落下根,是你決定的。你把它當一回事,這個法就住下來了;你不把它當一回事,你這一輩子就算把佛法什麼都學過了,你也還是妄想顛倒。就這樣子。所以為什麼你要修皈依?就是這樣子,心態很重要。

你把佛法當作哲理來研究,跟把它當作一種宗教、一種皈依式的修學,那就不一樣,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地方就是看你了,看你的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