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變自己。我們可以不管別人好壞,但對於自己的好壞則要負責任,絕不可說「我就是這樣」而不想改變,這是最要不得的觀念。

一個人說話時的遣辭用句、語調、含意,可以讓人得知他內在的學養、心量、思想和煩惱習氣如何。內心清淨的人,言語措辭平和不俗氣;鬥爭心強的人,所用的字眼,必然是非好惡偏激強烈。因此當我們一句話出口時,就要反省這句話「成份」如何?說話的動機、心態有沒有問題?然後再慢慢調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每個人都不免有一些脾氣、習氣,但一定要時時檢討反省慢慢調整。

身心的習氣不只會表現在言語上,它也會表現在你的思惟、待人處事上,甚至炒菜、打法器上。尤其打法器時,如果內心不平靜,會給人不安寧的感覺,有人打鼓打得乒乒乓乓地,使人覺得煩躁,可以感覺到打鼓的人心不安定。因此早晚叩鐘、打鼓時,想到龍天、鬼神都在聽,一定要用很安詳寧靜的心去叩鐘、打鼓。

打寶鐘鼓時也不用打得那麼大聲,聽得到就好了,因為那只是帶動大家共修的節拍而已,能達到引領大眾的效果就可以了。唱誦時也是一樣,聲音的表達務求莊嚴不輕浮跳躍,尤其是唱讚或偈頌時不可太快,太快會令氣急促,唱慢一點則氣較舒和,唱完後使人感覺舒坦,有調節身心的作用。

總而言之,我們要常去觀照自己的心性。心是一切的根源,掌握住心就可以調整自己的生命,使它變得清淨莊嚴。對於自己多多少少的惡念,一定要嚴厲地去警覺,絕不可放縱它。若因起惡念而造作出對不起別人的事,一發覺就應馬上向別人懺悔,這是一種自我反省的功夫。第一等人能控制自己的念頭;第二等人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第三等人是清楚知道自己起惡念造業了,能馬上改正懺悔。

這三種人都是非常可取的,第一等人和第二等人,我自己都無法完全做到,所以也不敢要求大家;但成為第三種人並不難,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得到。所以要求大家至少要做第三種人,不要放縱自己的情緒、行為,尤其不要到處去跟別人申冤,凡事自己要忍耐,學會去消解一切不如意。為什麼?所有的不如意,全因為你自己的福報不夠,如果你用一些小技巧或不好的行為去傷害了別人,那是你自己在污染自己的心性,損自己的福報,將來還要承受比眼前更惡劣的果報。今天你受到別人的欺負、傷害,只要心甘情願地忍耐承受,不必多說什麼,也不必去逃避,自己把問題消解掉。

在團體裡,不可有不平的情緒,盡管好事都讓別人佔了,輪不到你,也不必眼紅、嫉妒,只怪自己福報不夠,十根手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你沒有好東西給別人就算了,至少你要清楚自己沒有福報而心甘情願去面對承受外在一切不如意的境界,然後在自己的本位上努力地修集福報就好了。

我們能夠常常反省自己有沒有去傷害到別人,自然就會感到心安,若遇到逆境就當作消業障、磨心性。成長是自己的事,如果遇境不肯忍耐,也不願接受環境的挑戰,一心只想要一帆風順,凡不好的事都要丟給別人,這樣能成長嗎?能行菩薩道嗎?我常自嘲自己是沒有福報的人,但我也很認命,為什麼?這是佛法的真理啊!如果我們背離了佛法的真理,只是顯示自己的幼稚、怯弱、無知、無智,更突顯出自己沒有福報。

福報從何而來?就是從忍辱、努力盡本份、站在自己崗位上默默修集福德資糧而來的。別人比你好、別人欺負你,你只能怨自己前世沒有好好修,今天才會比不上別人、被別人欺負,所以不要怪別人,要怪自己。如果今天你不能忍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你的福報只會更加減損,將來所招感的是內心更多的不平,內心愈不平就愈不容易安份,愈不安份就愈心不平,如此惡性循環,你的福報更是一天天地減損。

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用佛法來調和自己的生命、增長自己的智慧與福報。第一等人能自己消解問題,第二等人是向師長訴說自己的委屈。我希望大家做第一等人,要常常檢討自己的心性,不要放縱情緒與心念,懂得如何去消解內心裡的煩惱。

在出家修行路上,難免會對週遭的人事不滿而有情緒的波動,為了不致輾轉往更壞的方向去,這時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佛法去消融自己的煩惱。你咒罵誰都沒有用,因為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所現,都是自己宿世業力所招感來的,所以千萬不可怨天尤人,這才是真正學佛者的心態,才是真正禪者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