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終不得發。若欲修定,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
我們在修習止跟觀的時候,疑自,懷疑自己的能力。你是怎麼個懷疑法呢?而作是念,你經常心中有這樣的想法,說我諸根暗鈍,這個諸根主要是眼耳鼻舌身意。
當然眼睛看不清楚也會有障礙,耳朵聽不到聲音也會有障礙,諸根的障礙,最主要是第六意識,這個修行,第六意識太暗頓就比較麻煩。有些人的第六意識念力很差,轉頭就忘了,他對一個法的憶持力很差,你剛剛跟他講一件事,他三分鐘忘掉了,就是他那個執持名號的執持力很差。唯識的思想,念力,這個明記不忘的念力很差,這個明記不忘會障礙止。
觀,當然就是智慧,你一定要知道怎麼去觀。有些人,他對這個觀有困難,這個就是有問題,諸根暗頓。或者說罪垢深重,你曾經造了罪業,造了罪業的人,他的內心就比較粗重,經常會悶悶不樂,因為罪業它的本性是粗重性的,擾動性的。非其人乎!你就會想,哎呀,我不是一個修止觀的材料。
自作此疑,定法終不得發。你這樣子的懷疑,你雖然努力的修行,但是止跟觀的功德是不能生起的。所以,若欲修定,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我們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當然,一個沒有學佛的人他可能很自大,他完全不在觀察自己。但是一個修行人,我們剛開始在觀心的時候,經常觀察我們內心的活動,你就會發覺,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起煩惱,今天這樣子觀察,明天這樣子觀察,為什麼我的內心當中,生起善心的時間很短呢?大部分都是起不好的念頭。時間久了,你就會生起這樣的想法:我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
我們經常觀心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自己的缺點。但是,我們如果讀讀大乘經典,佛陀在大乘經典裡面開示,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這一念心,我們這個明瞭性的德能,能夠創造惡法,它也能夠創造善法,只是我們這個功能沒有表現出來,沒有去栽培它而已,並不是它沒有這個德能。
就像《法華經》上說,說我們現在暫時做乞丐,在外面流浪,但是不要忘了,我們還是大富長者的兒子,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內心當中沒錯,我內心當中現在所串習的是一種煩惱和罪業的相貌,但是我的佛性是永遠沒有失掉的,等待著我去開發,但是我的德能沒有表現出來,只是因為我沒有去薰習而已,不表示我沒有這種能力,這個是我們在學佛的時候你必須有的一個認知。
所以在菩薩戒裡面也強調,說什麼是菩薩戒的戒體?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常做如是信,戒體已具足,是這個意思。所以智者大師告訴我們,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這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