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每一個人形成妄想的因緣是不一樣,這個人妄想是這樣形成的,他必須這樣對治;你的妄想是另外一個方式形成的,你必須有你的對治之道。所以孔夫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你必須在這麼多的善知識的法當中,聽聞以後融會貫通,安排一個你適合你自己的道路,否則你就不知道怎麼修行,因為每一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所以第二個要融會貫通。
第三個,你要付諸行動。你得到一個觀念,你就要試著去實踐,即便你走出半步都好,你的心要強迫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往這個方向去思考,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來自於真實的受用做基礎。你可能剛開始是仰信,但是如果你學了佛法很久以後,你都沒有得到真實的利益,你那個信心就很薄弱。所以如果你今天聽聞以後,能夠隨轉修心要,你順著去思考而產生利益以後,你對佛法的信心會更加的堅定。就是說你聽到一個新的觀念以後,要強迫自己盡量往這個觀念去思考,要改變過去的老毛病,要去付諸行動。
所以我個人的心得就是:當我們聽聞法以後,第一件事情,要改變觀念;第二個,融會貫通;第三個,付諸行動。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現過很多痛苦的果報,也出現過很多安樂的果報,這些痛苦的果報跟安樂的果報,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個不是上帝創造的,完全是由我們內心所變現出來的。
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嚴格的來說,其實這個心不是諸位現在的心,是你過去的心所變現的果報,所以我們講一切唯心造。當我們對現在的果報不滿意的時候,那你應該怎麼做呢?你應該善用你心靈的力量--只有你的內心,能夠改造你現在的環境,你不必向外追求!
那我們怎麼利用心靈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生命呢?首先,你要發願!你希望你未來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先有一個目標。我希望我以後變成一個有福德資糧的菩薩,一個人沒有福報,障礙很多的。
其次,我希望我以後要有智慧,一個人沒有智慧,你看修行再怎麼修,心有千千結,打不開,沒有辦法化解你內心的障礙。那麼你設定目標以後,你開始要去培養一個隨順於你目標的思想:你要培養福報,你要有佈施的思想;你有隨喜讚歎別人的思想,別人有好處,你要勉強自己去讚歎他。
因為你要得到福報,你必須培養一種隨順於你目標的思想;你要有智慧,你要培養經常讀經、思惟法義的一個思想。總而言之,你未來的生命是可以創造的、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你要先做好你心理的準備。所有佛教的修學,都是從內而外的,先做好心理建設,然後再付諸行動。
你心理建設沒有做好,你外在的修學根本就是沾不上邊,這個叫做心外求法。你未來的生命,其實是你現在的心來決定!你可以設定目標,可以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來創造美好的未來。這個是我們前面說的,修行人你要善用你心靈的力量,這個力量是非常廣大的、非常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