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煩惱心雖在當下放下,過一會兒又上心頭。請問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謂‘當下大徹大悟’,是悟了什麼呢?

中台禪寺答:佛法的根本道理是所有煩惱皆源於‘執著’,破除了心中所有的執著,就是自在與解脫。

而世人的執著為何如此之多、又如此之深?源於將世間一切變動無常的人、事、物都看得太實在。因此,喜歡的人事物就想永遠擁有,得而復失則悵惘失落,乃至悲傷難解;討厭的人事物就希望立即消失,避之不得則苦惱煩悶,乃至橫生恶心。所以欲得心靈之解脫自在,就從認識一切人事物變動無常的本質開始,進而‘放下’對所遇一切人事物的執著。

所以‘放下’二字,一般人說得輕鬆──放下、放下,當下似乎因為和朋友聊得開懷,情緒稍得紓解,而放下了煩惱。一會兒和友人分手,回到家獨處時,又上心頭!為什麼?因為沒有建立對人事物本質的認識,沒有認清歡喜、苦惱的虛妄來源,所以‘放下’不過是一時間的不去想它而已,並沒有真正破除心中的執著。

大徹大悟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徹悟了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本質是變動無常,了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之語),看待一切人事物的眼光,和凡夫俗子愛憎分別、取捨計較、患得患失完全不同。徹悟的人在每個當下都是‘無住生心’,也就是面對當下所遇的人事物,都能‘無所住’──不生執著(因此也就沒有喜歡、討厭、想要、排斥……),而‘生其心’──自然而然地以清明無染的智慧心,言所當說、行所當為。

‘當下大徹大悟’,是悟了什麼呢?就是悟了‘無住心’的妙用,就是悟了‘無住生心’才是大智慧、大自在、大解脫,也才是真平等、真慈悲、真安樂!世間一切的不公正、不公義,不都是來自欲以一己的主觀價值強加之於他人;世人一切的不坦蕩、不安然,不都是來自對人、或事、或物……生起了喜惡、愛憎、取捨分別的執著心嗎?唯有悟到《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方能真正從執著煩惱當中永遠解脫出來。

《楞嚴經》云:‘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徹悟了無住心是真正安身立命處,在每一個當下實踐‘無住生心’的真理,心地清淨無住,面對一切人事物,在清明地應對進退、自利利他之中,心卻寂然不動,無一執著的心念生起,如此智慧自然通達無礙、心量廣大慈悲;世間一切紛紛擾擾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熱熱鬧鬧的夢,既是夢中事,什麼也不會去分別計較、患得患失了。只是為所應為,以慈悲、智慧接引大眾共同邁向自在解脫之道,這就是徹悟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