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每日行住坐臥,一切言語,但莫著有為法,出言瞬目,盡同無漏。
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聲色,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如枯木石頭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若不如是,他日盡被閻老子拷你在。你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若不會此意,縱你學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又云:你如今一切時中,但學無心,久久須實得,為你力量小,不能頓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須得個入頭處,自然會去。
為有貪瞋癡,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故祖師云: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淨佛上,更不著一物,譬如虛空,雖以無量珍寶莊嚴,終不能住。佛性同虛空,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終不能住。但迷本性,轉不見耳。
所謂心地法門,萬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無境即無,不可於淨性上轉作境解,所言定慧,鑒用歷歷,寂寂惺惺,見聞覺知皆是境上作解,暫為中下根人說即得,若欲親證,皆不可作如此見解。
言化城者,二乘及十地等覺妙覺,皆是權立接引之教,並為化城。言寶所者,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寶,此寶不屬情量,不可建立,無佛無眾生,無能無所,何處有城。若問此既是化城,何處為寶所,寶所不可指,指即有方所,非真寶所也。故云在近而已,不可定量言之,但當體會契之即是。
言闡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眾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謂之斷善根闡提。菩薩者,深信有佛,法不見有大乘小乘,佛與眾生同一法性,乃謂之善根闡提。
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然捨有三等:內外身心一切俱舍,猶如虛空,無所取著,然後隨方應物,能所皆忘,是為大捨;若一邊行道布德,一邊旋捨,無希望心,是為中捨;若廣修眾善,有所希望,聞法知空,遂乃不著,是為小舍。
大捨如火燭在前,更無迷悟;中捨如火燭在旁,或明或暗;小舍如火燭在後,不見坑阱。故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過去心不可得,是過去捨;現在心不可得,是現在捨;未來心不可得,是未來捨。所謂三世俱舍。
自如來付法迦葉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
佛有三身,法身說自性虛通法,報身說一切清淨法,化身說六度萬行法,法身說法,不可以言語、音聲、形相、文字而求,無所說、無所證,自性虛通而已,故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報身化身,皆隨機感現所說法,亦隨事應根以為攝化,皆非真法,故曰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