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名數)又作九品煩惱。即貪,瞋,慢,無明四種之修惑,就粗細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蓋三界總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一)梵語 svabhāva, sva-laksana。指自體之本性。法相家(唯識家)多稱為自相。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純無雜...在一個大劫中,有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之四個中劫,每一中劫又各有二十小劫。所謂成,即世界由眾緣集合而組成;住...(名數)如來有七種之性自性,性者即不變遷之義,此不變遷之性即為如來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云何等至建立者?謂由七種作意證入初靜慮,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1、環境順意時,心生喜悅。 2、釋迦佛的弟子阿難陀,華譯為歡喜,或慶喜。...乃念珠之一種。又作半裝束數珠。全部以純水晶串成之念珠,稱為本裝束,或裝束念珠,通常用於盛儀之法會;僅有部分為...(雜語)物體之重量也。俱舍論一曰:可稱名重。...(術語)有部所說,十四不相應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係於人身中不離,因而譬為繩。如善惡諸業,一旦所造之...梵語 ?akti,巴利語 satti。又作鑠訖底、爍訖底、鑠底。意譯作槊。即指槍戟。密教以之安置於曼荼羅中,或作為不動明...亦名:乞衣戒緣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墮法:「佛在舍衛國,時跋難陀為人說法,從索所著衣,俯仰與已,單衣入城,便雲...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蘭(lan)帝(di) 頞(e)藍(lan)謎(mi) 室(shi...過去有一位高僧,因為沒有供養、也沒有信徒,心中非常苦惱,他就問另一位老和尚:「像我這樣沒有人供養的人,將來不...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提兒尿尿吹口哨,逗兒笑笑裝怪調。 舉上肩頭騎馬馬,躲到樹...●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問: 經常有一些出家師父到居士家裡一住就是幾天,以看病、看事為由化緣,吸引很多居士去看病,看事,而且他們還給...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我們一生當中只做了兩件事情:第...問: 請問法師,怎麼知道自己應該專修還是圓修? 宏海法師答: 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說怎麼拿捏自己的根性,或者是自...以前在印度有一間古寺,寺裡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鄰近村落裡有一位善女人,她信仰佛法,喜歡布施,發願每天要供養一...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人有這個想法了。淼鎮上有戶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個兒子,...
圓測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圓測】名文雅,新羅王孫,二歲出家,十五歲入唐都長安求學,時為唐太宗貞觀二年。在長安從法常、僧辨學習佛教經論。法常和僧辨是著名攝論師道岳的弟子,道岳又是道尼的弟子。道尼曾親炙真諦法席,學習《攝大乘論》,隋開皇十年奉詔入長安,真諦之學大行於京師,道尼之力。所以圓測所學的唯識學,是真諦攝論一系的傳統。圓測在長安居法玄寺,貞觀十九年玄奘回長安,圓測就學於玄奘,唐高宗顯慶三年,玄奘奉敕旨徙居西明寺,敕選大德名僧五十人與玄奘同住,圓測亦預斯選。玄奘示寂後,圓測在西明寺弘傳唯識教義,並撰有《解深密經疏》、《成唯識論疏》、《仁王經疏》、《般若心經疏》等多種。武則天執政時期,圓測與薄塵、嘉尚、靈辨等,協助中天竺沙門地婆詞羅翻譯《大乘顯識經》、《大乘密嚴經》等。則天證聖元年,又協助實叉難陀在洛陽重譯八十卷《華嚴經》,未訖而示寂。 在《宋高僧傳》卷第四,有《唐京師西明寺圓測傳》,傳中稱;『釋圓測者,未詳氏族也,自幼明敏慧解縱橫,三藏奘師為慈恩基師,講翻唯識論,測賂守門者隱聽,歸則緝綴義章,將欲罷講,測於西明寺鳴鐘召眾,稱講唯識。基慊其有奪人之心,遂讓測講訓。奘講瑜伽,還同前盜聽受之。……』這實是誣衊之辭。因為《成唯識論》一書是在玉華宮翻譯的,玉華宮是唐代皇室的別宮,在陝西宜君縣境,距長安三百華里。奘師每言玉華宮之宏偉,即閻浮提之兜率天宮。以如此重門疊戶的皇家宮院,豈能賂守門者可竊聽?這一段無稽之談,使圓測受誣千古。圓測的唯識學,是繼承真諦攝論一系;而窺基自奘師繼承者是護法一系的唯識,兩人在理論上見解不同,早有矛盾,以致窺基的弟子慧沼著《成唯識論了義燈》,駁斥圓測的《成唯識論疏》》這無非是門戶之見作祟。圓測於周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入寂,世壽八十四。
上篇:圓成實性 | 下篇:楊仁山 |
(一)類別八識為三種,是為三識。此係四卷楞伽經卷一所說。(一)真識,指自性清淨真淨之識,即淨分之第八阿賴耶識;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