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定善、散善諸行。以此類善行能得種種福利,猶如能納福德之藏,故稱福德藏。日本淨土真宗將此藏列為分別法義真(真實)假(方便)的三種法門之一,此三法門即稱三藏。而福德藏乃淨土要門之方便藏;以自力修定散諸行,得往生化土。是為開顯阿彌陀佛第十九願之定散諸行。(參閱「三藏」690) p586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雜語)又作藥食。有療病之意味。謂禪林晚間之粥。隱語也。黃檗清規曰:藥石晚食也,比丘過午不食。故晚食名藥石,...(一)行業廣大之意,指菩薩之修行。菩薩為求佛果菩提,乃發大誓願,歷經三祇百劫,修波羅蜜等諸善萬行,積大功德,故...(名數)一虎丘山岌師之五教。二宗愛師之四時教。三定林柔次道場慧觀之五時教,是皆南地之諸師,故云南三。一北地師...【共諸聲聞獨覺威力及不共威力】 p0628 瑜伽三十七卷十八頁云:云何諸佛菩薩威力,與聲聞獨覺,有共不共?略由...(名數)受者領納外境也。境有順違俱非之三,故受有苦樂舍之三:一、苦受,領納違情之境而起苦惱之感者。二、樂受,...順現受業、順次受業、順後受業。順現受業是現在作業現生就受果報;順次受業是現生作業次生才受果報;順後受業是現生...(一)(?~623)隋代僧。洛陽人,俗姓孟。才智敏捷,操行貞固。精研大智度論及摩訶僧祇律。居淨土寺多年,學眾恆逾...(術語)練習記憶之禪定也。維摩經天台疏一曰:舍利弗問經云:阿難修不忘禪,得佛覺三昧。...明末清初律僧。雲南祿豐人,俗姓王。字靜觀。通儒學,然發絕塵之志,從翠峰西林寺心田出家,通達內典,遍游諸方。明...(雜語)Lakṣā,紫色也。玄應音義一曰:羅差,或言洛沙。訛也。應雲勒叉。此譯曰紫色也。...計量物體長短之用具。又為長度單位。古代印度對尺之製法不詳,但關於長度單位,則有各種規定,如大乘入楞伽經卷一載...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害的煩惱,就是嗔心! 《菩薩戒》裡面說:一個菩薩貪吃、貪睡...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與妻子、兒子、兒媳以及孫子、孫媳一起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與阿難經過他們家...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時間,以七天為一週期,也有延長七個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長至十個七天,共七...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識不能了解的,妄言無,或沒有、...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就是要我們知恩、感恩、報恩。知什麼恩?知父母、師長、社...一個人如果你在心性裡面若有怨、恨、惱、怒、煩的負面的情緒,就會導致你身體的嚴重疾病。如果要解決一個人身體上的...
我們以前沒有發菩提心,是活在個人的慾望中。我們為什麼願意做義工呢?為什麼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願意犧牲我的精...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
福德藏
【佛光大辭典】
上篇:福德資糧 | 下篇:福慧 |
【無上有三種】 p1073 雜集論七卷十一頁云:無上有三種。謂智無上,行無上,解脫無上。智無上者:謂無我智。得此智...
藥石
大行
南三北七
共諸聲聞獨覺威力及不共威力
三受
三時業
明曠
不妄禪
書禎
勒叉
尺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大藏經】百喻經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推薦】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善有善報
【打禪七】與【打佛七】的異同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怨是病之根

【推薦】因地時有菩提心的攝持,所以每個法都堅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