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闢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 諱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陝西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人。大師幼讀儒書,效韓愈歐陽修闢佛,後病困數載,始悟前非,即投終南山南五台蓮華洞寺出家,禮道純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
二、偶值淨土,念佛愈疾
大師出生六個月即有眼疾,目力已損。出家後,於湖北竹溪蓮華寺晾曬經時,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 而知念佛法門。大師因寫字過多,眼睛發紅,即專念佛號,後竟得痊癒, 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三、韜光斂跡,潛修淨業
大師二十六歲時,到北京懷柔紅螺山資福淨土道場念佛,三載之中, 淨業大進。後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閑寮近二十載,深入經藏,齋房書『念佛待死』以自勉。大師出家三十餘年,始終韜晦,人不知其名。
四、龍天推出,《文鈔》行世
大師五十二歲時,高鶴年居士搜集大師文稿數篇,刊入《佛學叢報》。徐蔚如、周孟由諸居士見之,珍視嘆譽,一再搜集大師文稿,刊為《印光法師文鈔》,廣泛流通,大師德名由此而騰譽海內外。
五、儉以自奉,淡泊平常
大師一生刻苦儉朴,注重惜福,灑掃洗滌,事事躬親。衣食住行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一生淡泊名利,平實無奇,不談玄言妙語與神通異奇,皆是平常話多,名聞利養不介於懷。
六、教示因果,高揚淨土
大師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綱宗,力敦信眾明因慎果,戒殺吃素,至誠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消災免難,帶業 往生。
七、匡正道風,廣行弘化
大師悲心深切,凡善男信女供養香敬,悉皆代人廣種福田,用於流通經籍,救濟饑貧。大師帶頭建立靈岩山寺十方淨土道場,親自立定規約章程。還將香俸捐出,創辦弘化社,廣泛流通佛經善書。
八、預知時至,安詳往生
大師臨終前兩日,即囑大眾:『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臨終時又云:『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 西方。』後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九、瑞相昭著,堪為良導
大師往生百日後荼毗,得五彩舍利珠百餘顆,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餘粒,頭頂蓋骨裂成五瓣,如蓮花狀。大師之《印光法師文鈔》,被譽為『小藏經』,導引眾生深明因果,歸心淨土,堪稱末世之迷津寶筏,險道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