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很多角色,有時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有時演文人、官差、帝王、將相,由於演得入戲,經常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在演戲過程時常隨著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歡,為道具的使用而爭搶,為和自己有關角色的人生而牽掛擔憂。為此他生活的痛苦不堪。
師傅告訴他第一個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搶道具。」
從此他便能理智對待自己所演的角色,並時時提醒自己在演戲,這只是舞台,不是真實的。心理壓力沒有了,但卻從此溶不進角色,不能很好的和其他戲子配戲,劇團準備不再用他了,生活陷入了睏頓。
師傅又告訴他第二個忠告:「放得下,要拿得起,才會有一碗飯吃。」
從此他又能很好的演戲了,在台上他把各種角色演得很自如,下台後馬上能走出角色,能隨時進出各種角色,無論是出演學生商人、農夫乞丐、文人官差、帝王將相,都能行雲流水,無滯無礙,終於成為一代名角。
臨終前他自己總結了第三個忠告:「要知道一切本來就不是你的,所以也就沒什麼要放下的,就會運用自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戲子,一生中我們出演了種種角色,時時陷在戲裡,為戲中人的悲歡離合、榮華富貴、田宅錢財爭搶奮鬥和痛苦不堪。卻忘了其實這一切都是舞台上的虛名和演戲的道具,下台時什麼也帶不走。那些與我們配戲的家親眷屬、恩怨仇敵也是戲子,來來去去都是導演安排的。「天地大舞台,人人是戲子,演戲與看戲,莫起貪瞋癡。」但要真做到「演戲、看戲、不入戲」是何嘗的難。
縱觀過去,我本人就演過多個角色,穿娃娃裝時演過淘氣小孩,背書包時演過學子,穿警服演過法官,穿軍裝演過軍人,穿制服演過交通幹部,穿西裝演過商人,現在又穿僧裝演了個和尚。在六道中更是如此,作過下三流演員,有時穿獸皮演畜生,有時穿鬼皮演餓鬼,有時進油鍋演地獄;也演過穿綾羅綢緞的天人,揮舞大刀的阿修羅,頭出頭沒的人。
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清淨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的妄想所現,這個大舞台的導演和編劇就是「心」,「一切唯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