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所有宗教導師中,佛陀可以被認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躍的宗教領袖。除了照應身體需要外,他整天都在為弘法利生的事業操勞著。他處理日常事務井並有條,係統周到。他的內心世界常住寂靜,享受涅槃之樂。他的外部世界始終在無私地為提高社會道德服務著。自己覺悟後,他不息地覺悟他人,把人們從生命的病苦中解脫出來。

他一天的時間分成五個部份:上午,下午,第一時夜,中時夜,後時夜。

上午時分

一般來講,佛陀早晨以聖服觀世界,看一看有無可以度化之人。如果有人需要他的精神幫助,未經邀請,他也會前往,或步行,或以神通,以正道教之。他通常前去尋找歹惡不善之人,清淨善德之人會自己來找他。佛陀曾自己前往教化了強盜殺手阿估利瑪拉,以及凶殘的惡魔阿拉毗。虔敬的少女維莎河,大富善士給孤獨,才智雙全的舍利弗,目犍連等都來到他跟前,尋求精神指導。

佛陀就是如此地為一切眾生謀福利,國王們都心甘情願地禮拜他。如果他沒有受到特別的邀請,或一人,或同弟子們一道,托著缽沿街乞食,默默地站在施主望門口,接受人們放在缽裡的東西,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處。即使在80歲高齡,身體不佳的情況下,他仍在繞城乞食。

午時前,佛陀結束飯食。飯後,他給信眾作一些簡短的開示.授三皈五戒。如果有人在修行方面已有基礎,佛陀就給他指出一條成就聖果之道。如果有人要求出家,他就給他們授戒,最後回到自己的寮房。

下午時分

此時,佛陀在寺廟的一個地方坐下,眾比丘聚集到他的周圍,聆聽佛法。有些比丘來到他跟前,以期獲得適合自己的禪坐方法。另外一些比丘來向佛陀行禮後,就回到自己的房間。

在向弟子們講經或作一番開示後,佛陀回到自己的香房休息,或隨意正念右臥。起身後,即達到大悲樂境,以聖眼觀世間一切眾生,特別是隱居靜處,修習禪定的比丘及其他弟子,給予他們、必要的開示指導。如果有人在很遠的地方,需要他的指導,他就以神通前往,開導他們。

到了晚上,成群結隊在家信徒前來聆聽佛法。佛陀以佛眼了知他們的根機和性格,給他們講解一個多小時的佛法。每一位聽眾,各自根性不同,但都感覺到佛陀是在為自己單獨說法。這就是佛陀講法的方式。一般來說,佛陀以簡明扼要的例證和寓言,解釋深奧的哲理,以此來教化眾生。他不是用感情,而是用理智來感召一切有情。

對一般人來說,佛陀首先講佈施、持戒和升天之樂。對在修行上已有進展的人,他講物慾享受的不善,以及去惡得益的法門。對修學已經到家的人,他則講解四聖諦法。

佛陀輕易不顯示神通,只有在教化阿估利瑪拉和河瑪時例外。他不希望用神通對聞法者產生任何影響。

佛陀的崇高教導,對普通老百姓和知識分子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一位佛教詩人曾這樣唱道:「給予智者喜悅,提高大眾智慧。破除愚者黑暗。此法眾生共享。

富者、貧者、貴者、賤者放棄了他們原來的信仰,接受了安樂之法。五比丘開始的僧團,不久就發展為百萬大眾,佛陀的教法傳遍了中印度的每一個角落。

第一時夜

每晚六點至十點,佛陀專門來指導眾比丘。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可以隨便來到佛陀跟前,提出疑難的問題,詢問深奧的佛法,接受適宜的禪法或聆聽佛陀的開示。

中夜時分

夜裡十點至零晨二點,凡夫俗眼見不到的天人,梵天等諸神眾來到佛前,聽講佛法。經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經文:爾時,夜深人靜,一位身耀光輝的天人來到佛前,恭敬禮拜,站立一邊。在《相應部》中,有好幾部回答天人所問的經典。

後夜時分

早上二點至六點,又分成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佛陀在附近來回散步,這是一種適量的身體鍛練。三點至四點,佛陀正念右臥。四點至五點,佛陀深入阿羅漢之境,享受涅槃之樂。五點至六點,佛陀深入大悲之喜,以大慈之心照耀眾生,滋潤他們的心田。這時,他以法眼觀世界,看一看能為眾生做些什麼。善德之人及需要他幫助的眾生,無論他們住在多麼遙遠的地方,都會清晰地呈現在他眼前。出於對他們的慈悲,他將前去給予必要的精神幫助。

佛陀一天到晚都在為僧團的事情操勞著。於眾人不同。他夜裡只休息一個小時。在凌晨整整兩個小時中,他以無限慈愛之心徹遍大千世界,給諸有情帶來幸福。他甘願清貧簡朴的生活,托缽乞食而不給任何人增添麻煩。一年之中,有八個月的時間,教化十方,宣說佛法,不辭辛勞地為大眾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