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又一重要內容。

第一禮拜門,「身業禮拜阿彌陀佛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不僅是指禮拜阿彌陀佛這一身業,而且含有歸命阿彌陀佛的意思,歸命在身業上的表現就是禮拜。

第二讚歎門,「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相應故」,讚歎不僅是口業,因為如來光明智相是根本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即慈悲的作用,所以由此慈悲方便與如實修行相應的就是讚歎門。

第三作願門,「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這一門雖然沒有如前二門所記的那樣是身業或是口業,但後面的解義分明確說是意業,一心專念作願往生淨土,修奢摩他行。奢摩他,就是心一境相,心專注於某一對像,心進入寂靜的狀態,所以奢摩他又稱為心的寂靜相。在這種狀態觀察世俗的世界,就是觀察門的毗婆舍那。

第四觀察門,「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觀察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觀察彼佛功德國土莊嚴,二者觀察阿彌陀功德莊嚴,三者觀察彼佛菩薩功德莊嚴」,觀察門的內容佔據了《淨土論》的大半,解義分中稱為智業。

五念門的主幹是作願、觀察二門,中心是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和毗婆舍那的行業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的行業,漢譯分別作止和觀,是瑜伽唯識論書中的重要用語。因此作願和觀察二門是瑜伽行的淨土教式的論述。

第五迴向門,「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迴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迴向一切眾生,往生淨土。

五念門以止觀為中心,前後配以禮拜、讚歎、迴向。這種行業體系與《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攝大乘論》等瑜伽唯識系統的論書中所示的實踐體系有關。例如,讚歎、作願、觀察三門中有「如實修行」一語,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和「遍修行」併用,作「如實修行遍修行」,是唯識論書中與根本無分別智、無分別後得智相對應的重要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