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華手經卷第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念處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羅:「於爾時世,諸善人等應作是念:『我等當自依四念處。』四念處者,於聖法中一切諸法皆名念處。所以者何?一切諸法常住自性,無能壞故,是念處門、法所住門、入法初門、八聖道門、三解脫門。解脫門者,以不二法捨離二邊,得聖解脫。不二法者,是無所有;若無所有,即是無盡,是名正見。遠離二邊,邊即自空,無有真實。跋陀婆羅!當知如來不以見邊而得離邊,本無有邊故曰離邊。諸佛世尊離一切法,智者不如凡夫所受。跋陀婆羅!求法真相實不可得,故名為離,是法虛妄無得無失。

「跋陀婆羅!以是義故,昔曾有天來問我言:『沙門喜耶?』我即答言:『我得何事而有喜耶?』又問:『憂耶?』我又答言:『為失何事而有憂耶?』又問:『不喜不憂耶?』答言:『如是。』天言:『善哉!不喜、不憂。』又問天曰:『得吾何意?』天曰:『我謂沙門安處寂滅。』

「跋陀婆羅!汝觀是天速得我法。彼時天者今在此會,知一切法本性寂滅,當知是天昔曾供養五百佛故,於我法中速得通達。是故佛說,不種善根善根未熟。於聲聞法尚不能解,況於我法能速通達!跋陀婆羅!若聞是法能速解者,功德極少,猶於千佛殖諸善本。所以者何?善根廣大,乃能通達甚深智慧。」

時跋陀婆羅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星得菩薩、那羅達菩薩、帝天菩薩、水天菩薩、善力菩薩、大意菩薩、益意菩薩、增意菩薩、不虛見菩薩、善住意菩薩、過力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日藏菩薩等,五百菩薩各以眾華供散佛上,而作是言:「世尊!若有眾生求是等經及得聞者,皆令必定佛菩提道。又以是緣,當令十方現在諸佛得請久住及說法者,令眾具足助菩提法。」

爾時,佛問跋陀婆羅:「眾生於汝有何等利,而能為之發是大願,及為請佛久住說法,令眾具足助菩提道?」

跋陀婆羅白世尊曰:「不以眾生損益我故而發莊嚴,不作是念:『此諸眾生利益我故,令住佛法;於我有損,不住佛法。』諸菩薩等不以如是分別莊嚴。

「譬如,世尊!波梨質多拘毘羅樹華葉盛時,忉利諸天見其敷榮,心大歡喜,於此樹下五樂自娛。世尊!忉利諸天於此樹王有何損益,而令諸天心生愛樂,常詣其下五欲自娛,見之便得無比喜樂?諸菩薩等亦復如是,不以眾生有利有損而發莊嚴,但作是念:『何時當得具佛智慧,為十方界無量眾生之所歸趣?』如彼天樹,其華敷開,諸天所樂。當令眾生以佛五根法喜自娛,如彼樹王,諸天於下五樂自娛。

「復次,世尊!離眾生故而發莊嚴,非得眾生;以離我故而發莊嚴,非得我也;以離法故而發莊嚴,非得諸法;以離陰故而發莊嚴,非得諸陰;以離界故而發莊嚴,非得諸界;以離入故而發莊嚴,非得諸入。世尊!是莊嚴中無有諸果,莊嚴離故,以是果空,當於諸法無取無捨而發莊嚴。世尊!如是莊嚴相不可得,是莊嚴處、莊嚴所為,皆不可得。世尊!若有所得,則為得我。是故菩薩不貪、不受若我、無我;若受無我則為是我,不名無我、無所受者。世尊!以如此義,是大莊嚴現於世間,是莊嚴中無此彼相。」

佛告跋陀婆羅:「如是莊嚴見有何利?」

答言:「世尊!我發莊嚴,不見凡夫及學人法於我為遠、佛法為近,我亦不見是諸佛法如是佛法。世尊!我發莊嚴,於中不見有利、有損。如是莊嚴,以此相故現於世間。」

時諸菩薩所散眾華,現神通力,遍到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令住佛法。

發心即轉法輪品第七

爾時,東方去此世界過無量無邊阿僧祇國,有世界名相德聚,佛號無相音,現在說法,為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授無上道記,作如是言:「今此菩薩次於我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此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白彼佛言:「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過於無量阿僧祇國,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是為彼佛光明音聲。今彼如來為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彼諸菩薩成就無量具足莊嚴。」

時發心即轉法輪菩薩,白彼佛言:「世尊!我欲詣彼娑婆世界供養、禮覲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眾。所以者何?是諸大士尚難得見,何況親近!」

彼佛報言:「汝自知時。」時彼菩薩既蒙聽許,即從坐起,頂禮佛足,右遶已去。

時無相音佛與一蓮華,而告之言:「汝持此華與釋迦牟尼。此蓮華中,見無相音佛本為菩薩所修功德,如是等華遍彼世界,令諸眾生皆得受用。」

時彼菩薩從佛受華,來詣此土。時此世界所有卉木,華葉果實乃至毫末,皆悉於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手中現,及諸眾生所有音聲,皆出法音、無常苦空無我之音、根力覺道禪定解脫諸三昧音。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見如來大神通力。」

佛告舍利弗:「非我所為。從此東方過於無量阿僧祇國,有世界名相德聚,佛號無相音,現在說法。有菩薩名發心即轉法輪,從彼發來至此世界,是彼菩薩本願果報神通之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於過去世種何善根,能有如是果報神力?」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問如來,發心即轉法輪菩薩從過去佛種諸善根。汝今一心聽是菩薩於過去世所殖德本。若十方佛坐於道場初始得佛,時此菩薩或為梵王、轉輪聖王、五通仙人,來詣道場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其數多少?

「舍利弗!如我初得無上道時,有梵天王來請我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有諸眾生於過去世深行善法,利根智慧能知佛意;若不聞法,則為永失?』舍利弗!是發心即轉法輪菩薩勸請諸佛轉於法輪,此諸功德更無所為,但為請佛轉於法輪。

「舍利弗!我今當說譬喻以明此義,智者有以譬喻得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四百億大海、百億四天下、四百億那由他屬四天下諸小國土、百億須彌山王、百億鐵圍山,皆為一器狀若海坑,滿中芥子若麻若米,有大力士盡能把持灑散四方,大風普吹令一芥子墮一世界。汝意云何?是諸芥子所墮世界寧為多不?」

答言:「世尊!甚多!無量不可稱數。」

「舍利弗!我今為汝明瞭此事。爾許芥子所墮世界,合為一器,縱廣正等高亦如是。其壁堅固,如是大器滿中細沙,如以升斛堆量米面。如是沙數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不可稱數。」

佛告舍利弗:「是諸沙數尚可數知,而此菩薩所可勸請道場諸佛,轉於法輪度脫眾生,是不可數,此諸善根猶不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以七寶珠輪上佛請轉法輪,其數倍多;又以眾寶華輪上佛請轉法輪,數復倍多;又以香輪上佛請轉法輪,數亦轉多。況以金銀綵畫木輪,供養諸佛請轉法輪,而是善根亦不迴向佛菩提道,但為請佛轉於法輪!

「又,舍利弗!是後,有佛名過智力。時有轉輪聖王,號名聞力,大千世界威勢自在。後宮園館五欲自娛,諸婇女等歌詠稱讚,隨五欲事而自然出無常、苦、空、不淨之音,王即怖畏生厭離心。時便往詣過智力佛,過智力佛令自憶本所種善根。王聞佛言,便作是念:『諸佛如來至未曾有智慧無閡,令我得知若干佛所種諸善根。我以自恣五欲覆心,統理國事眾務所纏,尚不自知於一佛所種諸善根。我昔雖從爾所諸佛殖眾善本,而不迴向佛無上道,令此善根在不定中。我今當以所集善根,為無上道利益眾生,在所生處游諸佛國;其中所有眾生語言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諸世界卉木叢林華葉果實,皆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我此善根與眾生共,當得如今過智力佛所得智慧。』作是念已,即從坐起於佛前立,發如是言:『世尊!今我所有一切國土奉佛及僧,唯願受用。』既奉施已,出家為道。四兵聞已亦隨出家,四十那由他諸婇女等皆隨出家,及八十億那由他人亦隨出家。過智力佛諸四部眾,於是增廣。是諸出家皆得五通,各以神力至於東方恆沙佛土,勸請無量坐道場佛,轉尊法輪度脫眾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勸請無量恆沙諸佛,轉於法輪度脫眾生,皆亦如是。名聞力王,從是已後更不受胎,亦常不生不淨國土,所游世界其中眾生卉木叢林,皆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

「舍利弗!汝謂爾時名聞力王,於過智力佛自聞先世所種善根,出家修道得五神通,游於十方無量世界,勸請諸佛轉於法輪度眾生者,豈異人乎?今此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是也。」

現變品第八

爾時,發心即轉法輪菩薩至王舍城,詣竹園中,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無相音佛問訊世尊: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康耶?以大蓮華奉上世尊。」

佛即受華,而告之曰:「無相音佛安隱、無恙,善教化耶?」

答言:「世尊!無相音佛氣力康強、眾生易度。所以者何?彼世界中大眾集會,有四淨法。何謂為四?善根清淨,為菩提故;無量戒淨,正發願故;無量見淨,不得法故;所觀清淨,不取相故。世尊!彼眾無有毀禁破戒壞威儀者,亦無有是三毀之名。彼國土眾,觀此世界所有眾生如獄拷掠,我今請還,唯願如來至彼世界。」

時佛告言:「止!善男子!至彼世界欲何所為?我今於此亦化眾生。」

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慇勤三請:「唯願如來至彼世界,若不臨顧,我當自以報得神力接此世界,如一念頃置於彼土虛空分中。」時佛默然,聽此菩薩現大神通自在之力,欲令眾生具足善根,亦為示現度知見力。時此菩薩,即以右手斷取三千大千世界,猶如陶師以杖轉輪,持之而去。

時,舍利弗覺此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搖動,白世尊曰:「持此世界並我等去,持此世界並我等去。」

爾時,世尊以隨智音、柔軟和雅悅可眾心,具足深遠不高不下,簡要不亂能示義趣,答舍利弗:「非我所為。」其音普聞大千世界。

時有眾生貪著我心依止有見,皆大驚怖得厭離心;餘諸四眾,但見如來菩薩圍遶而為說法,如轉輪王安處正座,如大梵王在眾梵中。時發心即轉法輪菩薩,皆持十方無量世界令集一處以示眾生。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大風起吹諸世界,互相觸搏壞裂破碎,皆悉散滅。佛現神力,諸大梵王及諸梵天,於見聞法計常不壞。所謂梵王諸梵宮殿,今皆自見宮殿散壞,甚大驚怖生厭離心,各作是念:「此諸宮殿先自成立,而今皆悉相搏毀壞,如水波蕩鼓浪成沫。若水竭盡日曝風飃皆悉磨滅,則是我等無常相也。」俱懷戰悚合掌禮佛。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我從昔來常為汝說,世間虛妄無有真實。譬如有人與空共諍,世間如是,但從憶想分別故有,無牢無固猶如聚沫;世間如幻,能誑眾生;世間如炎,無實體相不除渴愛;世間如影,不可得取;世間如響,虛誑起業;世間如實,性無顛倒。

「舍利弗!我坐道場如實通達,知世間相空無所有無所依止,以無障閡得世間相。

「舍利弗!我本未知世間味、世間患、世間出,不自唱言我得佛道。我既如實知世間相,及世間集、知世間滅、世間滅道,便自唱言我得佛道。

「舍利弗!何謂世間?其世間者,所謂五陰。何謂為五?色陰、受陰,想、行、識陰。

「舍利弗!何謂色陰?或有眾生作如是念:『若過去者不名為色,未來、現在不名為色,是故佛說諸所有色,若於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丑、若近、若遠,皆名色陰,而是色陰實無有相。譬如空陰、風陰、火陰、水陰、地陰,但有是名,色陰、受陰,想、行、識陰亦復如是,以此因緣說有諸陰。』舍利弗!凡夫癡冥貪著於身不知色相,謂色是我、是我所有,取相分別而生著心,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弗!我坐道場,於此事中,不謂是有、不謂是無而生法眼。凡夫於此無所有法,生渴愛心,是法散壞便生憂惱,是人深著失所著故,轉增癡惑重起黑業。若以瓦石、杖楚、刀矟種種兵器,共相加害,以癡惑故起是罪業。如來通達諸法平等、諸見平等故說正見。謂正見者,平等正直無有高下。正行道者、正修習者、正解脫者,得是見故名為正見。

「舍利弗!佛說正見,不可以言為汝等說,但可隨順如說修行。舍利弗!汝等皆當如法修習,當得無量無邊智慧,是則名為八萬四千諸法藏中一法藏門,謂諸起作非起作相。」

如來說此法藏門時,七萬七千那由他數諸梵天王,於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欲界諸天八萬四千那由他眾,於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及無量人亦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百億閻浮提中百千萬億諸菩薩眾,皆於此會得無生忍,及餘無量無邊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還攝神力,諸四部眾、梵世梵住梵眾諸天,及欲界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自見身還此世界。

如來力品第九

爾時,大目揵連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世尊曰:「未曾有也,是發心即轉法輪菩薩有大神力,接此忍界及以如來置於他方世界中間。世尊!持我至彼及還來此,我於爾時神尚不在,何況有通!我復生念:『今此菩薩具大神通接我往還,都不覺知遲速遠近。』我又生念:『今此菩薩未成佛道有是神力,何況成佛!』」

佛告目連:「汝或謂是發心即轉法輪菩薩能接如來有往還耶?勿造斯念。所以者何?我不見有沙門、婆羅門、阿羅漢、辟支佛,及餘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能動如來衣一角者,何況接舉至餘世界及還置此,無有是處。目連!置是世間一切天人,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若可見、若不可見,假令一時皆得人身,以信出家得阿羅漢,具六神通皆如目連。於意云何?是等所有神通智力,寧為大不?」

「甚大。世尊!」

佛告目連:「是諸羅漢手接三千大千世界,游於十方恆沙國土。假令如來以一芥子置於空中,是大神通眾阿羅漢,尚不能動如毫末許。目連!且復置此大神通眾,假令一人有大神力,佛聽此人,能以一吹吹大千界皆使散壞,令諸微塵散遍無量恆沙世界;又以一吹令諸微塵還成三千大千世界。目連!於意云何?是人具足大神力不?」

「甚大。世尊!」

「目連!假使有人皆得如是大神通力,滿此三千大千世界,猶如甘蔗、稻麻、叢林,皆同一心盡現神力,尚不能動如來衣角,況舉如來置於餘界而復還耶?

「目連!我處此座,能動東方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界,其中眾生都不自覺有往來想,是諸眾生不能覺知世間成敗及以散滅。目連!當知如來所現神力,隨眾所應而為說法。或有眾生應見佛身而得度者,或有眾生應見天身而得度者,或有眾生應見龍身而得度者,或有眾生應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身而得度者,或有應見男身女身而得度者,或有應見大身小身而得度者。目連!如來所有力無所畏自在神通,當知皆悉攝在此經。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悉如是。

「目連!汝若得見如來所行及大神力,汝則不能有所問答。目連!我教阿難陀羅尼門,為令受持十二部經:修多羅、祇夜、闍伽羅那、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闍多伽、廣經、未曾有經、優波提舍,令不忘失,而今阿難尚不能知如來神力。所以者何?佛以一言、一字、一句,一切聲聞及辟支佛,若於一劫百千萬劫,乃至無量阿僧祇劫,尚不能盡讀誦受持思量演說,況能悉知如來所為大神通力,無有是處。

「目連!如來所為種種因緣、種種威儀、種種道門,教化眾生及演說法。但著衣時,一切聲聞及辟支佛,尚不能知其中所益幾所眾生、云何說法,況能盡知如來所行、如來神通、如來智慧,無有是處?」

爾時,世尊從發心即轉法輪菩薩取蓮花已,告跋陀婆羅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星得菩薩、那羅達菩薩、帝得菩薩、水天菩薩、善力菩薩,如是等能於後世護法藏者:「諸善男子!汝等能護如來法藏,善能信解如來所行而演說耶?」

「唯然,世尊!我等皆能。」

佛言:「汝等從今若有所說,先觀如來所行意趣、所入法門,然後乃說。若有人言:『何者名為具足佛智?』汝等當於如是等經觀如來行,然後乃答。汝等若聞諸所說門,皆應觀察如來意行,為是事故說如是法。汝等若見眾生所行,亦當應觀如來法藏,謂諸眾生有如是行,佛以是行如是轉除。

「眾生行者,謂有九萬九千諸根,如來悉知貪慾多者有如是根,瞋恚多者有如是根,愚癡多者有如是根,似多欲者有如是根,似多恚者有如是根,似多癡者有如是根,似多貪恚有如是根,似多貪癡有如是根,似多恚癡有如是根,似多貪瞋癡有如是根。如是諸根能清淨道能起諸事,如是諸根從本緣生,如是諸根從習行得。有作業根是起黑業、是起白業,起黑白業,是根順道、是根順定、是根順慧、是順盡智,順無生智是根隨順,盡無生智是根順諦。

「諸善男子!是中有二萬諸根,和合先世因緣力故能起諸業,若黑、若白。以是業緣得種種色,若黑、若白、不黑不白,若上、若離,如是等色有二萬根,能生諸身,若長、若短、若麁、若細、若中容等。有二十萬根能表內相,若於眼耳鼻舌身中。知是貪心、是人瞋心、是人癡心,是人離貪、是人離瞋、是人離癡。有三萬根差別業報,謂人死時情識迷悶,形色變異手足[病-丙+卷]縮,諸根錯亂支節相離。臨抒氣時,知是諸根應入地獄,如是諸根應墮畜生,如是諸根應生餓鬼,是根應生天上人中,是根應生他方佛土得見諸佛,是根應斷生死相續不受後身。有七萬根,以信解力能攝善本,二萬諸根攝不善法,死時可知。諸善男子!是名佛力,如來所行如來法藏,如來住此能演諸法不增不減。」

功德品第十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堅意,從坐而起,恭敬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於此門得法光明,是故我當修是法門令得具足。所以者何?我今當發如是莊嚴,推求、習行、具足是法終不懈息,於未來世還復得聞如來法藏。」

佛告堅意:「善哉,善哉!汝能勤求諸佛如來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集大法。堅意!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若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假令一時皆得人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給此眾生一切樂具,隨其所須色、香、味、觸即皆能與。持此眾生悉置掌中,若至一劫、若減一劫,又以一手除其臭穢,遠棄他處。堅意!於汝意云何?是人所為寧為大不?」

「甚大。世尊!」

「堅意!若復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佛現在、若滅度後,能求是等助菩提法菩薩藏經,作如是念:『我修集此大乘法藏,為眾生說斷貪、恚、癡,離生、老、死、憂悲苦惱。』如是求時,若得是經一四句偈,能為眾生讀誦、解說,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如是菩薩,以求此等深法因緣,能大利益一切眾生。

「堅意!是事誰能信者?唯有諸佛究竟通了。若聖弟子及餘發心求佛道者,乃能信受。所以者何?諸菩薩等,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願當為無救眾生而作救護,無洲者作洲,無道者作道。我當修習是大乘法——佛之智慧,當令無量無數眾生住無漏法。堅意!假使此人從旦至食,以諸珍寶積若須彌,與一一人,中時、晡時、初中後夜,盡其形壽,晝夜六時,以此寶聚施與眾生。堅意!於意云何?是眾生心得滿足不?」

「不也。世尊!或因是故,墮三惡道。菩薩念言:『我當勤求無上妙法,與諸眾生令觀三千大千世界珍寶之聚,猶如涕唾,生怖畏心。』」

「大智菩薩觀此寶聚,皆是三毒煩惱眾生,生死往來,地獄、畜生、餓鬼、人中苦惱之本,求時苦本,守護苦本,怨憎諍訟,起諸罪業眾苦之本。菩薩如是,於大寶聚生厭離心,又作是念:『此非寶聚,但是惡道苦惱之聚,或有眾生貪著是故,墮三惡道。』

「堅意!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十方無量恆河沙等國土眾生,若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假令一時皆得人身,若有一人,發心欲與一切樂具,隨其所須色、聲、香、味等,即皆能與,若置頭上、若肩荷負,若至一劫、若減一劫,隨意坐臥,亦以一手除其臭穢,遠棄他處。堅意!於汝意云何?是人所為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堅意!我今告汝誠言,若善男子、若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如是等助菩提法菩薩藏經,發足一步福不可量,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不能盡,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前樂具者,是諸結使有漏因緣,不能離苦畢竟安隱;諸菩薩等求法因緣,增長戒品、定品、慧品,亦能具足一切佛法,能得無量不可思議方便之力,成就眾生淨佛國土。是故,堅意!佛說菩薩求法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堅意!若四天下滿中如來,猶如甘蔗、稻麻、叢林,若有一人盡其形壽,供養衣服、臥具、湯藥種種所須。是諸如來般涅槃後,起七寶塔,方一由旬,表剎莊嚴,華香、幡蓋、然燈供養,若至百劫、若過百劫。堅意!於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無量無邊。」

「堅意!我今告汝誠言,是人供養爾所如來、起爾所塔、於爾所劫種種供養,若善男子及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如是等助菩提法菩薩藏經,受持、讀誦,比前福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分尚不及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者何?於諸施中法施第一,於諸求中求法第一。

「是故,堅意!汝等於後五百歲中,受持、讀誦如是等經,所得功德無量無邊,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不能盡。

「堅意!我今欲說譬喻,粗明此事,汝當信受。譬如三千大千國土以為一器,滿中芥子,如黑麻米。汝意云何?是中芥子為有幾數?」

「甚多。世尊!不可數也。」

「堅意!假使複數如此芥子等大千世界,合為一器,滿中細沙。此諸細沙為有幾數?」

「甚多。世尊!無量無邊。」

「堅意!有大力人,持是細沙,灑散四方。時大風起,吹此諸沙,一一各墮一世界中。汝意云何?是諸世界為有幾數?」

「甚多。世尊!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堅意!我今明瞭告汝,如來具足無量神通、持戒、禪定、智慧之力,能以一步越爾所界,而處本坐威儀不動,於神通力猶不盡現。堅意!如來以此一沙為一劫,爾所劫為一日,爾所日為一月,爾所月為一歲,如是千歲東行不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聞是經受持讀誦,發足一步所得功德,假使有形,如來所經爾所國土不能容受,如來但知是人福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堅意!此福不可文字、算數之所能知,是福攝在無量數中。」

發心品第十一

爾時,東方過阿僧祇國,有世界名大名聞,佛號須彌肩,今現在,為光明威德聚菩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作如是言:「是光明威德聚菩薩,次於我後當得作佛。」

爾時,彼佛大眾圍遶而為說法,是光明威德聚菩薩時在彼會見大光明,聞謦欬聲見地大動,問彼佛言:「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過阿僧祇國,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說菩薩藏經。彼會菩薩具大莊嚴,今於十方恆沙國土,少有如是大菩薩眾。若聞是等菩薩名者,尚得大利,何況目見親近供養?」

即時,光明威德聚菩薩白鬚彌肩佛言:「世尊!我欲詣彼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禮事、供養,亦欲見彼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欲往隨意。」

時,彼佛與光明威德聚菩薩七枚蓮華,而告之曰:「汝持此華與釋迦牟尼佛,並以我言問訊彼佛: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強耶?」

時彼菩薩即持此華,頂禮佛足,遶已而去,如大力士屈伸臂頃,從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須彌肩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康耶?以此蓮華供養世尊。」

時佛受華,而問之曰:「須彌肩佛少病、少惱,氣力康耶?」

答言:「世尊!須彌肩佛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佛以此華與彌勒言:「阿逸多!汝持此華,種助佛道、善根因緣。」

時彌勒菩薩從佛受華,與跋陀婆羅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星得菩薩、那羅達菩薩、帝得菩薩、水天菩薩、善力菩薩、日藏菩薩、持世菩薩、持地菩薩、住意菩薩、無邊意菩薩、越三界行菩薩、無邊行菩薩、無量力菩薩、普現緣菩薩、堅意菩薩、無邊力菩薩、不虛力菩薩、師子力菩薩、疾辯菩薩、利辯菩薩、深辯菩薩、無邊辯菩薩、無量辯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華德藏法王子、無邊手菩薩、無著手菩薩、寶手菩薩、寶臂菩薩、不虛德菩薩、不動行菩薩、無憂菩薩、離憂菩薩、發無分別行菩薩、離諸難菩薩、離男相菩薩、離女相菩薩、離眾生相菩薩、網明菩薩、不入胎菩薩、佛華手菩薩、華手菩薩、香象菩薩、成利菩薩、上德菩薩、寶德菩薩、珠纓菩薩、珠髻菩薩、華耳菩薩、雲音菩薩、畢竟思菩薩、無邊捨(丹有華)菩薩、善思行菩薩、不虛願菩薩、過願菩薩、轉願菩薩、深行願菩薩、願離難菩薩、演華菩薩、寶華菩薩、不虛稱菩薩、不虛讚菩薩、普願菩薩、諸道不亂菩薩、常喜嚴菩薩、常悲嚴菩薩、化無知願菩薩、具戒願菩薩、執炬菩薩、樂眾菩薩、善眾菩薩、樂行菩薩、愛天菩薩、樂佛菩薩、願不離佛菩薩、願轉法輪菩薩、願轉無礙法輪菩薩、願捨一切菩薩、願無慳菩薩、願無差別菩薩、願紹佛種菩薩、願不亂菩薩、月菩薩、法菩薩、德海菩薩、善戒菩薩、導師菩薩、大導師菩薩、上眾菩薩、增上菩薩、寶嚴菩薩、普利菩薩、普德菩薩、袈裟相菩薩、無染菩薩、滅相菩薩、寂滅菩薩、善意菩薩、喜見菩薩、樂勝菩薩、上嚴菩薩、常勝菩薩、勝眾菩薩、勝數菩薩、壞魔菩薩、壞怨菩薩、勝怨菩薩、普名聞菩薩、日寶菩薩、轉法菩薩、增法菩薩、善知識菩薩、天善友菩薩、增友菩薩、一蓋菩薩、寶蓋菩薩、善宿王菩薩、星宿菩薩、法天菩薩、淨門菩薩、淨勇菩薩、勇行菩薩、無邊行菩薩(再出)、不虛行菩薩、香德菩薩、智德菩薩、無邊眼菩薩、帝(丹本作常)德菩薩、梵上菩薩、持法菩薩、法德菩薩、自在力菩薩、無跡行菩薩、善行菩薩、等行菩薩,與如是等七萬七千諸菩薩等,作如是言:「諸善知識!我從佛所受得此華,今以相與,汝等取華為助佛道,皆當一心俱發大願。」

時七萬、七千菩薩取此蓮華,一時俱發方便大願,還以上佛。佛愍受已,告彌勒曰:「我今安隱能使汝等種大善根。阿逸多!諸佛難值,諸菩薩等亦復難遇。所以者何?我所得法,一切皆從菩薩行生。於汝意云何。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有十力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阿逸多!於汝意云何?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四無所畏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阿逸多!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十八不共法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不虛行法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象王觀法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師子奮迅三昧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無見頂相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三轉十二行法輪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三十二大人相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百千無量法具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若如來本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有聲聞大眾出世間不?」

「不也。世尊!」

「是故,阿逸多!當知諸佛一切功德,皆在初發調伏心中,是故菩薩世間難遇,佛亦難值。

「阿逸多!譬如無牛則無醍醐,如是若無菩薩發心則無佛種;若有牛則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薩發心則佛種不斷。

「阿逸多!譬如有種則有華實,如是若有菩薩發心則佛種不斷;是故當知,發心為難,發心難故,佛亦難得。

「阿逸多!譬如海寶,無價者少餘寶甚多,如是眾生少有能發菩薩心者,多起聲聞辟支佛意。是故當知,菩薩心者第一難得,如優曇華時時一現,是珍寶心以無價故,是心如須彌極高大故,是心如空不可壞故,是心如海深難測故,是心無比勝滿三千大千世界摩尼珠故。阿逸多!假使是心有形色者,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應敬禮。是故,汝等為發此心,當勤精進深生欲樂。」

佛說華手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