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設論卷第四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六之二
論中問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覺。世尊於諸眾生。大悲超勝。答世尊為見世間眾生。染煩惱病。煩惱逼迫。種種煩惱。而生損害。無救無歸。無所趣向。以如是因故。世尊不久。乃成正覺。為諸眾生。而作救度。是故大悲超勝。
又問。何因菩薩入慈心定時。而菩薩身。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刀杖不傷。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答無惱害定。無定所入。無彼無惱害觸亦無。不同分心趣滅。以如是因故。菩薩入慈心定時。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
又問。何因入無想定。及滅盡定時。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答無惱害定。無定所入。亦無無惱害之觸。無心趣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菩薩在母胎時。而菩薩母。不為水火刀杖毒所惱害。亦無中間趣滅。答菩薩大威力故。以其菩薩勝力。令菩薩母無諸惱害。
又問。何因菩薩之身。無水火刀杖毒所惱害。亦無中間趣滅。答菩薩於一切眾生中。而得最勝。設於同等類中。亦復最勝。
又問。何因彼焰摩王身。無水火刀杖等害。亦無中間趣滅。答焰摩王者。於焰摩界眾生類中。而得最勝。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愛囉嚩拏象王。及善住象王。身無水火刀杖等害。亦無中間趣滅。答彼於傍生類中。而得最勝。出諸趣類。由此因故。其事如最。
又問。何因地獄趣中諸眾生類。受極苦楚。而無中間趣滅。答業報熾然故。以其苦受業報未盡。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七
復次一時佛在舍衛國。告苾芻眾言。苾芻當知。有三種法。為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何等為三。謂貪瞋癡。諸苾芻。此中云何名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謂若有人。惡友所作。侵他受用。及諸種類。乃至害命。以其貪愛增盛。於身口意。廣行諸惡。行諸惡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趣地獄中。生瞋癡亦然。諸苾芻。是故貪瞋癡法。名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
世尊善逝。如是說已。
復次總略。而說頌曰。
不能了知貪愛法 於貪愛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貪愛俱 彼即入於黑暗處
貪染之人無義利 由貪染心生愛著
中間生起怖畏心 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於貪愛 彼即愛塵不能染
由其貪愛不轉時 如蓮不住於渧水
不能了知瞋恚法 於瞋恚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瞋恚俱 彼即入於黑暗處
瞋恚之人無義利 由瞋恚心生過失
中間生起怖畏心 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於瞋恚 即於瞋境不生瞋
由其瞋法墜墮時 如彼果熟而自落
不能了知癡冥法 於癡冥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癡冥俱 彼即入於黑暗處
癡冥之人無義利 由癡暗心故癡迷
中間生起怖畏心 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癡冥者 不為癡境所癡迷
彼癡冥法若破時 其猶日光破諸暗
若能了知此三法 決定不墮於惡趣
如斷多羅大樹心 彼所斷已不復生
是故貪法及瞋法 癡等三法皆離著
行人明慧發生時 即能盡於苦邊際
又問。何因有極貪者。答謂。若有人於貪不善根中。近習修作。於無貪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其欲想欲因欲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出離想出離因出離尋。不能修作。於諸世間莊嚴受用。以愛著心。勤行修作。於不莊嚴受用。不勤修作。於諸善法所應作處。而不能作。復不思惟。不修三摩地行。不能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貪愛。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歌舞倡伎戲笑之人。及為女人。設得生天。即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極瞋者。答謂。若有人於瞋不善根中。近習修作。於無瞋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其瞋想瞋因瞋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不瞋想不瞋因不瞋尋。不能修作。於非處起瞋勤行修作。於慈心三摩地。不能修作。於殺害事。勤行修作。於不殺害事。不能修作。於彼諸根隱密之門。不能守護。食不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瞋恚。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蠍蜂三目蟲百足蟲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極癡者。答謂。若有人於癡不善根中。近習修作。於無癡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其害想害因害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不害想不害因不害尋。不能修作。於諸見中。而常修作。及於怪異不祥等事。亦復修作。由是緣故。而不能於緣生法門內心伺察。不能於五取蘊中諦觀生滅無常之行。所謂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從色所滅。如是受想行識所成。是識所集。從識所滅。此人於諸根隱密之門。不能守護。食不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癡冥。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象馬駝驢羊鹿牛及豬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貪者。答謂。若有人於無貪善根中。近習修作。於貪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出離想出離因出離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其欲想欲因欲尋。不勤修作。於諸世間不莊嚴受用。勤行修作。於莊嚴受用。不勤修作。於諸善法。常所思惟。於三摩地。勤行修作。於不善法。而不修作。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於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極貪愛。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瞋者。答謂。若有人於無瞋善根中。近習修作。於瞋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無瞋想無瞋因無瞋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其瞋想瞋因瞋尋。不勤修作。常修慈心三摩地行。於非處起瞋而亦不作。於不害法。勤行修作。於損害法。而不修作。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於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極瞋恚。至滅謝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癡者。答謂。若有人於無癡善根中近習修作。於癡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於無害想無害因無害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於諸見中及怪異不祥等事。悉不修作。以是緣故。而於緣生法門。內心伺察。於五取蘊中。諦觀生滅無常之行。所謂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從色所滅。如是受想行識所成。是識所集。從識所滅。此人於諸根隱密之門。而常守護。飲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於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此等之人。不極癡冥。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八之一
總說頌曰。
先際穢氣及堅重 穢氣上風而飄散
充滿出息入息俱 晝夜魚龜陸中等
如佛所說。
佛告諸苾芻言。汝諸苾芻。不能了知先際。皆因有愛二法。於先際中。若無有愛。即後無所起。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即自思惟。於後際法。有愛為緣為有相續不了知邪。為無相續邪。或有答言。此無相續。何所以邪。謂不了知故。於無明中。諸眾生類。乃起是念。我過去世。為有為無。若過去世有。此即是常。若過去世無。此即是斷。而乃諸行或有因邪。若彼諸行先有因者。然亦諸行先無有因。是故若能了知先際。即諸行本來。而無有因。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已。火焚身時。而有穢氣。週遍充塞。已離欲者。火焚身時。而無穢氣週遍充塞。答未離欲者。謂以身中精血不淨。而有流散。以流散故。火焚身時。風飄穢氣。而有充塞故。使大威力諸天。不來勤勇作供養事。何以故。穢氣未散故。已離欲者。當趣滅已。身無精血。不淨流散。以不流散故。火焚身時。而無穢氣。是故大威力諸天。悉來勤勇作供養事。何以故。無穢氣故。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已。身體堅重。而不調暢。已離欲者。當趣滅已。身體調暢。而不堅重。答未離欲者。上風吹鼓。內入其身。是故堅重。而不調暢。已離欲者。當趣滅已。止攝外風。身得調暢。而無堅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設論卷第四
施設論卷第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八之二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時。上風吹鼓。內入其身。已離欲者。當趣滅時。無上風吹鼓內入其身。答未離欲者。當趣滅時。外心生起。住著奔流。風吹目開心週遍故。其風不止。是故上風吹鼓內入其身。已離欲者。當趣滅時。無外心生起住著奔流。無風所吹。目不開合。無心週遍。其風乃止。是故無上風吹鼓內入其身。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身體輕安。而復調暢。命既終歿。身體堅重。而不調暢。答其終歿者。邊際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俱滅是故堅重。而不調暢。彼存活者。中間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不滅。是故輕安。而復調暢。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飲食銷散。既終歿已。食不銷散。答人命存活。現住世者。中間分位。火界水界風界不滅。由彼水界流潤。火界成熟。風界吹鼓。故其所食。而乃銷散。彼終歿者。邊際分位。水界火界風界俱滅。以其所食。水不流潤。火不成熟。風不吹鼓。故不銷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身無穢氣既終歿已。穢氣充盈。答人命存活。現住世者。中間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不滅。隨逐水界。而得盈滿。是故彼身。無諸穢氣。既終歿已。邊際分位。火界風界。二界俱滅。不隨水界而得盈滿。是故彼身乃有穢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人命存活。現住世間。出息入息。而常隨轉。彼終歿者。其事不然。答命存活者。以思惟發悟故。依止于思。是故存活出入息轉。既終歿者。無所思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彼訓狐鳥。夜見晝不見。答彼訓狐鳥。目中瞳人。其狀赤色。夜中無障。晝即有障。是故夜見而晝不見。又問。何因人能晝見夜乃不見。答人之目中瞳人。其狀黑色。晝乃無障。夜即有障。是故晝見而夜不見。
又問。何因犬馬夜見晝亦能見。答犬馬目中瞳人黃色。晝夜無障。是故俱見。
又問。何因魚於水中能見。陸中不見。答諸魚者目中瞳人。眵淚所覆。水中無障。陸中有障。故水中見。陸中不見。又問。何因人之兩目。陸中無障。水中有障。答人之目中瞳人。水泡所成。是故陸中無障。水中有障。
又問。何因龜鼈蝦蟇。及水蛭等。水陸俱見。答龜鼈蝦蟇。及水蛭等。目中瞳人。骨之所成。陸中水中。俱無障礙。是故俱見。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九
總說頌曰。
睡眠惡戾及棹舉 多舌語言並暗鈍
念慧而復煩惱增 不頴利於禪定等
又問。何因世間有多睡眠之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多睡眠者。於光明法中。而不近習。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蟒蛇龍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少睡眠者。答謂。若有人於光明法中。作光明想。多所近習。於昏沉睡眠法中。而不近習。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惡戾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運用執行刀杖器械。諸惡戾人。不能近習。不行刀杖。不惡戾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屠宰魁膾。畋獵漁捕。調製象馬。杻械繫縛。諸不律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惡戾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不行刀杖。不惡戾人。而不近習諸惡戾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掉舉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多掉舉者。不能近習。諸寂止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歌舞戲笑之人。或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掉舉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諸寂止者。而不近習掉舉之人。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多舌多語之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多語之人。不能近習少語之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鸚鵡鶖鷺拘枳羅燕鴈等諸飛鳥。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多舌多語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少語之人。不能近習多語之者。彼人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或生色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暗鈍者。答謂。若有人不能近習多聞之人。不以各各方處之言。說釋義理。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暗鈍者。答謂。若有人常所近習多聞之人。不能近習寡聞之者。能以各各方處之言。說釋義理。彼人至謝滅已。謂作婆羅門中善說法者。或作沙門中善說法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復次當知。少語之人。有其二種。一者卑賤二者尊高何等是為。卑賤少語。謂若有人。雖復卑賤。以有智故。常能依止父母師長名稱尊者。及餘有智之人。故雖卑賤。而能少語。何等是為尊高少語。謂若有人。本性尊高。而復有智。常能依止父母師長名稱尊者。及餘有智之人。故能少語。
又問。何因世有有行無慧之者。答謂。若有人多求正法。心無厭足。然於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有慧無行之者。答謂。若有人於法理趣。能諦伺察。然於正法。不能多求。少以為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無慧無行之者。答謂。若有人不能多求正法。復於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有行有慧之者。答謂。若有人多求正法。復於理趣。能諦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而能住持正法。答謂。若有人能於諸法行相之中依止。十二處法。而善攝受。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失念之者。答謂。若有人於不善法。積集而轉。近習修作。廣多惡行。彼人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地獄歿已。設欲來生人同分中。縱得為人。壽量短促。人中歿已。當生還復無多記念。所為忘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多記念者。答謂。若有人於諸善法。積集而轉。近習修作。廣多善行。彼人身壞命終。墮在善趣天界中。生天趣歿已。若欲來生人同分中。即得為人。壽量長遠。人中歿已。當生還復廣多記念。所為不忘。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深極煩惱之者。答謂。若有人於其欲想瞋想害想欲因瞋因害因欲尋瞋尋害尋。近習修作。於極煩惱。隨應而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問。何因世有不極煩惱之者。答謂。若有人於出離想不瞋想不害想出離因不瞋因不害因出離尋不瞋尋不害尋。近習修作。於極煩惱。不隨應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有不能速成禪定忍辱二善法者。答謂。若有人於其諸法行相決定義中不善攝受。由此因故。不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善法。
又問。何因有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善法者。答謂。若有人於其諸法行相決定義中。能善攝受。由此因故。即能速成禪定忍辱二種善法。
◎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之一
總說頌曰。
須彌大地及方處 山有廣多草木者
多樹及彼枝葉多 花果丰盈茂盛等
又問。何因一切山中。須彌山王。最高最勝。答世界成。時彼須彌山。界地最上。處逕最上。殊妙最上。輪圍最上。總聚方處。而成其山。由此因故。須彌山王。最高最勝。
又問。何因北方地界。多樹多草。答世界成時。北面風吹。界地最上。處逕最上。殊妙最上。總聚方處。是故北方多樹多草。
又問。何因於大地中。一類地高。一類地下。答此大地中。一類地方。土界高湧。得少天雨流潤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地下。又此大地。一類地方。而有諸寶。謂鐵白銅白鑞黑鑞。及金銀等。並餘所有堅硬之物。藏伏地中。雖天雨澍渧。其下不陷。故彼地高。由此因故。大地方處。有高有下。
又問。何因眾山之中。一類山高。一類山低。答謂。世界成時。有極勐風。鼓地大種。總聚而高。若復微風吹鼓少聚地種。故彼山低。又復諸山地界高湧。得少天雨流潤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山低。有一類山。而有諸寶。謂鐵白銅白鑞黑鑞。及金銀等。並餘所有堅硬之物。藏伏山下。雖天雨澍渧。其地不陷。故彼山高。由此因故。大地方處。山有高低。
施設論卷第五
施設論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之二
又問。何因有一類山。多樹多草。有一類山。少樹少草。答謂。一類山下有龍宮。故多樹草。有一類山。下無龍宮。故少樹草。
又復有山土界高湧。故多樹草。又復有山多諸寶物。謂金銀銅鐵。赤土白土。藏伏山下。故少樹草。又復有山。下有各別地獄居處。故少樹草。
又復山下無別地獄。故多樹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一類樹。其狀極大。一類不大。答謂。有地方。地界溫暖。水界增湧。火界調順。風界穩平。故樹極大。謂有地方。地不溫暖。水不增湧。火不調順。風不穩平。故樹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一類樹。其葉極大。一類不大。答謂。有樹木。地界溫暖。水界增湧。火界調順。風界穩平。故樹葉大。謂有樹木。地不溫暖。水不增湧。火不調順。風不穩平。故葉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一類樹。其花茂盛。一類無花。答謂。一類樹殊妙高聳。故花茂盛。有一類樹。狀不殊妙。復不高聳。故彼無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復何因有一類樹。有其果實。一類無果。答謂。一類樹。味界增盛。彼即有果。有一類樹。味界不增。故無其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一類樹。花有妙香。一類無香。答有一類花。本狀殊妙。不為火損。故有妙香。有一類花。本非殊妙。復為火損。故無妙香。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問。何因有一類果。足其嘉味。一類無味。答有一類果。味為火損。其果無味。有一類果。不為火損。其果有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餘諸花果色香味等。有無亦然。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一
總說頌曰。
佛世尊及聲聞眾 化人所食四大種
隱沒煙及火熾然 最後如空無表現
又問。何因佛世尊者。善能化彼所化之人。妙色端嚴。人所樂見。具大人相。莊嚴其身。若佛語言。化人即默。若化人語。佛即默然。彼聲聞弟子。亦能化彼所化之人。色相端嚴。剃髮被衣。作沙門相。何故能化之者語言。所化之者亦言。能化之者若默。所化之者亦默。答佛世尊者。常住三摩地。心自在故。若入若出。速疾無礙。於一切時。不捨所緣。聲聞即不然。不同世尊具一切智。智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由此因故。佛所化人妙色端嚴。語時能默。默時能語。而彼聲聞所化之人。雖復色相端嚴剃髮被衣。然能化之者。語即能語。默即還默。不自在故。
或有問言。若佛所化如聲聞所化。聲聞所化如佛所化者。可說具四大種。或不具邪。答具四大種。
又問。所化之者。說所造色。或不說邪。答說所造色。
又問。所化之者。有思惟邪。無思惟邪。答此有二種所起。一者緣持。二者想成。若緣持所起者。即有思惟。若想成所起者。即無思惟。
又問。彼所化者。如何得心自在。答此有二種所起。一者緣持。二者想成。若緣持所起。彼所化者。即心自在。若想成所起。彼所化者。心不自在。
又問。所化之者。中間分位。說具四大種。或不具邪。答說具四大種。
又問。中間分位。說所造色。或不說邪。答說所造色。
又問。中間分位。有思惟邪。無思惟邪。答此有思惟。
又問。中間分位。如何得心自在。答隨能化者。自心自在故。
又問。所化之者。食於藏腹。如何銷散。以是化故。答此有二種所起。一者緣持。二者想成。若緣持所起者。食即銷散。若想成所起者。食即不散。
又問。彼所化人。何時即隱。答此有二種所起。一者緣持。二者想成。若想成所起者。彼即能隱。若緣持所起者。或隱不隱。
問至何時隱。答隨能化者。若天若人。若阿修羅。或善相。或惡相。彼隱即隱。何故不隱邪。答中間最後相去懸遠。乃至還歸自相而住。此即不隱。
又問。何因聖人化火之時。為有煙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隨其所化。而即有煙。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化火之時。火熾焰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隨其所化。火即熾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化火之時。唯燒自身及自衣飾。不燒他者。答隨能化者。其心自在。意所樂故。唯燒自身及自衣飾。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聖人化火爇其身時。但觀虛空。外無所有影像。及餘悉無表現。答聖人化火之時。地方分位。行坐等處。悉以化所成火。溷一火界。普皆焚爇。但觀虛空。外無所有影像。及餘悉無表現。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二
總說頌曰。
大海次第及深廣 海居眾生同咸味
不宿死尸珍寶多 大身眾生注雨等
如經所說。大海次第從小增廣。亦非本來而自深險。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次第從小增廣。亦非本來而自深險。隨其大洲分位如是。如穀麥聚次第分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如經所說大海深廣難徹源底。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深廣難徹源底。但以海水。若出若入。或用一器。或百或千。或復百千。而汲海水。隨其所取。不能度量海之份量。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大海中水。潮不失時。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時有二種。一旦暮時。二大時。何名旦暮時。謂大海中。所居眾生。有其饑虛羸劣之者。少得飲食。為伺求故。從水出陸。以所食因。依時伺求。由此名為旦暮之時。何名大時。謂大海中。所居眾生。以海居人。每至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餘神通月分日。是等之日。自船登岸。有信向宗事月天之人。有事日天之人。有事童子天人。有尊重信向事佛優婆塞依法不食。廣作祠祭乞歡喜事。彼海居眾生。以伺求食故。從海出陸。故曰大時。
如經所說。大海中水。同一咸味。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有海居眾生。大海中生。大海中老。大海中歿。其未歿者。彼身之垢。身之穢惡。在大海中。故海咸味。又復海中有眾山居。經久銷鎔。亦成咸味。又復大洲之中。近海居人。以其草木枝葉莖[卄/幹]等物。棄置海中。亦成咸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大海之中。眾寶充滿。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以其大海世界成時。界地最上。處徑最上。輪圍最上。總聚方分。成須彌山王。安止其中。有七金山。周匝圍繞。彼大海中。有大威力諸龍王宮。是故大海有眾珍寶。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大海之中。有大身眾生。居止於彼。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身眾生者。往昔為人。作諸非法。廣積受用。子息眷屬。奴婢飲食。但自資身。不行惠施。由斯罪業。乃至最後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地獄歿已。以彼宿造餘業未盡故。生海中為彼極大畜類之身。身相大故。令多眾生共所食噉。陸地大洲不能容受。皆以宿昔不善業報故。於海中受斯極苦。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大海之中。不宿死尸。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大海中。有潔淨行諸大龍宮。若彼最上龍王宮中。有死尸者。即於夜分。棄置第二龍王宮中。乃至第四宮中。如是次第。出置岸上。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大海中。有大閻浮樹。枝葉繁茂。樹汁湧渧。於虛空中。如惡叉聚。流注於彼大海之中。而其海水。不增不減。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海中。所居眾生。共所受用。餘即熱風吹蕩而盡。是故海水。不增不減。
如經所說。大海之中。有其種種形顯色相種種音聲眾生居止。非一種類色相音聲。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彼諸眾生往昔為人。廣造多種罪不善業。謂身語意起諸惡行。乃至最後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地獄歿已餘業未盡。墮大海中。受畜類報。故有種種形顯色相種種音聲。非一種類色相音聲。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設論卷第六
施設論卷第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十三
如經所說。一性所成。有多種類。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引世間定。先得離欲。次不艱苦。復不流散。由彼發起生長積集。後起化事。其所發起生長積集。作化事已。隨其意樂。或化人身。或化象身。或化馬身。或化牛身。或化飛禽身。或化車相。或化樹相。或牆壁相。若來若去。若出若入。往返自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有多種類。還歸一性。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隨諸狀貌形質事相。或化人身。或化象身。或化馬身。或化牛身。或化飛禽身。或化車相。或化樹相。或牆壁相。若來若去。若出若入。隨諸化事。功用輕捷。彼等化功種種事相。化已隱沒。而悉不現。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諸變化中。若來若去。隨其知見。各各有異。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若有人欲化來相。先自起念。云何令人不能見我不能知我。念已即當入於定中。騰越牆壁。隨意而來。此即來相。人不能見。
云何去相。人不能見。謂若有人。欲化去相。先自起念。云何令人不能見我不能知我。念已即當入於定中。騰越牆壁。隨意而去。由如是故。去相不見。謂以定中所化來相。即是去相。所化去相。即是來相。如是知見。隨其所起。各各有異。各各了知。智者隨應。以明慧性。於無相中。而起有相。廣大利智。普遍開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騰越牆壁。或越山石。其身不著。隨意而去。如在空中。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入於空定。於其定中。騰越牆壁。或越山石。其身不著。隨意而去。如在空中。所越一切山石牆壁。猶如虛空。悉無障礙。
如經所說。有能入地如水履水如地。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入水定時。自地昇沉。起伏無礙。如履水中。昇沉亦然。不斷其流。隨意而往。在地如水。履水如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有能空中先盤結坐。即坐而行。狀若飛禽。履空自在。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引世間定。先得離欲。次不艱苦。復不流散。由彼發起生長積集。後起化事。隨處地方。能於空中。或坐或行。及於空中。化大火聚。勐焰熾盛。或化煙相。或煙幢相。或化風輪。空中吹鼓。或風輪中。乘象而行。或化車相。或馬或人。或化牆壁。或化樹相。或化飛禽。隨諸化相。人所共見。咸皆起念。驚怪嘆異。各各了知。神通之力。其狀如是。此乃善修神足智力。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經所說。或有人。能於虛空中。舉手捫觸日月二相。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如苾芻在於定中。以其日從日輪中出。以其月從月輪中出。乃從定中。起神通事。即以手捫虛空。摩觸日月。定通力故。隨意無礙。
如經所說。有人能於梵界往來。隨意自在。今問。何因其事如是。答謂。有苾芻引世間定。先得離欲。次不艱苦。復不流散。由彼發起生長積集。後起化事。身心和融。溷而為一。心即於身。身即於心。身心相即。運用和融。譬如世間酥蜜水油溷融一處。在定苾芻。亦復如是。身心和融。輕安柔軟。心想自在。隨意能往。梵天界中。高下騰越。悉無障礙。譬如造篋笥人。持以篋笥。騰舉運用。隨意無礙。又如乞食苾芻。得所施食。墮在缽中。騰舉運用。亦無障礙。在定苾芻亦復如是。身心柔軟。輕安想生。騰舉運用。悉無障礙。乃至梵天宮殿舉心即到。色力增盛。勢用堅強於梵天界。往來自在。
如經所說。佛於一時。謂尊者阿難言。汝可知不。我以如是意所成身。以神通力。隨意能往梵天宮殿。阿難白佛言。如是如是。我知世尊即以如是四大所成麁重色身。隨意能往梵天宮殿。佛言。阿難。我知如是色身麁重四大和合父母不淨羯邏藍等眾緣所成。雖假以飲食衣服澡沐資養種種治事。終歸磨滅。破散之法。頗能往彼梵天宮殿。阿難白佛言。能往世尊。能往善逝。如世間鐵。及耕犁具。當在鼓鑄。炎火熾盛。未出火時。而彼鐵具。即皆輕利。加復柔軟。易為舒卷。遇涼冷時。彼諸鐵具。厚重堅硬。而難舒卷。阿難。如來亦復如是。若時身心和融。輕安想生。加復柔軟。調暢安適。隨意能往梵天宮殿。又復當知。若心不相續。即心無依止。心無系屬。以心無依止無系屬故。身即自在。
又問。何因所化之人。能於空中隨意而行。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以化力故。在空如地。由此因故。空中能行。
又問。何因所化之人。空中能住。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以化力故。化空如地。由此因故。空中能住。
又問。何因所化之人。空中能坐。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故於空中。化坐分位。由此因故。空中能坐。
又問。何因所化之人。能於空中。安布床位。隨意而臥。答能化自在。所化亦然。故於空中佈設床位。由此因故。空中能臥。
此如是等。餘諸神通功力化事。如其所說隨意。應知。
因施設門第十四
問曰。有何份量。知天降雨。答有八種雲。彼第一雲。高一由旬半。第二雲。高五俱盧舍。第三雲。高一由旬量。第四雲。高三俱盧舍第五雲。高半由旬量。第六雲。高一俱盧舍。第七雲。高半俱盧舍。第八雲。高俱盧舍中四分之一。諸雲住已。天雨不雨。其復不定。
又問。何因劫初時人。乘雲高起一由旬半。一切地中。而悉降雨。答劫初時人。具大威德。彼大力龍。而悉尊仰故。能乘雲高由旬半。一切地中。而悉降雨。今時人者。威德減少。大力勢龍。不生尊仰。是故今時乘雲。能起半俱盧舍。天中降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或時天中不降其雨。答有八種因。天不降雨。何等為八。
一者合降雨時。電光閃爍。大雲振吼。四方冷風。飄揚吹鼓。佔候之人。不能明瞭。但自說言。天將降雨。或復大地火界增勇。即以此緣。天雨隱息。如是乃名第一種因。天不降雨。
二者合降雨時。電光閃爍。大雲振吼四方冷風。飄揚吹鼓佔候之人。不能明瞭。但自說言。天將降雨。或復空中勐風吹鼓。乃使其雨墮彼遼逈。曠野空捨如是。乃名第二種因天不降雨。
三者合降雨。時電光閃爍。大雲振吼。四方冷風。飄揚吹鼓。佔候之人。不能明瞭。但自說言。天將降雨。或復羅睺阿修羅王。二手執障使雨墮於大海之中。如是乃名第三種因天不降雨。
四者合降雨時。電光閃爍。大雲振吼。四方冷風。飄揚吹鼓。佔候之人。不能明瞭。但自說言。天將降雨。或復行雨。天官迷醉放逸。以放逸故。不能降雨。如是乃名第四種因天不降雨。
五者合降雨時。電光閃爍。大雲振吼。四方冷風。飄揚吹鼓。佔候之人。不能明瞭。但自說言。天將降雨。或復人民多行非法險惡之行。以行非法險惡行故。天不降雨。如是乃名第五種因天不降雨。
六者合降雨時。或有神通天子。以彼神通威力。隨雨份量。而悉制止。如是乃名第六種因天不降雨。
七者以其人民業障法合如是。於此界中。天不降雨。如是乃名第七種因天不降雨。
八者或復愆雨澤時。精實祈求。以彼神通威力天子制而不降。如是乃名第八種因天不降雨。
又問。何因能使上天依時降雨。答有八種因。能降天雨。何等為八。
一者龍威力故。天即降雨。二者夜叉威力故。天即降雨。三者鳩盤茶威力故。天即降雨。四者天威力故。天即降雨。五者人威力故。天即降雨。六者神通力故。天即降雨。七者法合依時。而自降雨。八者精實祈求。天即降雨。
又問。何因盛夏熱時。及雨際時。廣多天雨。答彼二時者。諸龍歡喜。以為節令。自空騰躍。適悅而來。龍喜悅故。於彼二時多降天雨。或復民行正法。修營善業。善力所資。自然二時多降天雨。
又問。何因天降雨時。結而成渧。答二方勐風。吹歸一聚。故降澍時。結以成渧。或復人造惡業。惡力所資。非人動亂。如斯相者。大無義利。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大雨之中。而有其雹。答二方冷風。吹雨一聚。成渧墮地。地復堅硬。下風所吹。或時作雪。或作勐雨。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電光出。答二方勐惡熱風所吹。二風相擊。故有電光。自風而出。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雨中有其霹靂振舉。答謂。以下方有大勐火。色狀熾炎。即火界增勇。火增勇故。即風增勇。風增勇故。有水來去。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雲有青色。答謂。以水界流潤性故。
又問。何因有黃有赤。答謂。以火界溫燥性故。
又問。何因有其白色。答謂。以諸界和合性故。由此應知雲相有其青黃赤白。
又問。何因世間諸味。有其苦醋及辛咸澹。答謂以諸界互違害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其甘味。答謂。以諸界和合性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世諸物中。有其麁重及堅硬者。答謂。以地界堅強性增。
又問。何因有其軟滑及調適者。答謂。以水界流潤性增。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設論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