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有位年輕的比丘進城托缽,看見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對她產生了慾念,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飯不想,還臥病在床,形容憔悴。師兄弟去探望他時,年輕比丘告訴他們:‘因為我的欲愛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才憂愁生病。’眾人紛紛規勸他,但他就是聽不進去,於是大家強行將他帶到佛陀面前,稟告佛陀事情的原委。
佛陀對年輕比丘說:‘不用憂愁,我會達成你的心願。’比丘聽了佛陀的話十分高興,馬上就痊癒了。佛陀帶領年輕比丘和眾人進城,來到這位女子家中,才發現她已經死亡。家屬悲慟號哭,不忍心將她埋葬,所以尸體放了三天,不但腫脹發臭,還流出種種穢物的東西。佛陀對年輕比丘說:‘你貪戀的美貌女子,現在已變成這個模樣了。其實萬事萬物皆無常,於呼吸間不斷地變化。愚癡之人看不見丑惡的內在,不僅迷戀外表而造作惡業,還當成是快樂的事。’於是佛陀說了一段偈語:
‘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
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眄除眾苦。
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淨,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
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淨,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年輕比丘看著死去的女子,臉孔腫脹、身體惡臭,令人難以靠近;又聽聞佛陀教誨的偈語,體悟到沉迷於愛慾是錯誤的,於是向佛陀頂禮懺悔。他回到精舍後用功修行,精進不懈,最後證得阿羅漢果。一同到女子家的所有大眾,看見死後的色身污穢不堪,也深信無常的道理,因此止息貪慾而成道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四》
省思:
《無常經》云:‘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咸悉見枯羸。’色身是生滅變幻的假象,不論外表如何美好,皮肉下還是包裹著臟器及分泌物等污穢不淨的東西。當老、病來臨,色身就開始敗壞;一旦死亡,身體立即腐爛,歸於塵土。貪愛無常的色身,不是很愚癡嗎?不僅色身,天地萬物皆無法長存,因此不應為了慾望而起惑造業,枉受苦果。唯一能超越無常的,是人人本具的清淨心。精進修行去除垢染,找回這念真心,生命才能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