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四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磐 謹撰

明古杭雲棲後學 袾宏 重訂

(道場外設大黑牌。上刻字雲。六道群生。受薦亡靈。並序立於此。又作小牌。上刻下堂並隨筵共十四位。今以一牌為式雲。四空四禪。六欲諸天。日月星天。天曹聖眾。餘仿此。並作十六字。此小牌列於大牌前 奉迎淨道安設於小牌前)。

(法師大眾施主就東面側立)。

(表白設几案就西面立。振鈴白言)。

諮爾六凡。同然一會。孰分彼此。何間親怨。以繇資法力之提持。故得體施懷之平等。將趨盛席。必習真儀。所謂淨相對之根塵。以至稟無作之歸戒。當繇正轍。可蹈大方。宜端列於後先。咸竦聞於誡飭。

(法師想六道。及亡靈等。次第斑列於淨道之上。猶如雲海)。

(表白振鈴宣偈咒。為六道清淨三業)。

 維爾群靈俱集會  將親三寶作歸依
 身儀俱已獲莊嚴  或曰未能清口意
 載假如來方便道  為除三業眾愆尤
 祇於當念了真空  六用一時俱寂靜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普令清淨六根三業。佛有真言。謹當宣誦。

唵 薩網婆縛 薩婆達磨 薩網婆縛 述摩含

(網。縛。並亡可切。述。輸律切)。

(誦咒三遍畢。動鐃鈸。)。

(法師想六道群生。三業六根。各獲清淨。無有染礙法師施主為六道代上香)。

(表白振鈴宣偈。為六道然香致敬)。

 維爾群靈無始劫  飄零六道未知歸
 幸哉今夕以何緣  罄法界中蒙普度
 此際將親三寶眾  先須虔爇一爐香
 以茲清供寓真誠  願賜慈悲為納受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然香達信。佛有真言。謹當宣誦。

唵什筏栗多(上)末你(平)阿缽羅句吒(竹駕切)蘇(上)破(上)(二合)囉(上)尼(上)毗迦知(上)虎[合*牛](呼今切)(二合)

(誦咒三遍畢。動鈸。)。

(法師想香雲海普熏三寶聖賢之前。為六道群生通達信心。無不週遍表白振鈴宣偈。為六道奉請三寶)。

 維爾群靈咸在列  肅清三業瑩無塵
 從茲欲入大乘門  是必先投三寶境
 夙世已修鬚髮習  今身初學可為因
 將行勝法作歸依  故此最初勤奉請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陀耶。(眾和)並諸眷屬(法師大眾施主。率六道群生同時作禮。下並例此)。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達磨耶。(眾和)並諸眷屬。
至心歸命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僧伽耶。(眾和)並諸眷屬(表白白言)。
我今奉為法界六道一切群生召請三寶。佛有真言。講當宣誦。

南無三滿多 母陀南 唵烏佐缽囉諦 賀多諦 薩縛怛多孽多 俱舍冒地 唵娑哩野 沒哩 布羅迦也 薩訶

(誦咒三遍。動鈸)。

(法師想三寶聖賢雲集座筵。證明作法。六道群生翹跪合掌。乞受歸戒。是時法師設一高座。面外而坐)。

(表白同大眾兩旁而坐。施主諸人於大眾兩旁之後)。

(法師趺坐。為六道說法起信)。

法界六道一切群靈。當知此時所以得至法會者。繇今施主為能開建普度大齋之故也。然而問津此道。鬚髮信心。心未能信。於道何有。言信心者。如四明法師之言曰。信一切法唯心本具。全心發生。此即指事理二造為所信也。生無別理。並繇本具。信此事造繇理具也。具無別具。皆是緣生。信此理具即事造也。則知世間相常。緣起理一。既已了知事理不二。更復當知色心互融。是以法法週遍。念念具足。十方三世不雜剎那。諸佛眾生皆名法界。是為圓信互具互造之義也。既能信一切法心具心造。又復當知實無能造所造。能具所具。以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所造。能具所具。皆悉當處唯是一心。皆悉當處唯是一色。唯心唯色。對待斯亡。妙觀照之。無非三諦。若其然者。當處皆空。一空一切空。全體即假。一假一切假。二邊叵得。一中一切中。一心三觀。照不縱橫。三諦一境。體非並別。惟斯妙理。誰不具之。三世諸佛已證此。一切眾生正迷此。雖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也。誠能信此三諦之理。聖凡體一。便可信今日法施之會。正以一體三寶為歸依處。從初發心。至於究竟。皆此日信心之所成就也。願六道含靈。深信此言。永為依據。

(法師即席為六道說法。歸依一體三寶)。

法界六道含靈。已能圓發大心。得決定信。今當為汝仰依聖教。委釋一體三寶之相。俾知聖凡同具。次當正示觀心三寶之法。俾知修性互融。言三寶者。如天台聖師之言曰。佛未出世。但有輪王十善之化而已。自大聖初成正覺。首為提謂長者開授三歸。使之翻邪歸正。為入聖之根本者也。此三歸者。通發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故不同十善之舊法也。言歸依者。歸以反還為義。反邪師而還事正師。此歸於佛也。反邪法而還修正法。此歸於法也。反九十五種外道。而還從於三乘正行之侶者。此歸於僧也。依以憑為義。憑心靈覺。得出三界。是依於佛也。憑佛所說法。得出三界。是依於法也。憑三乘之侶。得出三界。是依於僧也。言三寶者。此佛法僧可尊可重。故名寶也。而有事有理。事者。住持三寶也。理者。一體三寶也。言住持者。佛在世時。樹王得道為佛寶。說四諦法為法寶。度五比丘為僧寶。佛滅度後。范金合土。紙素丹青為佛寶。黃卷赤牘。三藏聖教為法寶。剃髮染衣。紹隆佛化為僧寶。此三住世不絕。故曰住持三寶。然一切像即是真身。經典所在是佛舍利。今時凡僧。亦能荷負正法。為世福田。是亦所歸之處也。言一體者。以實相慧覺了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雙亡雙照。三智圓覺。名為佛寶。所覺法性之理。三諦具足。名為法寶。如此覺慧。與理事和合。名為僧寶。如上依於教法。委釋一體三寶之相。以為汝輩六道一切群靈開發妙解。今更為汝依於行法。以正示觀心三寶之法。故天台四明二師之言曰。諦觀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即是三寶。如汝六道群靈現前一念。本具三諦。在迷不覺。是為法寶。能覺三諦之智。是為佛寶。諦智相合。是為僧寶。諦理是性。餘二是修。汝輩本具性中三法。雖迷不覺。理本諦當。名為法寶。全性起修。成三諦智。則能覺悟。名為佛寶。此智與性。相應和合。名為僧寶。更細推之。三九開合。恐繁不舉。如是歸依三寶。一切道法任運而生。上至等覺。尚須歸依。何況地向以下。二乘聖人尚須歸依。何況六道凡夫。我今為此專為汝等奉行歸依。俾宿世善根之人繇此成熟。都未發心之人於此投種。當知汝輩本具一體三寶。是能感之因。諸佛已證一體三寶。是能應之緣。惟其感應之道不忒。是以授受之義方成。我今將唱歸依。惟汝輩六道群靈。肅清三業。翹跪座前。一念勤求。聽我言說。

我弟子某甲。從於今身。直至佛身。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現前大眾。齋主。與六道群靈。隨法師教。同音三唱法師白言)

上來授汝三歸已竟。更加三結。令法圓滿。

我弟子某甲。

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如前三唱)

從今以往。稱佛為師。唯願三寶哀憐攝受。

(如前三唱 眾和南無十方常住佛法僧法師為六道行大乘懺法。白言)。

汝等六道一切群靈。已能歸依三寶。為佛弟子。當更進求菩薩大乘戒法。永為成佛之本。但以汝輩無始而來。經歷諸趣。罪業重積。能為遮障。今為汝輩依大乘門。行懺悔法。俾身心光潔。方堪納戒。言懺悔者。如天台聖師之言。要須知懺悔名。知懺悔處。知懺悔法。知懺悔位。懺悔名者。梵語懺摩。此雲悔過。若般誠三寶。悔過首罪。是為知懺悔名也。懺悔處者。普賢觀經云。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依此觀心。知罪實相。是懺悔處也。懺悔法者。有事有理。理者正觀。事者助道。正觀者。即觀法性。法性者。諸法實相也。助道者。身旋禮。口讀誦。心策觀。正助合行。是懺悔法也。懺悔位者。其義最長。汝輩六道群靈。若造五逆十惡諸惡律儀。念念作惡。親近惡侶者。是為地獄業因。當得地獄趣報。受極重苦。曠劫莫脫。若有深著五欲。不義取財。利己枉人。癡呆無知者。是為畜生業因。當得畜生趣報。更相殘害。無能止息。若有慳貪不施。邪見諂曲。破齋犯戒。不信因果者。是為餓鬼業因。當得餓鬼趣報。常時飢渴。無繇一飽。若有薄修福業。常懷勝他。我慢陵人。多好爭訟。是為修羅業因。當得修羅趣報。一日三時。苦具自至。此輩應須懺悔。滅除業障。若失慎守綱常。豎持五戒。是為人業因。當得人趣報。然人中有八苦。而復多造種種不善。死墮惡道。如是等罪。應須懺悔。滅除業障。至於行十善道。修世禪定。是為天業因。當得天趣報。然天中有五衰。耽著欲樂而不修行。福盡還墮。甚有直從上界入地獄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此外更有六道往來。受中陰身。隨業遷轉者。更有值遇惡緣。不盡天年。遂至橫亡者。更有強暴之鬼。伺人之便。興禍求食。或復加害。如是等類。皆應共行懺悔。滅除業障。是為識懺悔位也。如上且就六凡以論。今明聖位當懺悔者。藏通二教。三乘聖人。雖有析色體色入空之殊。界內界外巧拙之異。然同除四住。同證偏空。但離斷常中。未聞佛性中。是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別教雖臻十向。尚修中。未能證中。雖歷十地。猶證中。未免後障。乃至等覺。尚或未得無學。是故應須懺悔。滅除業障。即如圓教十住。至於等覺。法身智斷猶未究盡。喻同十四夜月。是故亦須懺悔。滅除業障。從無間業。上至圓教等覺。位位皆有三障。煩惱頭數。結業流類。苦報等差。該互凡聖。故五十校計經云。齊至等覺。皆令懺悔。正此義也。夫二死已亡。三惑永斷。唯佛一人。自餘聖賢。尚須懺悔。況六道乎。我今奉為六道一切群靈。依大乘經懺悔之法。對三寶前。發露懺悔。行懺悔者。身心清淨。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某甲。至心懺悔。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宜至心  懺悔六情根

(法師三唱。大眾同音。率六道三和法師勸六道群靈發菩提心)。

汝輩六道群靈。無始至今中間。於先佛世時。得逢知識。教令發心。求菩提道者。固亦多矣。但以宿世煩惱障厚。願行力微。志不決定。稍值惡緣。隨即退失。或生未聞佛法之處。隨順世間種種惡法。何繇能發菩提之心。今茲何幸。得逢施主開建普度大齋勝會。已依大乘行懺悔法。便當於此猛發菩提大心。然菩提心當云何發。何名菩提。如天台聖師之言曰。佛菩提心者。從大悲起。佛正行中。此心為先。欲求佛道。先以大悲薰心。乃至得果之後。欲行化他者。亦必以此大悲為之本也。言菩提者。如光明玄義言。梵語菩提。此翻為道。菩提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為道也。二曰實智菩提。此以智慧為道也。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逗機會理為道也。於是觀於不思議境。依無作四諦。立四弘誓。起大悲心。依苦諦。誓度無邊之眾生。依集諦。誓斷無盡之煩惱。此兩誓願。下化眾生也。起大慈心。依道諦。誓學無量法門。依滅諦。誓成無上佛道。此兩誓願。上求佛果也。我今奉為六道群靈。依此妙義。發四弘誓。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某甲。至心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法師三唱。大眾同音。率六道三和)。

(法師為六道說戒)。

汝輩六道群靈。已能依大乘門懺悔發願。今當至心進求戒法。夫大乘三聚無作妙戒者。度生死海之巨筏。起重惡病之良醫。證涅槃道之要門。入諸佛位之正軌也。諸佛出興。志在敷化。數化之方曰戒定慧。然圓人所修。一成一切成。是故學戒即學定慧。一心中學。學無不遍矣。言戒者。禁止之義也。言戒相者。大乘三聚戒。名出地持。曰攝律儀者。無惡不斷也。曰攝善法者。無善不修也。曰攝眾生者。無有情不度也。今當更為汝輩。克論所發戒體以為稟受。故天台聖師之言曰。戒體者。不起而已。起則性無作假色。謂此戒體不起則已。起則全性。而性修交成。心有無作假色。假色者。性必假色法以為表見也。無作一發。任運止惡。任運行善。不俟再作。故云無作。自非退菩提心。更學邪法。起上恶心。造十重業。未來他世。雖在三惡道。終不失戒。若於後更受菩薩戒時。不名新得。名為開示瑩淨。蓋謂重為開示其已聞之義。瑩淨其已得之體而已。至矣哉。戒法之勝有如此者。我今奉為汝輩六道。奉行羯磨。宜各至心諦聽作法。法界六道一切群靈。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求受一切菩薩學處。一切菩薩淨戒。所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此諸學處。此諸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汝等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犯。能持否。

(法師三說。大眾率六道三和能持。法師想六道群靈。各勤三業。稟受淨戒。即感一種善法流入身心。是為所發無作善業之色。此色微妙。天眼可見)。

此是初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繇心業力。悉皆震動。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授一切菩薩學處(云云)。(同前至)能持否。

此是第二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於虛空中。如雲如蓋。覆汝頂上。

諸佛子諦聽。汝等今於我所。授一切菩薩學處(云云)。(同前至)能持否。

此是第三番羯磨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汝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永為佛種。

上來已為汝輩六道諸佛子眾三宣羯磨。傳授戒法。作法既成。是為得戒。

(法師為六道說十重戒。以為持護用心之法)。

汝輩六道諸佛子眾。既依憑三寶。發無作戒。親聞羯磨。結成善業。宜應自此堅固護持。於一切處勿令有犯不為患難退轉其心。不為塵境惑亂其志。寧有戒死。不無戒生。縱其乘急戒緩。以三塗身得值彌勒。聞法度世。何如持戒清淨。解第一義。以人天身而與龍華最初之會。又何如具諸戒行。三心圓發。以此土身而升安養上品之位。然則輪迴永謝。聖果可階。莫不繇於此日稟戒護持之力。也今當為汝宣揚梵網經心地品。十重波羅夷。以彰持犯之相。切須善學。敬心奉持。

第一殺戒。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二盜戒。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三淫戒。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護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四妄語戒。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五酤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六說四眾過戒。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七自讚毀他戒。若佛子。自讚毀他。亦教人自讚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八慳惜加毀戒。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緣。瞋法。瞋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第十謗三寶戒。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上來特為汝輩開示十重戒相。應當奉持。若能如是用心。是為善行菩薩之道。願行具足。聖品可登。故此奉勉。切須敬謹(法師下座撒席。大眾施主並起。兩邊側立)。

(法師上香。歸就眾立念佛。表白為。六道。念佛。求加。白言)。

六道一切群靈。既獲淨戒。當須敬禮大乘。常住三寶。一切聖賢。始可前進。參陪坐席。我今奉為稱唱三寶洪名。冀承威力。用為加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彌勒佛
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大乘金光明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以上各位三稱。大眾率六道同音念佛)。

(表白右邊立。執爐偈讚三寶。至每位作禮。以手爐揖引六道)。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近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憫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一切諸佛。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一切尊法。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眾和)諸菩薩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緣覺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聲聞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祖師僧。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五神通仙。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護法諸天。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諸大神王。
至心歸命禮。見坐道場。十方法界。十大士眾。
(法師於每作禮時。想六道佛子各有無央數眾一時作禮。奉迎六道佛子入道場內)。

(表白振鈴誦登壇咒。白言)。

既稟律儀。斯為佛子。爰即六凡之質。獲依三寶之光。一處傾誠。俱時作禮。大欣此遇。滿慰茲懷。將肅入於道場。更密承於法力。

我佛如來有登壇真言。謹當宣誦。

唵(一) 弭(綿婢切)補攞缽頭摩暮伽(上)(二) 跛(比沒切)囉縒(鎖)囉(三) 跛(同上)囉弭捨睹(四) 矩嚕嚕(五) 莎縛訶

(誦咒三遍畢。動鈸。大眾迎至道場。週回行道畢)。

(表白振鈴獻座。白言)。

芥子納須彌之山。毫端現寶王之剎。是為不思議事。何關有取著心。茲維曹度之揚。莫匪妙嚴之境。不撥萬象。豈外十虛。維大眾之善來。藉良緣而俱會。尊卑有序。遐邇無遺。曲躬傴僂而趨。依位從容而坐。一念寂默。百慮銷亡。請俟移時。當行修供。

我佛如來有相應坐位真言。謹當宣誦。

唵旖暮伽(上)(一) 缽頭摩遜娜隸(二) 馱囉馱囉你(三) 漫拏隸[合*牛]

(誦咒三遍畢。動鈸)。

(法師想六道佛子。無量眷屬。親承法力。各得受座)。

(法師領施主大眾暫出道場。進藥石。仍令一誠恪人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