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想過幸福生活,想我發財啊,我成功啊,以為是幸福,其實不一定,生命的福報來自於你的品格。過去說啊,有萬貫的家產必然有萬貫家產的這樣的人格品德,這個非常重要。在這個世界上能夠享受天堂,還是來世做人,決定的是你的品格。

儒家裡面講的仁義禮智信,我們佛教呢,有跟仁義禮智信相同的五條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戒律。這五條戒於仁義禮智信是相同的,不殺生是什麼?不殺生是仁慈,不偷盜是義氣, 不邪淫是禮節,不飲酒是智慧,不妄語是信用。仁義禮智信正好相對於我們佛教的五條戒律,這是我們做人應該學的。

第一條不殺生。自己不殺,也不叫別人殺。第二條不偷盜,自己喜歡的也不佔為己有。第三不邪淫,過有道德的感情生活,這樣子守住了,你就有幸福人生的保障。第四不妄語,在社會上有信用,不說損人利己的話,不為個人利益而故意欺騙,這是不妄語。第五不飲酒,包括不吸毒、不抽煙。因為煙本身就屬於毒品,毒品所有的特點它都有。

為什麼要受戒呢?這個叫接軌,像我們中國與世界接軌一樣,你能夠做到,那你與佛接軌。佛是三大阿僧劫都做到了,所以你在這裡,答「我能夠受持」的時候,那佛無量劫的這個戒的功德就跟你連成一體了。所以當你答「能持」的時候,五位大菩薩的力量就進入你的身體。就像電腦下載軟件一樣,這個軟件一下載裡面就有殺毒軟件,很多的功能福報就在這裡。所以每答一個「能持」,就有五位菩薩的力量進入你的身體。

受了三皈依之後就可以穿海青,漢朝傳下來的,受過五戒的可以披袈裟了,不是我們這個袈裟,一塊塊的,代表福田。你們那個沒有一塊一塊福田的,是代表懺悔的,名字叫禮懺衣,也是袈裟,又叫縵衣。

皈依發心,發大乘心,發更廣大的菩提心。我們老祖先說心量有多大,福報有多大。要拓展心量,破除我們的狹隘,破除我們的自私自利,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內容。

痛苦哪裡來的?自私。自私會產生痛苦,你要是自私啊,你媽媽都不喜歡你。反過來,媽媽自私,兒子都不喜歡你。快樂在哪裡來?快樂是看別人比自己重要。什麼叫自私呢?看自己比別人重要,這就是痛苦的源泉。快樂的源泉是看別人比自己重要,這是快樂的人,什麼事都替別人想一想,那就不會吵架了,這個很重要。

先發菩提心,然後慢慢學。就像以前周總理一樣,先發了很大的心,「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學習」,那好了,就一輩子那樣學,定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們發菩提心是為什麼?我為了成就最上的佛果,我願意度盡一切的眾生,這就叫菩提心。這樣你的生命就有了意義了,為了斷絕一切的痛苦,你生命的目標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