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對眾生平等,但感應為何有差別

諸佛菩薩他對眾生說法的時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於我們眾生的因不平等,所以緣也就不平等了。在我們修行當中你所感的,能感的是咱們這個信心,信三寶,求三寶加被,咱們能感的。應呢,就是諸佛菩薩。這個感和應都是差別的,所以這個叫差別。

有的時候像諸佛菩薩平等的,說個意思,舉個例子吧!你讀《阿彌陀經》,或是他讀《阿彌陀經》,這看來是平等。實際上,你怎麼讀,他怎麼讀,你讀的方式、方法,心裡的安靜,希求的欣樂心強,猛利,那感覺著阿彌陀佛對你就應了。

如果你懈懈怠怠、散散漫漫的,不那麼精進,那應的就差一點。你感的力量沒有,應的就差。一個能感者跟所應者不一樣,一個是懈怠散漫,也念佛,念得不夠專一;一個是念佛很專一。專一的他得到的應就不同,懈懈怠怠的得到應又不同。三昧力沒差別,但是由於你所做的有差別,那就叫不平等。平等跟不平等應當這樣來理解。

文裡頭所說的在你所明理上明得淺,用功上精進力不夠,那就有差別了。你因不同,所以感的外邊的緣就有差別了。因有差別,諸佛菩薩應得一樣的。你因有差別了,緣也就有差別了,就不一樣了。有的他念佛能見佛,有的念佛時候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