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講

‘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前一段地藏菩薩對堅淨信菩薩說,諸法皆由妄想生,妄心自生,本來就沒有自相,因為境界而有的妄心,自己沒有自相,所以也不生什麼相。但妄心裡有緣想,有緣念有一切境畀,所以就叫做心。給人家做根本的,他自己沒有自相,就給一切境畀相做根本。下面這段意思重顯一切法為心之念 ,前境界依心,心依境界,是相依的,這叫具相依,雖然是此依彼,彼依此,若問那個在前?那個在後?起無先後,即兩者並時而起的。這個妄心又怎能為一切根本呢?這道理不容易明白。所以者何?地藏菩薩自己爭取問為什麼?底下就解釋了。我們可以說就是業相系的相,業相不知,真如法門不知,一心的心相就是妄心。

下了解法界一切相故,因此說心有無明,這個‘心’有無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心裡想明,因為想明,不但沒明反而變成無明瞭。因為無明的力因故,就是一念不覺,就是不覺意現妄境界,就轉了自心,就要緣境界,一念不覺生心繫的業轉相,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薩,至十地才斷業相,這是很不容易的。不了法界一相,所以要起無明,因起無明故,現妄境界相,這都是互相薰習的。業越要轉相,就越要分別妄境界,以無明故。一切境畀所成就是業轉相之相,越演越粗,滅了也是無明的心滅了,轉成現相。這些現的妄境界就是‘智相’,相系相知越分別越粗,因無明滅一切境畀滅,一切境畀自己不了自己,因此境界自無明,以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而現在‘一念不覺’往追‘明’的那個‘明’,生了‘無明’消失了,追明追的這個明追不到了。一切諸佛不生無明故,這麼說成佛之後還會墮落為眾生嗎?不再追求明,也就無滅了。無明生就有無明滅。不依無明生,也不讓境界滅。所以無明生境界,從本以來一切境畀相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叫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所以說一切諸法都讓著心為本的。

我們再重新回復這一段話,這裡面一個是相分,一個是見分,讓文解釋很不容易。解釋見分見於相分,兩個是同時起的。見分生境界讓妄心就有,但這是心裡自證,自己覺得的,這樣產生的見相是增上因緣。所以認為相有,而相是無生無滅的。依境界而生起了分別,這種相所緣,依心裡的見分緣所緣的相分。我們看一切事物,心裡就緣念這事物,分別這事物,這些都是必須的。然後就要追求,就有我見了。好像我也應該有這麼個東西,因為有我就想得到,究竟是誰的?有主的話就買了,這是就很粗淺的現象來解釋,並不合意。不然這意思很深,就是我們生死的根本啦!弄明白也就開悟了。怎樣是生死的根本呢?就是這樣子。因此物質是不自生的,它沒有想要人家來了解,沒有希求、沒有願望,都是妄心分別。所以說妄心給它做為本了。為了需要這個物品,生起這個妄心,這個道理最好用自己的現狀來分析。我們現在純粹唯心的,說萬法唯心,三界唯識,就是識和心,唯心主義。這牽涉到很多方面。有人講,物質是第一性,心是第二性。先有物後生心,先有境界後生心。這跟我們講的不一樣。他說因為有這個事物,就有很多創造影響這事物,而成別的事物,這是唯物主義。我們說心的,是研究心的第一性,其實就這麼一個淺顯的輪相盒,也得先用心設計,心裡有個輪廓再做。你說這是心生的,還是物質生的?

心和物質那個在前?那個在後?我們這兒講是同時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們心因一切法而有。兩具依,兩具不依。菩薩、聲聞、佛都是根據他的心識證得無為法來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就以他空性證得的深淺來定他的位置,到最後就一切無礙了,到華嚴最後境界就是事事無礙,這一法就整個法界都具足了。非心非物,也沒有心,也沒有物。如果這個有問題,研究經文很不容易明瞭,如果先講講大乘起信論,這個就很易明白了,一看也就明白了。一心、二門、三大。心的真如門和心的生滅門。生滅門好講,真如門不好講,因為不可說,言語道斷,把不可說的說明白,那還得假生滅門講可說的部份。像釋迦牟尼佛有一回陞堂說法,升了座,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師,把大磬一敲,喝言:‘法筵龍象,當觀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當下就走了,大家還在等著聽呢!沒有啦!什麼意思呢?在會的大德門應觀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呢?無事無相都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的法王法就是這樣子。佛的法就是如此。

又有一次佛上堂說法,他拈一支花,迦葉微笑了,佛就傳法完了。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講的‘唯心主義’,隨拈一法無非法界,這叫‘真傳’。教外別傳,離開言語,離開心,既不可說,也不可思。這一拈就明白了。這叫什麼呢?‘傳心法’。一切方法都是空的,都是因緣生的,法在教裡就是空諦,在楞嚴經裡講就是法界大總相法門體,都是這個心所攝的。就是我們講的自體相用大方廣,用之大體相同而名為心。

輪相很簡單,一擲就判斷事理,可以判斷出怎麼處理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遇到很多問題,自己沒辦法解決。舉個例子,最近我們有位聞法的弟子,小孩得了精神分裂症,很苦惱。這是宿業。這個我們知道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什麼呢?除了佛認識究竟的自己之外,剩下來的人都不認識自己,不曉得方法從心起,方法從心滅,認為一切法和自己沒關係,心外求法而不知有一切法都從心起,從心滅。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地藏菩薩不必等到地獄空了才成佛,他已經成佛了,不懂得這個道理,那地獄是永遠也空不掉的。這種道理越變越深,以下的部份大家要注意,我對這類問題動了很多腦筋,動了什麼腦筋呢?怎樣說讓你明白,說了能入那就好了。

例如:上次有位弟子問?要是證得空義,人和植物人有什麼差別?有這個問題就表示他不理解了。證得空義一切法都不執著了,就解脫了,要是一切諸佛證得空義,都變成植物人,那誰來度眾生呢?像金剛經上,佛和須菩提說空,須菩提就明白了,這是自己空的證得,度眾生才不執著,要是證不了空義,那也度不了人家。自己首先到處是障礙,不會是證得空義後,就變成植物人的。那糟糕透了,這累劫的修持不是沒意義了嗎?

‘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異,為心所攝故。

我們應當知道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有言語能表達出來的都叫法。但是佛法有兩句定義。就是:‘軌生物解,任持自性’。軌道能夠使人明白覺悟自性,依著法就像走軌道似的,要到達的地點一定能到達,什麼境地呢?認識自性,一切法上要認得你自己的體性,一切法都是你,你也是一切法。但是當你沒到達那個境地的時候,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了,遇個什麼境界就迷惑什麼境界。換句話說,不能解脫,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的,悉名為心。以下就解釋這個心,以義講,以體講,義體是兩種,但義體不異,因為一切法同是因緣生的,法不會自己生起,法不孤起,遇者外頭的境界相就生起法來。法就是心,因為外面境界而生心,把一切法轉了。如果心被一切法轉,就是眾生,楞嚴經上全部最要緊的意思就是‘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被物轉,即是眾生’。心被轉了,就墮落了,糊塗不明白了。

例如金剛經上說一切諸佛菩薩行了利益眾生的事業,像佈施或念佛,你問這功德大小?佛說沒有功德。須菩提是斷了見思感,證了羅漢果位的人,他聽了還是很疑惑,就問為何無功德?其實就是菩薩的一切功德不貪著而已。沒有想我做了這一切事,我利益人了。像我們這些道友們做了功德,心裡執著這些功德,這樣功德就小了。如果不執著,就不可思議了。這叫心轉法,不被法轉,不執著的意思。這是屬於義的,諸佛菩薩我說即是空,這義理就是空的。證到這義理,再來看一切就無掛無礙了。比如說把門都關上了,但思想上沒這些境界就沒有障礙。為什麼我們出不去呢?因為六根六識都執著了。這是實體的,我怎麼出去呢?就出不去了。

過去有位大德修水觀,這是月光童子講他過去的宿業。修水觀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就只有一屋子的水。有個弟子來敲門,弟子是個小孩,一看怎麼一屋子水呀?就揀個小石子扔進去。一會兒他師父出定了,內部痛的不得了,叫他徒弟來問,‘你剛才看見什麼啦?’徒弟說一屋子全是水,師父不知那兒去了?師父問他,‘那你做了什麼?’他說我丟了個小石頭進去。師父就說,等會兒你再看到一屋子水,你就把小石頭拿出來。以後他師父又入定,他就進去把石子拿出來,結果就不痛了。這就叫心能轉物。一切法都轉我們的心,像我們是看什麼就貪愛什麼。一切法都能轉我們的心,而不能使我們的心轉物,這就是義理上不能知道因緣生是假的。不知道因緣所生的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觀成功了都是空義。這個義是空的,但不是頑空,也不是空了就把人變成機械人了。依這個空就生起了妙用,這一空即假即中,即體即相。這法身得般若、得解脫,得密藏,體大方廣,體相用,這就是一切眾生的體,一切佛法的體,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因為萬法唯心,唯心所攝,要義也好,要體也好。一心、二門、三大就是這個意思。

現在我們沒有達到,我們對一切事物,一切義理不能明白,對於一件突然發生的事物,自己不知道怎麼辦?起疑惑,該如何呢?前半卷說應當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輪來占察,達不到,在後文最後也說稱我名號,就能解決問題。如果能以諸法唯心的觀點來念佛的話,地就是我自己的心地,藏者是我的性藏,自性的體,那念的時候,句句是念自己,句句是念地藏菩薩,那這種所得的感應和一般念地藏菩薩所得的感應不一樣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是不在內,不在外的。這要對楞嚴經學過就更容易懂了,這叫妄歸真,真實就是空,而又能夠從真隨緣示現,這可不是大梵天變的,而是自己心變的。是一個認識過程,必須自己經過這些薰修學習,要能信得這種道理,確實信了,不懷疑,清淨信了。做三寶弟子要經過一萬大劫的時間,才能達到堅淨信菩薩的這種境界相。

這有個五品位是發揮光大四教,為法華經作註解、講法華義的智者大師所證的。他到了什麼境界呢?他看到了佛在印度說法華經,他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到了這種境界,證到五品位可不容易了。可不是像我們常說的頓悟成佛。五品位是個什麼位呢?分內凡、外凡。像我們是外凡,有信心但不堅定,內凡、外凡都還是凡夫,其中有隨喜品,比如看見人家讀誦就兼受持讀誦,像我們現在都在讀誦地藏經或者誦普門品或者誦普賢行願品,雖然是一品,但包括了全經的要義,這叫隨喜。讀誦的時候要邊讀誦邊思索,這義理就深入了。還有一個解說品,解說不但是自己能讀誦,還要跟人家講去,這叫法師位。講解說法的時候,還要有因緣,這得有法師德,具備十德才能做一個法師,其次兼行六度,佈施就是佈施度,持戒像受五戒,不論多少,其實這還不能真正的算行使六度,就算它相似的吧!佈施、持戒、忍辱,像我們這些佛弟子,如果人家對我們非禮相加,我們不和他計較,不還報給他,不起嗔恨心,不起怨心,這裡面包括的內容很多,要兼行六度,這就漸漸入了內凡位了。什麼叫內凡呢?那就是雖在三界,但已經和菩薩一樣具足了對佛教的堅固信心了。都具足了叫五品位,這是什麼地位的人呢?這是有淨信了。到了這個地位,再進一步,才能見到離體無法。證一切諸法唯心,萬法從心起,所以我們現在提念佛法門,應當知道念念都是從心起,念念都不要離開心,就能成就了。從心起,心外無法,心又遍一切處,法外也無心。就憑這個信心而已。

‘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

什麼是緣起呢?就是無明緣行、行緣名色、色緣六入、十二因緣。這十二因緣可以做大乘講,也可以做中乘緣覺講,在甚深緣起義就不是這樣講了。一起法都是從心裡緣起的。因為心裡要分別、要了解,就想追求一個明,這一找心就糟糕了。從找心而變成不明瞭,這就是業相,業相完了之後就轉了。本來相分和見分在心裡是沒有的,但現在想要見了,這就像有的時候,你想一個東西,這東西實在沒有,但因為有分別了,能想的就叫‘見’,所想的就叫‘相’。其實心裡能想所想的都沒有,都是虛妄的,這就是業相、轉相、現相,因為與心作相,一切諸法從心起的,所以翻過來要給心作相,這個相分和見分合在一起,就緣起了。無前後之分,沒有剎那一念的前後,同時生起的業轉相都不離心,以後再起智,智就是分別,要明瞭這個明,就相續不斷越演越粗。

‘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同無就是沒有,相也不住,見也不住。因為一切萬法境界隨心所緣,心為能緣非所緣緣。但是這時候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心,在心裡一念相續。一念相續,不停的攀緣心裡所緣念的。這樣的人持一切法叫暫時為有,這就是所說的有法,返本還原的時候,就是我們自心的自證分,諸佛菩薩就是證得這個自證分了,就能把一切妄歸真,業轉相就變成智慧了,證起來很不容易。業轉相都要八地、九地、十地菩薩才能辦得到。完了就接近佛了,所以佛教講要成佛得經過五十二個位置,前面提的五品位還沒入位呢!要到四十位以上的大菩薩才發大菩提心。我們現在也發心,但我們發的心不能隨真,要到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發心呢?要證到初住,這個時候才成菩薩,一身就能在百萬個世界示現利生,也能夠示現八相成道成佛。那個發菩提心就不像我們這個發心,一發心就不同了。剛才我們講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妙覺,一共有五十二位,一位一位的證,證到什麼境界,就是什麼位。這是佛經所教導的,和各位祖師所闡揚的,一位一位的境界,就由他所斷的惑不同而定,每進一位,境界就擴大不少。

‘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

前面講妄念歸真,要明瞭一切萬法怎麼起的,因緣起的,‘相分’分兩種,一個是心,一個是心的‘義’,即‘心內相’、‘心外相’。什麼叫‘心內相’呢?一個是‘真’,一個是‘妄’。這又解釋前面那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真心、妄心都是不可得的。因心體是無量的,無法形容的,就好像風似的,抓不到。風有什麼相呢?它能吹動別的物質,你感覺到風,沒有相,抓不住、捏不著。海水誰能夠量量究竟有好多?那是量不盡的。就算地表的可量,地下水源也不可能量,沒法量,這都是比喻,心是不能量的。但一個真,一個妄。妄就是我們現在分別,真還不知道那個是真,等統統都返妄歸真了,又得到什麼呢?一無所得。那不就空了嗎?不空!還有無漏性功德在。有人說佛法好像說圓,說空說有,空不礙有的存在,有也不礙空義,如果我們修觀想觀空了一切都沒有障礙了。

以前在終南山有兩個和尚,在山裡修道。修道的時候,有一個老修行感覺在山裡好多年了,一點也沒得到什麼,他說我還是親近親近善知識吧!參訪參訪就是到各地有名望的大德,請他們開示講一講,他就下山了。他的道友勸他說,你去恐怕要遭難,不要去吧!這個道友就不聽他的,從那兒走到陜西的潼關,一個鄉下旅店裡,一進去坐下,因為走的疲勞了,就用功打坐修行。第二天那個店老闆看這和尚沒有動靜,又等了一天到他房裡看看,好像鼻息也沒了,想人死了,佔著我們這個房子怎麼辦?就把他燒了,埋了。這下店裡就鬧鬼了,和尚每天都回來要他的身子,‘我到那兒去了?我到那兒去了?’這個地方鬧鬼,誰還敢住?山裡的道友已經感覺到他是過了劫了,就按著人家的謠傳來找他,也找到這個店裡。那道友就問店主,‘以前有個和尚住你這,怎麼死的?’店主說:‘坐著就死了。’如實說了。那道友說,‘我幫你收這個鬼好不好?’他說:‘好啊!’那道友說,‘但你得搬來一大缸水,再砍些木柴堆起來。’這都辦了。到時候就把火點著。果然過兩個鐘頭,這個過世老和尚又來鬧了,‘我到那兒去了?把我擱到那裡去了?’他這個道友就說:‘在水裡頭呢!’他到水裡去找說:‘沒有啊!’那道友又說,‘在火裡頭呢!’又到火裡去找還是沒有。道友就說,‘你入水不淹,入火不焚,還要我做什麼?’這死後的和尚經道友一指引,他也明白了。這就是心不被一切法轉的時候。肉體是假相,帶著這個肉體也能達到這種境界。如果開悟了,就能達到。有肉體不明白,沒肉體也還是執著。

‘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恆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如如就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清淨圓滿、無障無礙,這都是說佛境界清淨了,垢全沒了。有障礙是因為心裡不明白,心裡所緣念的,觀想的盡是貪、嗔、癡、愛,看問題的看法總是不夠正確,總是有偏差,這樣子就永遠有障有礙,這種是微密難見,很不容易看到的。這個見是指知說的,不要做為眼睛看得見的見,見是指心說的,就是對問題的認識,不論在什麼地點時空都沒差異。空間就是處所,時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什麼處所都如是。這個心體的變化,一切諸法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就是心經上所說的六法,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地方,一法一切法,這叫事事無礙,遍於人、遍於有情,這叫性體。立一切法就叫法性。有個名詞上的區別。一切都如是。這究竟真如相是什麼樣呢?就是生滅,就是現在。一切諸法一切相,他的本體為清淨圓滿,微密難見,常恆不堪,建立生長一切法故,一切法都是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隨便拈一法,沒有妄的,皆是真的,遍一切處。既然妄妄皆真,這一切物相在轉換之時,體不動,以佛眼觀之即是真如。經常如是,就是常樂我淨四德。這種意思很不容易懂,圓滿真如的密意說個樣你去觀。生長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性的量。真就如是,妄呢?

‘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這個妄叫不覺意。妄者就是不覺一切,一切皆妄。起是從本覺而起,本覺有兩種義,有種覺意,有種不覺意。俱足的,因為不覺了,背覺合塵。因為覺了,那就是最初開始叫始覺,最後成佛就叫究竟覺。信佛發心皈依三寶叫始覺。始覺是從不覺來的,不明白叫不覺,不覺從本覺來的。覺知的覺就是明白不明白。不明白就是不覺,明白了就是覺。明白的不多就是才開始覺悟。現在我們信佛、我們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究竟覺就開始覺了,漸漸覺了,覺好久呢?隨分覺,漸漸的覺到和佛一樣,就是究竟覺,達到什麼地方呢?因覺本來就是覺,所以金剛經上講佛實在沒有什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那不是斷滅不要修了嗎?這就是‘妄’和‘真’的界限很難分,就像一隻手,手背是‘妄’,手心是‘真’,返妄歸真,從真起妄,一也。

這就是本覺,一個不覺,一個始覺,起念分別,覺知憶念等,無論你是思惟憶念,想的、分別的、明白的,就像前面我和大家說,有覺覺痛,無痛、痛覺。你覺到痛了,那個痛沒痛到你的覺。大家都知道二祖立雪斷臂的故事,他把胳膊砍下來求法的時候,感覺到痛苦極了。去找達摩祖師給他安心,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他找啊找,找不到,沒有心了,覓心不可得,達摩祖師說:‘吾於汝安心已竟。’他就開悟了,明白了。他就不痛了。無痛痛覺,當他覺的時候,痛就沒有了。這個是法,不是心體。證得心體一切諸法都是妄的。懂得這些妄境,他就不痛了。像我們有時候身心不愉快,起了障礙,靜坐一下,不論念那一部經,把心靜下來,等念完一部經,受用就得到了。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

心外相是心裡緣念自己的自證分而起的,起的什麼?起了相分。這裡所說的妄心和所作相,這兩個都是心內的。一個心內相,一個心外相,都不離心。先把這個掌握住,不然一會兒就糊塗了。名詞反覆來說,看到下面就找不到頭緒了。找到什麼頭緒?一個真,一個妄,真妄在自己的心體上,這個心體也分真妄。這是內相具足的。由這個心內相而起的一些差別就叫做心外相。怎麼知道這些妄想所念的境界,以前面所分別的意念覺知所起的。這些差別見分緣所緣的外境界相分,形成見分和相分,都不離心。業相就是見分,現相就是現境界相,叫相分。中間有意念分別,三相同時顯現,沒有前後次第,這個相很細,叫無明系相,不是我們攀緣得到的。我們現在斷攀緣心想達到這種境界,是絕對得不到的。我們這個妄還在枝節上呢!我們這是什麼?都是業系苦者,現在我們受這個報第,痛啊!不如意啊!都在業系苦上,被這個業給繫住了。為什麼呢?什麼樣的業?怎麼業?因為起惑造業,業因就產生效力,使你受苦就受苦,受樂就多樂,樂也是苦因。這個地方所說的業系苦,包括天、人、地獄、修羅、餓鬼、畜生六道都被業繫住了。就因為在最初的時候起惑造業。都是心內妄想的部份而起的,內心的差別現出來就是心外相。

‘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因果體用而和合起來同為一心。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因為這樣,我說一切諸法為心,悉名為心’。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是因為堅淨信菩薩請的法,對我們還不會說這樣呢!對我們怎麼說呢?啊!你的業報太深了!占察占察輪相好了。他對堅淨信菩薩說:‘你要發菩提心成佛,發大菩提心你就照這樣子多觀想觀想,順者線索引髮根本。’。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是前面講的五品位。我們的解說,解可與佛齊,凡夫說的道理能夠與佛齊等,但要說自證斷妄證真那遠了。那差的太遠了,就一步一步來,明白到什麼地步,斷什麼惑,能證什麼道理。惑業我們自己清楚,有人不清楚,前面地藏菩薩告訴你了,用占察輪相。我今生怎麼會這麼苦?都是人,人跟人不一樣。有人活都活不成,一個受種種迫害,光自己連飯都沒得吃,衣服也沒得穿,和那一擲萬金的大富豪相比,能比嗎?他有那個因緣,為什麼我有這個因緣?因果體用,我們就從這上面找原因,完了就查效果,不知道就請地藏菩薩幫著我們查。知道了怎麼辦?就念地藏菩薩聖號能解決。大家看占察善惡業報經最後,像這些境界一時也達不到,怎麼辦呢?就稱我名號,可以得到。這是在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最後說的,使我們大家有了目標,有個信仰,有個歸宿。假使我是想生極樂淨土的,修地藏菩薩行嗎?他說要生那個佛淨土都可以。你得占察業報,念佛的名號即得生。如果你是念阿彌陀佛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地藏菩薩幫助一下,念得有把握,決定往生西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