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這個詞裡的「消」有「滅」的意思,「費」有「福」的意思。人們每時每刻都要消費,消費金錢、資源、時間、人生、青春、愛等等,這些被消費的東西在佛教裡有個名詞叫「福報」,也就是說我們每時每刻在消費著自己的「福報」。這些被消費的「福報」並不是憑空而有,一絲一毫的福報都是需要去積攢才能得到,所以珍惜「福報」非常重要,消費的時候應三思而行。

有人一定不以為然,可能會認為我的消費是我自己的勞動所得,我辛苦工作或是學習才得到這個消費的權利。其實不然,因為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是因緣所生法—佛教裡面叫「緣起性空」。「緣」就是條件,具體地講一切事物是有條件地存在的,離開條件,事物也就解散了。我們的權利,我們的消費品也是一樣。

固然你有權利消費你的所得,但是你的消費權利來自何處?你的權利如何實施?最最簡單的問題:你今天吃的飯來自何處?如果是你自己種的,那麼做飯用的能量來自何處?就算你自己砍材燒的,木材是誰管理種植保護的?如此等等問題一經探究後你就會發現,我們沒有一刻鐘可以離開別人,我們是互相依賴而得以存在,有存在也就必定有他的理由或者叫做條件。我們所要珍惜的就是這些條件。

永嘉大師說:「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怎如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如如來地。」這就是說我們的福報是有盡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就算你非常的能幹,積累了大量的福報,如果不去珍惜那也是會很快枯竭。消費的渠道有很多很多,這裡我就不講別的消費,我想講的是我們常常沒有注意到的一種消費,也就是「管理」。我們的福報希望不要在這不起眼,或者說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地方揮霍了。

其實「管理」有很多的含義,在我們消費品中「管理」的消費無時不在。因為我們的存在是互相依賴的,所以「管理」也可以說成是一種幫助。我們需要別人教我們吃飯;我們需要別人教我們生存或者叫勞動的技能;我們需要別人教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式;我們需要……這就是我們在消費「管理」。有人在這方面消費是很大的,有的人卻很少,不管多少我想大家在消費的時候一定是不會去注意的。所以我們真是福報從我們手心流失還不知道,實在是太可憐了!

有了福報,人生就沒有坎坷或減少很多坎坷,有了福報就可以進一步去修得智慧。有了智慧就沒有煩惱,就能修到更多的福報,如此循環往覆。我們不能輕易就把自己的辛勞白白浪費,我們只有勤勞地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解脫,所以珍惜福報很重要。祖師們的話叫:「惜福」,大部分人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卻往往忽略掉自己消費的「管理」。

在寺院的生活中尤其明顯,因為寺院是按照六和敬的精神共住的。所謂身和同居,口和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要維護眾人在一起的安定秩序就會需要很多的管理。我們如果參與管理那是得到福報,我們如果是自覺配合管理那也是得到福報,我們如果不配合甚至製造麻煩那就是損失福報。所以我們生活中一定要時時刻刻地有自覺,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要只注意抓住一粒米,應該還知道自覺配合管理這個大西瓜。

要想能夠做到自覺,師父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針是最有效的。所謂做人:要建立信仰;要明瞭因果;要具足良心;要講究道德。做事:要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要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要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要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能做到這樣,那你就一定是沒有在消費「管理」而是通過「管理」培植福報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在管理自我的過程中積攢無量的福報。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