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惡修善,迴向極樂

善惡的定義是什麼?佛教所講的善惡與世俗上講的善惡有很大的的差別。世俗人認為:對我有利的就是善;對我不利的就是惡。佛教則不然。佛教認為對自己、他人,對現在、未來都有利的行為叫做善;對自己、他人,現在、未來都沒有利益的行為叫做惡。

有人說,我已經受過戒了,以前的所有罪業都懺悔清淨了。我在戒場裡又沒有造業。第一天上殿、過堂、誦經、念佛,什麼罪都懺悔清淨了。有位老比丘告訴他說:你的有些行為不威儀。可他就是不承認,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大有一派他非我不非的氣概。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與過失,不能認錯改正。從這一點上講,就已經造了惡。

早上打板鳴鐘時,還想多睡一會兒。不能依照歷代祖師的教導「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終日渾渾噩噩,無所用心,不知進取,修學乏力,這也名為造惡。早殿之時,有個別沙彌等到快要念經了,才匆匆忙忙起床、臉不洗、口不刷、邊走邊披衣,這就是有犯威儀的過失。

甚至有個別人在清淨莊嚴的念佛堂裡還說悄悄話,心理煩燥不堪,總是在念時間怎麼還不到呢?維那師怎麼還不敲引磬呢?他心裡不是在念佛,而在念引磬、念時間。繞佛,腳跟拖著地走,人家說拖泥帶水,可他卻是「拖地帶惱」。好像修行就是一種逼迫,那就會很苦惱,苦不就是逼迫義嗎?此是苦逼迫性。因為修行不是他心甘情願的事,總認為修行是一種很苦惱的事。既然這樣,又何必出家呢?出家就是要好好修行吧!

在過堂時,見到美味佳餚、飯菜可口,即起貪心。看到不合口味的飯菜就起煩惱,怎麼昨天白菜,今天又是白菜,心裡就起嗔心。在寺院裡,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所受用的一切,都是各地護法居士的供養的,也就是說有無量無邊的眾生發心成就我們的道業,讓我們在寺院裡安心修行,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如果成千上萬的出家人不耕不種,修行不得力,人家就會認為佛教靠不住。有時,聽到世人嘲笑出家人不務正業,誦經、念佛用錄音機代替,這話乍聽起來似乎很時髦,其實是在譏諷我們。

省庵大師在《勸告發菩提心文》中說:「支何懺悔業障?經言犯一吉羅,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吉羅小罪,尚獲此報,何況重罪?其報難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舉一動,恆違戒律;一餐一水,頻犯尸羅。一日所犯,亦應無量,何況終身歷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從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為優婆塞戒,尚不具足,何況沙彌、比丘、菩薩等戒,又不必言矣。問其名,則曰我比丘也,究其實,則尚不足優婆塞也,豈不可愧哉!當知佛戒不受則已,受則不可毀犯;不犯則已,犯則終必墮落。」

像這樣殊勝而又難逢的「精進佛七」,在自己的小廟裡是很難辦到的,更難找到近三百名僧眾在一起念佛共修。所以,這對我們短暫的一生修學生活中,將是非常有意義的。而有極個別人認識不夠,剛念三天就顯的有點不耐煩。如果這樣下去,請問:在漫長的修行路上怎麼能順利的走到盡頭呢?我們一定要把平常那種散亂心收攝住,不要讓它懈怠下去。

古人常講:「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而個別同學驕傲我慢習氣比較輕,但浮躁心理非常嚴重,開口說話,就好像跟人吵架一樣。坐在念佛堂裡也不能安心,不時地往外跑。我們的十師在傳授比丘戒那幾天裡,一坐下來就是四五個小時。我們青年人在生理上的控制能力應該更強,不要一會兒就往外跑,絕不可愉懶。

以上只簡單地舉出了幾點常見的習氣,請大家務必注意。總之,在我們的一天當中,每天清晨就應該考慮: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很簡單,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修善;不做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斷惡,這就是名為「斷惡修善」。當然,說起容易,做起難。所以,道業要在漫長的修煉中才能逐漸成就。

在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白居易聽說鳥窠禪師道行高深。有一天,白居易騎著馬專程去拜訪老禪師,來到山上,未下馬時見到老禪師在樹梢上靜坐,禪師一言不發。白居易知道自己失禮了,於是趕緊下馬,頂禮禪師,跪在地上稟白大師說:

「佛教的道理深如大海,佛教的經典多如恆沙。我根機淺薄,雖然看了一些佛經,但終不明白其中的究竟義理,願禪師開示一二。」

「佛教的經論眾多,道理甚深,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語言來概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鳥窠禪師開示說。「如此簡單的道理,連三歲的小孩都知道。」白居易失望地說。「雖然三歲小孩都曉得,但八十歲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言下恍然大悟,知道禪師說的是實在話。所謂「修行」就是修正我們不良的行為,端正身口意三業。如果行為不正,跟誰都合不來,跟誰都談不來,那你的路就越走越窄了,最終只剩下你一個人了。就像走獨木橋,十分危險,如果掉進河裡,沒人救你啊!

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見性成佛。然後,以種種善巧方便度化眾生,《普賢行願品》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於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所以,每個人欲證無上佛果需要無量無邊的眾生來成就。眾生不僅可以從順增上緣來成就我們,也可以從逆增上緣來成就我們。

我們修行菩薩道具體的綱目是六度萬行。六度的第一度是佈施,在極樂世界裡,你有錢,佈施給誰呢?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到處都是珠寶。可是,娑婆世界的眾生貧窮者多,他們不僅需要物質條件的佈施,更需要佛法甘露的佈施,教導眾生斷惡修善,讓芸芸眾生早日脫離生死苦海。

另外,處在娑婆世界裡,我們有因緣修無畏佈施,如到醫院裡為人獻血;一個小孩不敢走夜路,我們送他一程……都是無畏佈施。這些功德,在極樂世界裡就沒有機會成就。

持戒亦是如此,娑婆世界裡的有情也好,無情也好,都是我們所緣之境。面對所緣諸境,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得住,不損害有情與無情,斷惡修善,就是持清淨戒。若往生極樂世界時時刻刻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沒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逆境,所以,就不能成就持戒、忍辱等功德。《大乘無量壽經》說:「佛告彌勒,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戒律)、忍辱、精進、慈心專一(慈心對待一切眾生,專一修道)、齋戒清淨(齋:過午不食),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惟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八苦)食毒(三毒),未嘗寧息。吾哀汝等,苦心誨諭,授予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轉相勸勉)自相約檢(約束檢點)。(言行)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歡喜安樂,上慈下孝),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灑(洗)心易行(捨邪歸正),自然感降(感應),所願輒得得。

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極樂世界的一天,是娑婆世界的一劫。所以,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功德之大,是不可思議的。可惜,我們的人生非常短暫,就活到一百年來說,從二十歲開始信佛算起。前面二十年沒接觸到佛法,什麼都不懂,更不知如何用功。二十年的寶貴時光就這樣虛擲了。到了八十歲以後,多成癡呆,變成老小孩,怎能有力量用功辦道呢?這樣,又去了二十年。還有六十年,一天睡覺八小時,又要除去三分之一的時間,這樣,又是二十年,餘剩四十年。

每天穿衣,吃飯等,至少須三個小時,四十年中,只剩下三十五年了。三十五中,讀書十五年,工作十年。這樣,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用功修道的時間,最多隻有十年。十年,聽起來好像很長,仔細想想,在無窮盡的時間裡,是非常短暫,微不足道的。你看一棵樹從小到大,都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長出一棵有用之材。在十年的用功中,往往又不能專心,半信半疑,這樣,須要再次打折扣,減去五年。所以,我們的用功時間,用功的方法,非常值得去檢討、去研究。這樣,才不會茫然。

如果出家人在寺院裡,不懂得用功辦道,磋砣歲月。那就像印光大師所批評的「光頭俗漢」沒有兩樣。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上說:「云何念施主恩?謂我等今者,日用所資,並非已有;三時粥飯,四季衣裳,疾病所須,身口所費,此皆出自他力,將為我用。彼則竭力躬耕,尚難餬口;我則安坐受食,猶不稱心。彼則紡織不已,猶自艱難;我則安服有餘,寧知愛惜?彼則蓽門蓬戶,擾攘終身;我則廣宇閑庭,優悠卒歲!以彼勞而供我逸,於心安乎?將他利而潤已身,於理順乎?自非悲智雙運,福慧二嚴,檀信沾恩,眾生受賜,則粒米寸絲,酬償有分,惡報難逃。」世俗上的人所吃所用是自己努力勞動得來的,而我們所用的一切都是施主供養的。我們務必珍惜施主供給的一針一線,披甲精進修證佛法。不要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與生死大事開玩笑。這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我們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說不定哪一天,一口氣不來,便是來生。如坐火車去北京,有的人到南平就下車,有的人到杭州下車,有的人到上海下車,有的人到北京才下車。同一趟列車,可是上上下下的人都不一樣。這道理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是無常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痛念生死,痛念無常。這樣,我們的道心才能發起,發的勇猛,發的永久。

出家學佛,首先要有這樣的深刻認識,其次,下功夫培養自己的心力,即內心對修行產生一股無比強大積極的力量。得到這股力量以後,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能夠站穩腳跟,學修自如。

接下來談「迴向極樂」。我們每天所做的一切善事,應該迴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迴向是什麼意思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賺了十元錢存到銀行裡,存在銀行裡的錢又生錢。隨著時間的推移,錢就變得越來越多,數目就會越來越大。迴向功德也是如此,我們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到極樂世界去,那我們的功德就會逐日增長。

如果念佛以及所做的一切善事,不迴向極樂,無疑將會變成人天小果,這樣,未免太可惜了。娑婆世界的有情念一聲佛號,極樂世界八功德池中就會長出一朵蓮花,如果念佛功夫越來越深,這朵蓮花就會越長越大,越來越明顯;如果念佛不得力,或在修善法的方面不認真,不廣結善緣,這朵蓮花就會越來越萎縮。極樂世界的蓮化枯榮與自己的念佛功夫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每天晚上進行大迴向,其目的就是把當天的念佛等功德都迴向到西方極樂世界。

最後,奉勸告諸位,每天臨休息前打打坐、念念佛,然後,把當天所做的一切善事迴向極樂,正所謂「萬善同歸」,就是這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