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的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對各種管理之法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一就是「佈施」。佈施,並不是從口袋裡拿錢給別人那麼簡單,人與人之間,要經常溝通,騰出時間傾聽對方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管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能夠給予他人足夠的關懷,也是佈施。財佈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有個弟子的先生參與籌建一家擬上市公司,請我們在寺廟幫公司祈福。他們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辦理各種手續,好不容易全部通過了,可老闆開始小肚雞腸,把幫他創業的人一個個處理掉,他覺得反正上市了,自己做統管就可以了。沒想到才一年,業績做得非常爛,股票也一般。他又開始想方設法把攆走的人叫回來,卻沒人願意回去了。
如果一個老闆非常刻薄,賺來的錢都進了自己的口袋,員工分得少之又少,這個老闆雖然發財的速度可能比較快,但一段時間後,身邊的員工就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以,德行很重要,要懂得捨,懂得分享。
就像昌列寺的建設,工人付出勞動有沒有領到工資,是最起碼的標準。怎麼定工資?要參考社會的定價,在山上的工資可能會比山下高一點,對他們的關心也要多一些,這一切都是在佈施。做產品的銷售也是一樣,耐心一點,付出自己的時間,付出自己的善念、美語和善行,對外懂得捨,才會真正有收穫,這也是佈施的果報。
第二是「美語」。如果沒有用心把言語修好,很多時候事情會敗在表達上。有些工作沒必要修飾語言,只要勤奮付出你的辛勞就可以了。但一般的公司如果想要推廣產品,言語表達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將心比心,思維對方可以接受的範圍,付出自己的美語和行動。
第三是「同事」,這個詞源自佛教。簡而言之,你要與別人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讓人家感覺你有點兒像他。同事,是讓大家學會往中間靠,不走極端,這樣很多矛盾就容易解決。
現在一起做事的人,因為家庭背景不同,有的家境優越,有的來自偏遠農村,彼此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不同,雖然大家在公司是同事,但很容易意見不同,看對方不順眼。所謂看得順眼,是因為對方與自己習性相通。一個習慣家裡亂七八糟的人,很難習慣和一個處處要求井井有條、乾乾淨淨的人一起生活。如果這兩種人真正要在一起生活,就要各讓一步,往中間靠,不要想完全地改變對方,首先要學會改變自己。雖然你很喜歡整潔,但也要調整自己,讓自己不要那麼挑剔,讓那些整理物品習慣大大咧咧的人,也感覺你有點像他,這就叫做「同事」。
第四是「利行」,利行首先要把分內的事做好。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事、物是應該或者必須按照你的思維發展的。只有學會為對方著想,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做員工的要為老闆著想,做老闆的要為員工著想,大家和合相處,就會變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就像一家人,小孩為父母著想,父母為小孩著想,就會是一個和和美美的幸福之家。在利益他人的心態當中前行,要與其相融,讓他們真正感覺到受益,這才是利行。
我們經常講:自尊太過,障礙重重。多一點無私付出,就不會總在自我的小圈子裡煩惱熾盛,走不出來。別人覺得你很剛強的時候,你可以很柔和;但又不一味過度柔和,否則有些人會把善良當作愚昧,所以還要柔中帶剛,剛柔併濟,兩者結合,古代叫陰陽調和,就像太極圖一樣。
用四攝法理念進行管理,很多事情都會水到渠成,如果理念沒有建成,想要樹立真正的企業文化,光靠寫幾個字,念幾本書是很難的。要讓員工對企業文化有所了解和認同,人心才會齊,事業才會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