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施’與‘受’何者比較快樂?
惟覺法師答:幫助人、救助人,這就是佈施。在佛法的六波羅蜜當中,第一個就是佈施,佈施包括自己的錢財、智慧、精神……等;依種類來分,大致可分成三類: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這三種佈施都有功德。
行佈施時,應該要以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來做這件事情,才會有意義、有價值,而且未來的果報也是無窮盡的。《地藏經》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現在有些人,佈施是為了打知名度,讓大眾知道他在做善事,為求受到大眾的肯定而佈施,這樣子就是有條件的佈施,不是清淨的佈施。雖然是佈施了錢財,也可以得到一些福報,但並非真正的發心,得不到無量的福報。
在經典中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兄弟,大哥個性好吃懶做、處處計較,甚至一毛不拔,慳貪不捨;弟弟卻是很勤奮、很努力,喜歡廣結善緣,所謂結善緣也就是佈施,因為無論佈施錢財、智慧,乃至於佈施一個微笑,都有福報。
這兩兄弟的性格完全不一樣,有一天遇到天災地變,兩人都往生了,一起到閻王殿報到,閻王對他們說:‘你們兩兄弟的個性雖然不一樣,但在世的時候,也不是大奸大惡,所以都可以再轉世為人,現在有兩個地方可以去,第一個去處是接受人家的供養、佈施;另一是專門賺錢修善,來救濟人家、行佈施。經過調查,這兩個去處分別是:姓趙的人家,這是專門佈施的,以及姓謝的人家,這是專門接受佈施的,你們的意願為何?’
結果,哥哥真的轉世到謝家去,因為家貧如洗,變成了乞丐,接受人家的佈施、救濟,但一生受苦無窮;而弟弟投胎到趙家,趙家有很多的財富,常將這些財富拿去修善、佈施,結果因為勤修佈施,不但得好名譽,而且廣結善緣,福報愈來愈大。所以,我們都知道‘捨得’‘捨得’,因為有‘捨’才會有‘得’,如果沒有‘捨’就不會有‘得’。
藉由這個公案,我們了解佈施才是一種福報。佛經上講,要惜福、修福,修福就是要佈施,沒有佈施就沒有福報。在現今這個社會,我們行佈施要基於慈悲心去做,不要存著想得到好名譽的念頭,無所求的佈施,社會才能夠祥和,我們自己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