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轉念,轉自己的心,就是功夫了

我們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時候,之前的影像會浮現出來,類似的一些經歷會出現。但出現的時候,我們心裡的情緒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那就代表之前那件事,看起來是忘了,事實上沒忘,還是很在意,在心理上沒有能夠把這一件事釋懷。所以放下的前面,還要看得破,就放得下。

所以之前這一件事情我們有沒有用理智去反思自己,去包容,去寬恕。真的心情調整好了,不把這件事再掛在心上了,那個才是真正放下來了。還摻雜著難過、怨恨,只要還摻雜著情緒,遇到事它還是會再來。所以確實就像師長說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們假如真的把這些心態變成我們處世的態度,那沒有事情放不下了,感恩每一個境界了,想到每個人、想到每件事,都是感激他對我們人生的啟發,不可能會情緒波動了。

所以這個明理很重要。懂得轉念,轉自己的心,就是功夫了。把這些情緒轉成感恩他,不記恨,不埋怨。把這個心轉成反求諸己的心,轉成明因果的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為什麼找我,那是我造成的,我之前沒有這樣對他,他今天也不會這樣來對我,所以就釋懷了。甚至於你更有胸襟氣度,既然這一生跟他有緣,不只要化掉這一段不愉快的緣分,還要藉由這個緣分變成一個殊勝的機緣,讓對方因為接觸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產生信心。他本來是對我們不滿、對我們刁難,我們統統包容接受,還以一顆真誠慈悲的心對他,不只不計較,還成就他,那他會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有修養的人!就轉了。不只把這個惡緣轉掉,還成為善緣。

就像跟大家講的,「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力氣」,這一段你們沒背起來?這一段很重要。唐朝宰相婁師德就有唾面自乾的修養。人有這種修養,任何境界來你都不會難過。甚至高高興興接受考試,叫「歡然受賜」,接受別人的考驗,然後說,來,放馬過來。有德了,不動怒了,不被境轉了,就能轉境,就能表演修養給人感動。

當然,假如以前的事情又浮現出來,也不要懊惱。整理整理自己的心,調整調整心,趕緊「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慢慢的,常常正念提起來,它就淡掉了。然後你心胸又開闊了,就化掉了。你不要到時候又有這個念頭起來了,你就自責老半天,又在浪費精神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