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到學佛要先學吃虧,世間絕對沒有吃虧的事。我們這一輩子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看起來好像吃虧了,事實上有大福,這一生不跟人爭,有好地方去,可以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歷史上有非常多的這些聖哲人留名青史,而確實當他們留名青史當下他絕對不是要做給人家看,刻意做給人家看那不是從至誠、不是從天性、天倫當中流露出來,反而都是做得覺得理所當然,他不覺得有功勞可言。

我們就想起許哲女士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愛戴,但是她都覺得我也沒做什麼,那都是我應該做的事,我沒什麼功勞,人家讚歎她是新加坡的國寶,她笑一笑,說我只是一個會掃地、愛做工的普通女性而已。所以真正偉大的人都從平凡中見出來,絕對不是在那裡要一些虛名,要一些豐功偉業,他一定都是老老實實不斷把仁愛的心散播開來。所以我們講到做人的五倫大道,本乎天性。

在明朝有一個人家姓吳,吳子恬,他娶了一個太太姓孫,吳子恬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因為他母親比較早去世,後母又生了一個弟弟,後來他父親去世,他的後母就把千金藏起來,又把田產分成三份,比較好的那兩份就給她自己還有她自己親生的兒子,另外一個最差的土地就分給了吳子恬。吳子恬他就很生氣,他就要去找他的後母,要去把她藏起來的錢要一起跟她分。當然我們可想而知,假如他真是硬要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一定會吵架,一定會變成世間人的笑話。所以家裡只要爭吵起來,這個家縱使多有錢,敗相已露。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說到「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很多教誨我們可以反著看,「家和萬事興」,家不和呢?那很快家風就會敗喪下來,所以倫常只要發生衝突,不和諧了,這個家庭凶兆就出來了。

他的太太很賢德,姓孫,馬上就阻止他,你不要去跟婆婆要錢,這樣不好,她先生就平息下來,任勞任怨,就從他自己分的不好的土地開始幹起。後來他的弟弟因為分到比較多田產,比較多錢,然後染上賭博,一下子就把錢給花光了,不只自己的花光了,連他母親的錢也都敗掉了,母子兩個都已經到了流離失所,流浪街頭的地步。諸位朋友,假如你是吳子恬你會怎麼做?我們會不會在那裡「老天有眼,你看你看,這個下場真好」,這個話旁人說了人家不會覺得怎麼樣,自己的兄弟變成這樣子,我們還在「你看,有惡報了吧」,那會給旁人看笑話,再怎麼說都是母子、都是兄弟。

這時候他的太太,你看,有一個好太太真的旺三代,很多的危難,甚至很可能讓他一生名節掃地的危機,太太都把它化解掉。他的太太馬上告訴他,你趕快去把婆婆接回來、把弟弟接回來。接回來以後就認真用心奉養他的後母,然後又教導他的弟弟這些做人處世。其實說實在的,他的後母跟弟弟非常無禮,沒有分寸,做了這些事情,事實上他們自己的心中知不知道自己錯了?知道,人的良心都還是在的,只是他的良心拗不過他的貪慾而已。所以今天他已經落得這般田地了,結果吳子恬夫婦不計前嫌,還盡這一分孝道、盡這一分悌道,所以他的弟弟非常感動,就浪子回頭,後來兄弟處得很好。他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中進士,那也很不簡單,生三個兒子三個全部中進士。

進士是全中國考試,才錄取不多名額,而他們卻有三個孩子都上了。而且我們想想,他們也不是官宦之家,也是農民之家,為什麼下一代馬上這麼顯赫?都是這分孝悌、這種德行感召來家風快速的成就。所以吃虧是福,這是老祖宗非常深切的人生哲理,我們要懂得去感受。這是在明朝的一個例子。所以我們現在在五倫當中都覺得但盡我的本分,我們別無所求,這叫真正安分守己。對方怎麼對我們,我們不管,我們只管自己應該做對什麼事情。

在宋朝有一位女士叫鄒瑛,這位女士她是妾所生的,她的母親是她父親的妾,而哥哥是她父親的夫人生的,她的哥哥娶了一個太太,也就是她的大嫂。因為她的母親脾氣比較大,常常會虐待她的大嫂,這個小姑非常善體人心,假如她的母親太少食物給她的大嫂,她會把自己的食物再拿給她大嫂吃,比方母親派很多重活給她的大嫂,她會默默的去幫她幹。你看那種感覺會讓大嫂心中非常的溫暖。甚至於她的媽媽在責罰大嫂的過失,她還會跑過來自己說我也有錯,讓母親對大嫂的責罰減少。諸位朋友,現在這樣的小姑多不多?假如現在還有這樣的小姑,那這個小姑她的子孫會很興旺。所以人絕對沒有吃虧的,人欠你,天會還你。

這個小姑後來年齡也到了,就出嫁了,結果就嫁到一個書香門第的人家去,她嫁過去了也是相夫教子,所以家裡的人跟外人對她都非常的讚歎。她生了一個孩子,結果抱回家才幾個月,她的大嫂看了很高興,就把這個孩子抱到自己的房間裡面去,這麼一抱,一不小心,這個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掉到火爐裡面去,結果因為燒到額頭,小生命就去世了。她的婆婆非常的生氣,準備責罰大嫂,結果鄒瑛馬上就趕過來,她說:「媽媽,這是我自己抱到大嫂的房間去的,所以這個不幹大嫂的事情。」你看她馬上引為自己的過失。她的大嫂就很難過,飯完全吃不下,結果你看這個小姑馬上講,她說:「大嫂,我前幾天作夢,就已經夢到這個兒子跟我無緣,他將會死去的夢,我已經夢到了。」

她有沒有做這個夢?你看那種善解人的心到這種地步,太不容易了,這個假如聽到念佛法門一定往生,都沒有自己了。然後就勸她大嫂要吃飯,然後跟她大嫂安慰完之後說你不吃我也不吃,所以她大嫂勉強吃了,她也就跟著她大嫂去吃飯。後來她活到九十五歲,生了五個兒子,四個中進士。我們明白作善降之百祥,人真的沒什麼好罣礙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福分自自然然會回來。但是我們能不能以有求的心去處世待人?不行,都要以一顆至誠的心把人生的道義、情義、恩義時時放在心中,在電視裡面、電影裡面的好戲就會搬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