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先要注意你的注意力是往外跑還是往內收,注意力是我們本自具足的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一個人注意力向外,他還在做夢,注意力向內已經開始覺醒了,注意力只是關注外在世界變化的人,他其實還是活在生死輪迴的大夢之中。我們的注意力更多是應該要向內,注意力向內,關注我們內在認知維度的升級。
一個人修止觀是為了幹什麼?成佛,那只是個現象界的相,更重要的是什麼?是開智慧。內在有佛的智慧,那在現象界、外在必然就有成佛的相,所以更重要的是內在智慧的開啟。
這個智慧的開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什麼?就是我們認知維度的不斷升級,從凡夫的維度到阿羅漢的維度,到菩薩的維度,到佛的維度,認知維度不斷地升級,他的生命就開始覺醒了。
其實說通俗一點,人陷入到那種貧窮困苦的一個惡性循環,其原因之一就是什麼?就是不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迷心逐色,注意力總是向外跑。尤其現在這麼一個自媒體時代,大家好像皇上去覽奏摺一樣,每一天看幾千條微信,那麼,大部分的人一兩個小時就耗在裡面去了。
這個有意思嗎?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一直把注意力去關注外在的事情,人家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湊熱鬧,心急火燎地隨大流,操碎了別人的閑心,注意力一直向外跑。因為內在的認知維度不夠,智慧不夠,智慧沒有開發出來,所以做事情到處碰釘子。
所以不是六塵境干擾我們,不是六種事緣困住我們,而是我們認知維度太低了,我們的心迷了。
南京牛頭山法融禪師問四祖道信禪師說:「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准去修種種的觀想,那我們逢緣對境的時候,心怎麼對治呢?
四祖回答說:「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不是境緣的好和壞困住你了,而是你的心迷了。明心見性的禪宗祖師開示就是一針見血,直截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