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應該此時呢看到我身後的這塊著名的石頭,也是來普陀山的必到之處,就是磐陀石。

磐陀石安坐在這裡呢,雖然它的支點很小,但是這麼多年的風吹雨打呢,依然是堅如磐石。那我們坐在這裡,就要領悟到它表的什麼法呢?就是如如不動,是佛法的根本。我們來學修佛法呢,一定能夠有這個受持的能力,一直進行下去。

跟大家講一個以前呀,禪師調教徒弟的故事。在佛門裡面,禪宗有一個著名的馬祖道一禪師。他當時教化他的一個弟子,叫做大梅法常禪師。那麼,這個徒弟去拜見馬祖道一的時候呢,問他說,請法,給開示一下,說開示了一個什麼法呢?「即心即佛」。說什麼是佛法呢?你的心就是佛。誒,這個大梅禪師呢,言下就有所悟。他悟到這個境地,心即是佛。

在這樣的情況下呢,他就為了長養他悟的這個境界,害怕有所擾亂呢,就隱居去了,一直隱居了四年。別人問他說,你在這兒住了多久了?有人看到他了嘛。他說我其他的不知道,就見這個山啊綠了四次。後來我們不是有一首詩,就是這個禪師寫的,描繪了他隱居的清淨生活。說:「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剛剛被別人發現呢,他又入山去了。

後來呢馬祖道一為了看看他到底一直這樣住山,住得有沒有成果,有沒有最終徹悟,就派了一個他身邊的行者呢去試探他。那麼這個行者呢,就找到大梅禪師了,說什麼呢?說我們和尚問說,你最近修行怎麼樣?說還可以。說那我問一下,說咱們和尚,有沒有講一個另外的法呢?說你當時是依什麼法悟的?說我就聽了和尚講到「心即是佛」,我悟道的。

結果這個侍者就說了,說現在和尚,馬祖和尚呢不講這個法了,他講什麼呢?不是即心是佛了,講「非心非佛」了。但是,大梅禪師呢聽了以後說,說這個老和尚又出來什麼話在這兒鼓動別人,說管他非心非佛,我依然即心即佛。這個行者呢把這個話傳回到馬祖道一這兒。馬祖道一非常讚歎,他說什麼呢?說哎呀,梅子熟了。讚歎大梅法常禪師呢已經究竟徹悟了。

所以你看,這就說明什麼呢?一個修學佛法的行者呀,他一定要有這個如如不動的受持法的心,輕易不能改變的。那像我們念佛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者也是如此。我們既然發了願了,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的這個願力就不能輕易地改變。有祖師爺們開示過,說你這個願力要堅固到什麼程度呢,哪怕達摩祖師來了說,不要念佛了,念佛是個方便法,我現在有高妙的禪法傳給你。

你都說,哎呀,祖師爺你的法雖然高妙,但是我已經發願往生,不忘初心,不能夠違背誓言。又開示說,哪怕釋迦牟尼佛化身又來了,到你跟前說,我給你講的這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呢,是方便說。你現在不要念佛了,不要求生西方了,我當下就告訴你一個更為殊勝的法。那麼你呢還不能改變自己的本誓,本來的願力,給釋迦牟尼佛磕頭三拜,還要向佛稟明說,我原來就聽您老人家的淨土法門上道的,現在雖然說您老人家又有更好的法,我依然不能夠再改初衷了。這個願力要堅固到如此地步,就像這個磐陀石一樣。這磐陀石又叫金剛石,我們往生西方的這個願心呢,也得像金剛心一樣。這樣的話,這輩子決定可以往生西方,能夠得以成就。

所以大家來到普陀山呢,見到這塊石頭不能白白地映入眼簾,要知道它千百年來如如不動,就是表我們的道心,表我們的願力,也要如如不動,堅如磐石。

好,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