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當我們開始在佛堂中,憶佛、念佛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明瞭的心跟阿彌陀佛的聖號一接觸的時候,在我們生命當中,會產生二種強大的力量:
一個是我們內在一個心靈的力量,我們那種皈依的心;一個是外在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這種強大的加持力──心力跟佛力的結合。
那麼,當這兩種力量在交互作用的時候,我們稱為感應道交。感應道交從兩方面來說:當我們平常在感應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消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報;但臨終的時候,感應道交使令我們帶業往生,求生淨土。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整個生命的目標,就是追求一件事情─感應道交,想盡任何辦法跟阿彌陀佛的本願,能夠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你就成功了!
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啊?古德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是高高的掛在空中,充滿了廣大的光明,那我們沒有光明,我們希望把佛的光明,轉成我們自己的光明,怎麼辦呢?千江有水,你把這個臉盆準備好了,這個月亮的光明就映上了。
感應道交說得清楚一點,就是把佛的功德,轉成你內心的功德——轉他成自。那麼站在一個轉他成自的角度,就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力,佛陀永遠居在被動的角度。
所以我們修淨土宗的人,要知道一個真相:佛陀無法主動地救拔我們,不可能!月亮雖然有無量的光明,但是它不能主動照耀我們,我們必須把水準備好了,它才能夠成就感應。
所以我們的心靈力量,永遠都是居於主動的地位,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你今天在念佛的時候,你釋放出一分的力量,佛陀給你一分的感應;你釋放出是三分的力量,佛陀給你三分的感應;你是十分的力量,他給你十分的感應。
所以從這當中,就知道一件事情:你念佛,問題不在你念的數目多少,而是你在憶念佛陀的那顆明瞭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產生多大的力量,就產生多大的回應。所以如何加強我們心靈的力量,變成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當然我們內心的力量,從本經來說,是有兩種差別:一種是從真實的心所發出的力量;一種是從虛妄的心所發出的力量。
什麼叫真實的心?它的內涵叫做「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個人,進入真如三昧的時候,他心中是沒有相狀的。
古人說是「能所雙亡,諸相叵得」,沒有對立、沒有相狀,它也不是雜染相,但它可也不是清淨相,所以說是離一切相,或者說清淨本然,週遍法界,禪宗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沒有相狀。
它雖然沒有相狀,它可也是即一切法,它具足無量無邊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種功德之法,它有那種強大的能量,所以它隨時可以現出雜染相,和現出清淨相,所謂的普門示現。所以一個人把心帶回家以後,他本身沒有相狀的,但是他隨緣可以顯現任何相狀,這種力量是特別的強大。
但是不幸的是,我們現在不是安住在真實的力量,我們現在凡夫是什麼力量?是一種虛妄的力量。
什麼叫虛妄的力量?就是我們那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我們內心有五種相貌會出現,過去的業力有這個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相貌在心中同時顯現出來。我們跟每一個人、跟任何的事情接觸的時候,有一個色塵的相貌。這個色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福報大的顯現安樂美妙的色塵;福報差的顯現一種苦惱卑賤的色塵。接下來是感受,快樂痛苦的感受。第三個是想像。
這都沒有錯,因為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這個叫循業發現。我們的心,只是如實地把我們過去的善惡業力,把它顯現出來,如此而已。過去造的業今生表現出來,而自作自受。
問題出在哪裡呢?在於我們的心跟色塵接觸的時候,跟感覺接觸的時候,跟心中想像接觸的時候,我們的心啊,就住在上面,這個就糟糕了!
整個因緣一念方動,烏雲遮,風雲變色!我們強大的真實力量,就全部消失了。為什麼?因為我們住在我們的感覺、住在我們的想像。我再講一次:感覺有沒有錯?沒有錯!我們打很多妄想,也沒有錯!阿賴耶識如實顯現出來,你有這個種子,遇到外緣顯現出現行。
但是問題是我們住在上面的時候,這就叫顛倒了!我們錯誤的開始,就是當我們的心,把我們的五陰現出來的時候,唯識所現沒有錯,但是「唯識所住」這個地方,很多生死的問題,就產生出來了。
《楞嚴經修學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