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臨終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悌;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臨終三大要

這篇文稿當中列出三大要,作為成就臨終人往生的根據。這篇文稿的語言雖然比較淺顯直白,但是這篇文稿的法義、宗旨是本著佛經而立論的。印祖寫的任何文稿都是有根據的,都是有出處的,不是自己率爾去說的,有經典聖言量的依據的,這才可信,才可靠。印祖是深入經藏的——他在五十歲以前是念佛、深入經藏的——遇到寫這篇文稿的因緣,就把有佛經依據的有關助念的理論和方法,用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個三要是哪三要呢?

第一,是「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這個開導——開示、化導;安慰,病人有種種的焦慮,痛苦的折磨,種種的懷疑,要善巧安慰。怎麼能做到善巧?首先要了解淨土法門的原理,這是契理。要了解病人的心態、病人的需求、病人的痛苦、病人內心的那個疑結。高度地移情,自他一體,你能感受到他的問題、他的需求,你來應他的那種念頭、那種需求,對機開導,才有作用。他有種種的憂慮,對他的憂慮的核心點加以安慰,給他化解。

所以真正助念者,特別是現場主要講開示的,要有大慈悲心,要有甚深的教理基礎,要有非常的耐心。它是一個心靈上的事情,是一個細活,這不是個粗活,不是賣力氣的活。也不是簡單化地「我寫了一個開示語,隔兩個小時就念一遍」,那怎麼對機呢?有時候,用方言念,念得活人都聽不清楚,死人、病人能聽得清楚嗎?善巧開導、善巧安慰,其目的還是要讓他產生正信。這個正信,具體要落實在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對名號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無盡莊嚴的神往,對這個娑婆世界的那種厭捨,對自己本具佛性的這種信心。那這裡更重要的就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信心。後面會談到,令生正信,從哪幾個層面去讓他產生信心。

第二,就是在操作層面,助念者要換班來念佛。換班的目的,一方面避免大家長時間念佛的疲乏,另一方面換班就是使這個佛號相續。臨終助念,佛號不要斷,用以幫助這個病人淨念相繼,這個淨念就是佛號不斷。因為這個佛號是無生的清淨的摩尼寶珠,能保持念佛,心安立在佛號當中,就叫淨念。

第三,就是在這過程當中千萬不要去搬動他的身體,家親眷屬也不要在旁邊哭泣,這樣就是避免耽誤他往生淨土的大事。這《三大要》名目是這樣的,後面會具體地展開。

果能依照這三種方法來落實在助念過程當中,那決定可以消除這個病人的多生多劫的業障,增長他往生淨土的正因,一定能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那成就往生西方淨土就是超凡入聖了。超凡,就是他從蓮華化生出來,像佛的那種相好,就是金剛那羅延身,就是離開了我執我見,離開了分段生死,這就超凡了。入聖,從蓮華出來,他的身份就是阿鞞跋致菩薩了,入到了聖人的行列。

這樣就了脫了三界的分段生死,進一步能了脫變易生死。到了極樂世界,那幹什麼呢?繼續修道的生活,繼續自利利他的菩薩大行。漸漸地進修菩薩大業,必定能夠圓成大乘的佛果。這也來自於阿彌陀佛的願力,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願。到了極樂世界,就入到大乘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必定能夠得到大乘的涅槃。而且在極樂世界,由於三種不退,在念不退當中頓然超越四十一個階位,就能夠快速地圓成佛果。「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到了極樂世界,必定能夠成佛;成佛之後,一定會到他方世界去度眾生。

這樣真實勝妙的利益,完全仰仗眷屬助念的力量。能這樣去行助念,面對父母,你作為子女才叫真孝。對於你的兄弟姊妹,你幫助念,你就真弟。「悌」就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敬愛之心。作為父母,對於兒女,幫他助念,才叫真正的仁慈。對於朋友和一般的人,他生病了,你幫他去助念,不求名不求利,才叫真正的仁義,真正地給眾生的恩惠、利益,也就是菩提心的顯發。

能幫一切眾生助念,被助念者能得很大利益,那對於自己也能得很大利益。這樣,你幫他人助念,你就培植了自己的淨業之因,被你助念的這些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了你也能往生。通過往生有種種瑞相,也啟發蓮友們的信心。因為這是一個難信之法,如果臨命終時,一點瑞相都沒有,一點往生的感覺都沒有,那會打擊信心的。那通過助念,確實很有瑞相,很勝妙,那大家都會產生信心。

那這種助念自利利他,久而久之,那就能夠「相習成風」,就是大家都這麼去做,做了就成了一種風尚。就像少康大師,在浙江一帶用錢來誘導那些小孩子念佛,那小孩子為了得錢買糖果吃,都念阿彌陀佛。這一念,一個傳十,十個傳百,整個的當地都念佛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