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

我們看第三段,修行佈施的差別內容。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施,就是財物佈施,得到豐盛的資財;法施,就是佛法的佈施,為了要開導智慧,成就智慧;無畏施,前幾天會長說過就是放生,我們在它生命當中,因為它面臨死亡是很大的怖畏,我們救一個刀下的眾生,讓它遠離被殺的怖畏,這個會成就身心的安樂,身體健康。

這三種法最後的結果有兩種:第一種,廣結善緣;第二種,資財富足,這些都有助於調伏我們慳貪的煩惱。

這個佈施是這樣,就是說,菩薩的願力他是透過智慧觀照的。因為佛教的因果思想,它是異熟果。你不是馬上佈施,馬上看到果報,這樣就會有問題。有些人佈施很久,他還是很貧窮,所以他是來世得果報的。

這個時候佛陀就講了一個國王跟醫生的小故事,來激勵我們。說有一個國王福報很大,威德具足。他年輕的時候就即位,所以他過的是非常奢華放逸的生活,到晚年的時候卻全身是病。於是,他就把國家裡面最優秀的醫生請來,他說:「你要幫我治病。」這個醫生當然不敢說不要。

那麼醫生就住在王宮裡面慢慢替他治病。治的過程當中,國王都沒有提到報酬的事情。他說:「你幫我治就是了。」醫生當然也就在國王威德的震懾之下,慢慢地幫他治。治好以後國王也沒說什麼,就讓他回去了。

回去以後,一進他住的村莊,突然看到一棟非常漂亮的別墅,在所有的村莊裡面是最漂亮的,而且前面有很多的牛羊在別墅周邊圍繞。他就問一個農夫,說:「我去給國王治病的時候,沒有這棟別墅,這別墅是怎麼來的?」

這個農夫說:「這個人是一個醫生,他替國王治病,治好的時候,國王就把這棟別墅幫他蓋上。而且聽說,他每次給國王治好一個病,國王就添一個設備。」

這個醫生進房子一看,說:「 唉呀!早知道,我就把國王的病再多治幾個。」所以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們會很羨慕別人現在的果報,我們真的有時候很想回到前生跟自己溝通說:你應該多做一點,我的房子就大一點。尤其是天人更明顯。天人,他很快樂,但是他那個嫉妒心很重,因為他的比較心太厲害。

天人他好就好在有神通,壞也就壞在有神通,他有宿命通,所以天人的比較心很重。他一到天上的時候,他知道他是怎麼來的,他前生是修什麼因。但是天人每個人身相的光明不一樣,住的宮殿不一樣,他所受用的快樂也不一樣。那他有時候就會起嫉妒,後悔了!「我前生為什麼不多做一點?」

所以異熟果就是說,我們最好是透過道理的推敲,你要先知道結果,然後從結果來激發自己,以願導行,你經常要有一個目標在前面引導你。菩薩道是先設定目標,然後再激發自己往目標走,不是說做多少算多少,菩薩道沒有做多少算多少。你如果是這種心態,你沒有資格去行菩薩道。

菩薩道只有一句話,叫作盡心盡力——「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整個菩薩戒的精神,這兩句話就講完了。所以當我們慢慢地從一種佈施的善業,提升到一種波羅蜜的功德的時候,你要慢慢地做心理溝通,做心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