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對觀音信仰的歷史貢獻

中國佛教天台宗對觀音信仰在中國漢傳佛教領域的普及與提升,作出過重大的歷史貢獻。圖片首先,天台宗通過「五時、五味」的判教學說,確立了《法華經》的「宗經」地位和「超八醍醐」的高度。

伴隨著對《法華》信仰的普及和推崇,作為《法華經》第二十五品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被日漸突出。至天台宗九祖唐代荊溪湛然大師提出「《法華》四要品」的概念:《方便品》是「跡門」的眼目、《如來壽量品》是「本門」的精要、《安樂行品》是修行的軌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化他的妙用,從而確立了《普門品》、尤其是觀音信仰作為大乘佛教「利他精神」的崇高典範地位。

從觀音造像藝術的角度看,觀音聖像的兩側,除了供奉有典可據的善財童子,為什麼還要供奉與觀音大士沒有直接聯繫的小龍女?原因就是八歲龍女在法華會上示現成佛,表達了「三個代表」:代表女性、代表畜生、代表小孩,彰顯了台宗法華佛性論的全覆蓋:女性可以成佛、畜生可以成佛、小孩也可以成佛。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大認識上的飛躍。

這樣,作為娑竭羅龍王的女兒,與常居南海的觀音菩薩自然也是地理上的「鄰居」,於是與善財童子一道,成為觀音三尊之一。這一創造性的呈現形式,與天台法華思想在中國的推廣是分不開的。

而天台宗對觀音信仰高度重視的源頭,可以從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身上追根溯源。《智者大師別傳》開篇有這麼一段記載:「至年七歲,喜往伽藍,諸僧口授《普門品》,初啟一遍即得。」

可以說,智者大師與佛法的因緣,是從觀音信仰開始的。所以,後來的智者大師除了在「天台三大部」中多處隨文闡述觀音信仰,還特別開講《觀音玄義》(二卷)、《觀音義疏》(二卷)、《請觀音經疏》(一卷),對觀音信仰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專門弘揚《普門品》的《觀音玄義》和《觀音文句》被天台宗尊為「天台五小部」中的二部,意義深遠,影響廣泛!

直至智者大師晩年在今天的浙江新昌大佛寺彌勒聖像前的臨終問答,還說「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讓人感受到天台智者大師一生的宗教情懷,始於觀音,終於觀音,其緣深厚,不可思議!

天台宗除了尊崇《法華》,還特別重視懺法的提倡和推廣。《國清百錄》收錄的智者大師《請觀音懺法》是天台宗有關觀音懺法的鼻祖。台宗十七祖、宋代慈雲遵式大師在此基礎上的重治、增訂版《請觀音懺法》和四明法智大師《大悲懺法》的流行,無疑對觀音信仰在熱衷經懺佛教的中國民間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天台宗歷代祖師與觀音菩薩的因緣,可以編一部厚厚的專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除了智者大師,當推宋代慈雲遵式大師。他25歲得吐血症,持「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七七四十九天,夢觀音「甘露注口」而愈;38歲「四明大旱」,約集四明法智大師、異聞大師修《請觀音懺法》,併發願若三天無雨「焚身以謝」,「如期雨大至」,四明蘇太守「建碑以述靈異」;後請人用白檀雕刻一尊觀音,並自刻其跪像,合掌頂戴,以表無上恭敬。

天台宗對觀音信仰的另一大貢獻,是其「教宗天台,行歸淨土」的學修主張。

宋代以來,「台淨雙修、台淨兼弘」的風氣如日中天。台宗十六祖寶雲義通大師,十七祖四明法智、慈雲遵式大師,明代幽溪傳燈、清代靈峰蕅益、民國觀宗諦閑諸大師都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而觀音信仰正是淨土信仰中最具人氣的亮點!隨著一大批台宗高僧對淨土教理、淨土修持的全面介入,對淨土法門核心信仰之一的觀音信仰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弘揚。

最後,提供二條非常有意義的歷史線索:一、唐代普陀山的開山祖師、日本學問僧惠蕚大師有記載說是「天台宗僧」;二、南宋嘉定年間,丞相史彌遠奏立禪宗「五山十剎」制。稍後,天台宗亦仿之評定「教院五山十剎」。其中教院十剎第五,即「明州昌國縣」的「寶陀寺」(全稱「寶陀觀音寺」,即今普陀山普濟寺的前身)。從中可以窺探天台宗與觀音聖地普陀山的歷史淵源,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