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身心要如法,不然就會出毛病了。

一、調理行動:

(1)飲食要調和,不要飽一餐、餓一餐。飯後要休息一下,現在禪堂裡坐香沒得睡覺,不然平時飯後半小時放香,吃了早飯放早板香,吃了午飯放午板香,就像一般社會上的人要午休,我們放香也是休息。吃飽了要慢慢走,不要蹦蹦跳跳,不要去爬去攀,否則胃就弄壞了。

我有一個經驗,有一年,一個住茅蓬的老師父要回鄉,他是浙江溫州人,老和尚在的時候,他就在這裡住茅蓬,冬天下雪也是光頭赤腳,行苦行。我也捨不得他走,他說:「唉!老和尚不在這裡,沒有依靠,要回浙江去!」他要去乳源坐車,一擔行李又大又重,於是我送他,幫他挑擔子,送到雲門亭,他便不肯讓我再送了。我回來時,走到兩旁是梧桐樹的山間小路,忽然肚子不舒服,胃向上翻,口吐酸水……從此以後我就有胃痛了。原因是剛吃飽飯,就挑一擔很重的行李,傷了胃,往後走路去乳源都不行,胸口背上都作痛,但沒辦法,還是要勞動要吃飯呀!羅居士他們看見我好可憐的樣子,便帶我到鼎湖西樵山,我在那裡放鬆了勞動,胃病就漸漸好了。

(2)坐姿要調整,身體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要靠牆壁,坐處要墊高一些,適當就會舒服。低頭壓背,心口既不舒服,慢慢背也駝了。

(3)打坐先要練好腿子,腿子練不好,坐下來又痛又麻,像針刺一樣,老在心中翻滾,最討厭。

二、調理出入息

呼吸不能快,也不能粗。《止觀法門》之「數息觀」,不論數出息還是數入息,從一數到十,目的是調理妄想,細細地數到連呼吸都沒有了,用功用到人我雙亡,人法皆空,境界就出現了。那些練氣功的人也有境界出現,他們把氣運到手指上去,但心外有法是外道。出家人不搞這些,自然地把氣調均勻,身心舒暢,不打妄想,就會看到靈知靈覺。

三、調理念頭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看不見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見的,所以這個在於自己。自己覺得念阿彌陀佛心不散亂,那就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釋迦佛,心就是釋迦佛。參話頭無論你參「念佛是誰」也好,參「拖死尸是誰」也好,參「萬法歸一」也好,參「狗子有無佛性」也好,都是要去掉你的妄想,有妄想就有執著心和差別心。「萬法歸一」就是萬種念頭歸於一個念頭,千差萬別的雜念,都歸到「念佛是誰」這個念頭上,都歸到自己的心地上,明明朗朗一個念頭守住它,這就是用功。

老和尚在金山高旻寺打禪七,禪堂裡有廣單、一單、二單、三單。二人一單,同住二三年,不知對方叫什麼名字,後來在外頭行腳時碰到,問起來:「這位上座師父以前在哪裡住過?」「我在某時候在某寺住過……」「那時候我也在那裡,你是住在第幾單?」「原來我們還是同單啊!」這就是修行人,同住幾年不知對方姓名,不知長相。過去的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那有像我們現在散心雜念,做什麼都做不成的。

以前有位老修行,有一兒一女都出家了,後來女兒又還俗再嫁人,可能為了一些嫁妝,親戚又不給,就打官司了,他一邊念佛,一邊想著去打官司,這樣子念佛有什麼用?「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萬法融為一體,煩惱即菩提,還有什麼官司好打的呢?

總括來說,身心要調和,否則會出毛病。提起話頭——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