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修行用功辦道的人,你不論修持哪一個法門,首先就要講求發心。發什麼的心呢?就是發菩提心,又名道心。一般人都會說,我如果不發道心,我為什麼會信佛呢?我為什麼要出家呢?可是若作微細的分析,這個菩提心裡面就有種種的差別。

簡單概括地說,菩提心有八種分別,就是:邪、正、真、偽、大、小、偏、圓。那麼如何區分呢?

所謂「邪」者,就是發心不是為了了生脫死,成佛作祖;而是為了搏取名聞利養,或是求現生或來生大富大貴,貪求一切快樂的果報,這樣的發心謂之邪。

所謂「正」者,就是不求名聞利養,也不為快樂果報,只求了生死、成佛道,這樣的發心便謂之正。

所謂「真」者,就是雖知佛道長遠,而心不退轉,譬如攀上最高山巔,一直到頂而不怕任何艱苦險阻;雖然知道生死難了但誓要把其了斷,這樣的發心才叫真。

有罪不懺,有過不改,內濁外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就是「偽」,偽者假也。

所謂「大」者,就是等同諸佛菩薩的慈心悲願去發心,譬如地藏菩薩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樣的發心便是大了。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只求自度而不求度人,稱之為「小」。

所謂「偏」者,向心外有佛道可成,有眾生可度,這種發心就名為偏。

所謂「圓」者,發虛空之心,學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度虛空之眾生,而實無虛空之眾生可滅度者,這種發心就名之為圓。

這八種發心: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我們應除邪、除偽、除小、除偏;而取真、取正、取大、取圓,果能如此就是真正發菩提心了。

《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因此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要仔細審察自己的發心,究竟是屬於八種中哪一種;不然發心有了偏差,縱然能證得果位也只是偏果小果,所以菩提心的審查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發了正確的菩提心後,又應該怎樣行持呢?用功又能否一直到底還家呢?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每個修行人過去世中所做的業不同,所以今生遇到的因緣果報也各各不同。若遇到善緣便結善果,遇到惡緣便很難講了,所以能使菩提心堅固不退是很難的,往往有些人修行半途而廢,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