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把凡夫的菩薩道,分成三類:
第一個叫做事六度。就是你這個六度,都是在事相上執著,簡單說就是心隨境轉。我們剛開始行菩薩道,就是仰仗一份大乘的信心,就是一個宗教情操、一個大悲心,但是沒有智慧;所以我們在人事當中,我們這一念脆弱的菩提心,很容易被八風吹來吹去,使自己的菩提心很容易就退失掉,這個叫做事六度。
第二個是理六度。理六度就是我們開始去自我反省,去觀察外境,其實外境是如夢如幻的,它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所變現的。這個理觀就開始去觀照,內心跟外境的執取慢慢的脫落,就是開始修無住的法,但這個時候它的事修會比較忽略,這個叫理六度,它偏重在內心的觀想,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
第三個是理事無礙六度。到了一定的階段以後,他開始從觀想當中出來,在人事中作種種的歷練。在歷練的時候,他的菩提心跟境緣接觸的時候,多了一分的觀照力,他內心看到境相的時候,能夠知道這個影像是不真實的,是我們心所變現出來的,所以他能夠無住;但是雖然無住,他還是可以生心,去做他該做的斷惡、修善、度眾生的事業;他還是在無住當中,作他最大的努力。
所以說理事無礙六度,它整個理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唯識無境的道理上;就是你要能夠修習無住生心的觀法,你一定要有唯識無境的理論作基礎,否則你是觀不起來的。這一段是說明破除遍計執而證入圓成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