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到底有生有去嗎

我們淨土宗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說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要不學《法華經》,這句話你看不懂。到底是有沒有生,到底有沒有去?生,絕對是受生了。從因果的角度,憶佛念佛,臨終往生淨土,當然是有往生了。你說我到底有沒有往生?有往生!

但是,不離開一念心性,「去則實不去」。就是說,極樂世界是你一念心性所變現,娑婆世界也是你一念心性所變現,你不管在娑婆世界,在極樂世界,都是一念心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所以叫做「生則決定生」,叫做因果絲毫不爽,但是「去則實不去」,就是法法消歸心性。

你能夠掌握這兩個原則,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佛陀的智慧了,你也成功地走上無上菩提之道。就是說,《法華經》的修學非常好,一方面,它能夠滿足你的希望,能夠滿足你現在的希望,來引發你的修學動力;從長遠來說,它又能夠跟佛陀的智慧相合。就是內觀真如、佛陀在整部《法華經》的前半段,就在講這個觀念:怎麼掌握權法。

權法很重要,我們希求權法,我們必須有權法的帶動。你什麼都講清淨心,你這個人不會精進的。你想說我內心本來具足,我修不修都一樣。這樣就是執理廢事。所以,當你覺得懈怠的時候,當你修行沒有動力的時候,你要加強你的權法。

為什麼加強你的權法?因為你必須有權法,要有一個東西,有一個果報體來引導你,「先以欲鉤牽」。但是,如果你老是覺得得失心很重,雖然努力修學,但是好像沒有什麼進步,你開始打妄想——加強實法!你告訴自己,其實這是個過程,修行沒有什麼成功失敗,那都是假名安立的,修行只有盡心盡力。你努力了,你對得起你的內心就可以了。沒有什麼東西叫做成功,也沒有什麼叫做失敗。

你也不要比較說,你看我是人天乘,他是二乘,他是菩薩乘。因緣所生法,沒有比較性。你必須怎麼樣?你要尊重你的過去。你明明是這種根性,卻一定要往上看,弄到最後,法大機小!你無量劫來的善根是這樣,你卻一定要去強求,你為了好看而追求廣大的法門,結果呢?結果「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所以蕅益大師說,忽略了權法,你連實法也沒有了。你說這權法不重要?對不起,沒有權法,你兩個法都沒有。

所以,我們修行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權法的,滿足你現在的善根;第二個,能夠圓滿無上的菩提道。這就是整個佛陀智慧,權法實法的操作。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