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先入為主及時引導
「斗鬧場,絕勿近」。斗鬧場是指電動遊戲、嘈雜、玩樂的處所。俗話說,「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樣的環境使孩子長期耳濡目染,會染上一些壞習慣,抽煙或是吸毒,所以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對這些壞習慣有所警覺。
有一位老師帶著他的小孩在路上走,小孩才一、二歲,每次經過一些聲色場所,一些打電動遊戲的場所,他就跟兒子說,這種地方會污染人,會讓人學壞,絕對不能進去。從小就教育他,以後他長大了,這樣的地方,他走過去連看都不想看,這叫做先入為主。教育確實要「禁於未發之謂豫」,一定要在他還沒有養成、還沒有染上壞習慣的時候禁止,這叫預防法,所以當家長教育的敏感度愈高,就愈能掌握預防的技巧。
防範相當重要
「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對於身心沒有幫助的環境,不可以進入;「勿交無益身心之友」,環境會影響人,朋友之間也會相互影響,所以對於德行較差的朋友,也要敬而遠之,遠之不是對他怠慢,而是避免互相墮落;「勿展無益身心之書,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做無益身心之事」,我們的言語、行為,以及所接觸的環境、書籍,都不要造成對自己內心的污染,所以防止心性污染相當重要。
我們進入寺廟的山門,看到四大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著一把傘,意思就是防止污染。我們成年人要有高度的警覺,不但要防止社會環境對於自己的精神污染,而且要保護自己孩子的精神不受其污染,等到孩子的德行根基紮穩了,再接觸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時,你才能放心,因為他已經會分辨是非、好壞、善惡。我們要了解到,譬如一杯清水,滴一滴墨汁下去,可能不到一秒就在清水中迅速擴散,但我們要把這一滴墨汁從水裡清除,需要多久時間?可能是滴下去的時間幾十倍、幾百倍都不止。俗話常說:「寧可終年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你看污染的力量有多大!
環境是易子而教的好方法
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就要廣結善緣,親朋好友有志於教育的,互相之間要常聯繫,互相幫忙,這樣也可以達到易子而教的功能。我們跟孩子講過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聽多了難免會產生不耐煩感,但是當這些道理是從叔叔、伯伯的口中講出來,小孩就會覺得:「連叔叔、伯伯都這樣說,那我父母講的話應該有道理」。經營好環境就會有境教的力量,若我們這些親朋好友都有這樣的教育遠見,則我們的孩子福莫大焉,我們自己也是後福無窮。
玩物喪志害死人
在這個時代中,為人父母者要特別謹慎,很多高科技的產物,我們是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一個人的壞習慣一經養成就很難戒除,所謂「玩物喪志」。我們看到很多報紙上,一些學生因為上網而半夜不回家,結果衍生出來哪些問題?現代的學生這麼早就接觸網路,請問學生的學習精神提升了嗎?道德學問提升了嗎?沒有!因為孩子的定性還不夠,你又疏於關心他上網的情況,往往他會交到一些不好的網友。孩子沒有判斷力,又缺乏理智,也沒有學習過經典,所以網友給他幾句甜言蜜語,他可能就會誤入歧途,人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當孩子所犯的過失難以彌補時,那將是父母終生的遺憾,所以不可不謹慎。
有一位山東的大學生,常常玩電腦遊戲到半夜,他都是玩那種殺來殺去的遊戲,結果玩到最後腦神經異常,常常感覺有很多人要殺他。他把這種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覺得不對勁,趕快通知他的父母。父母趕來要接他回去,但還沒有趕到,這個學生就已經拿著刀在街上砍傷了很多人,其中有幾位已經致命。所以,玩物喪志,這一錯下去,人生就毀了。
長養孩子辨別是非邪正的能力
孩子為什麼會進入複雜奢華的場所?心理空虛,沒有人生目標。還有一個根本問題,孩子沒有判斷能力,不知道交什麼樣的朋友,接近什麼樣的環境,做什麼樣的事,才是對的,才能對他的人生有所幫助。孩子結交不好的朋友,去不好的環境,根源在於孩子不懂得是非善惡的判斷。家長也會緊張,很害怕孩子交到壞朋友,但這種擔憂有沒有幫助?沒幫助。我們應該要長養孩子辨別是非邪正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辨別是非邪正的判斷力從何時養成?必須從小把他德行的根基紮好,自然而然他就不會接觸不好的朋友,也不會接觸混亂的環境。
長養孩子的善心
一個人遇到好朋友或是交到壞朋友,都與自己的德行有極大的關係,我們不能順著自己的煩惱去思惟擔心,而是要順著理智、真理去面對。《易經》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現在一般都講成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意思就是善人會跟善人在一起,惡人就去吸引惡的朋友。當我們的孩子非常善良、重德行,自然所招感來的朋友就是好的,所以我們要先長養孩子的善心,這一點最重要。
我的外甥才三歲多,我姐姐就開始教他讀《弟子規》,再講解《弟子規》讓他了解。他四歲時,媽媽帶他到外面去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當他看到其他的小孩惡言對別人,或動手打別人時,就會拉拉母親對她說:「小孩不可以打人,小孩不可以罵人。」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教導他學習《弟子規》,他就知道孝是對的、孝是善的,友愛兄弟、尊敬長輩是善的;他知道不孝、不悌、不敬就是惡的;他知道愛人是善,恨人是惡,孩子自然會善惡分明。
一個有德行的人,他會常常心存善念,他到了斗鬧場的環境,肯定是渾身不舒服。假如現在叫我去歌舞廳站一分鐘,我一定會呼吸困難,頭都會痛,因為那個磁場很不好。「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已經接受了聖賢教導的薰陶,心裡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善,若把你放在不善的環境之中,立刻就會感受到很不舒服,自然就會敬而遠之,所以善惡分明才有正確的抉擇。假如家長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德行,孩子從小就善惡不分明,等上了初中、高中遇到一些不好的朋友時,馬上就會被污染了。
萬法因緣生,一個人會交結不好的朋友,原因何在?善惡不明。緣是什麼?緣是惡友出現,才會結出惡果。現在的人往往只注重這個緣,而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多少的聖哲所處的都是亂世,但是他們都能做到屹立不搖,因為在他們心中那一把做人的尺度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假如你也讓孩子德行的根基紮穩了,你的中晚年才能高枕無憂,所以人生規劃要深謀遠慮。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是講一位孩子犯了很重的罪,警察局打電話通知他的家裡,他媽媽接到電話後,就在電話裡說:「絕對不可能是我兒子,不可能!我兒子不可能做這種事。」於是她來到警察局,還沒走進警察局時在想:「不可能,一定是同名同姓的」。當她打開門,看到坐在那裡寫筆錄的正是她兒子,她馬上就說:「他都是被那一群朋友帶壞的」。她這一句話是想把她兒子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樣對不對?聖賢人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如我們沒有這種態度,這一生犯了多少過失完全不清楚,那麼這個人生真的是活得太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