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裡來燒香拜佛,他們在形體上也十分的虔誠,姿勢規範的磕頭、頂禮佛像,可惜他們的心不虔誠,也根本不懂什麼是佛菩薩。

拿了一點的供養來求佛菩薩保佑其升大官、發大財,或是其他一些不合乎社會道德、不符合善行標準的事。在他們的心裡,便認為:「今天我給了你錢,你就得幫助我實現我的願望。」如果自己的願望沒有實現,就認為佛菩薩不慈悲、不靈驗。

佛菩薩不是生意人,供養也不是做買賣。向佛菩薩求陞官發財,佛陀當初可是拋棄了權位,而去乞食。如果按照供養的大小,得到權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那佛菩薩就成了貪官污吏;如果違背社會公德、損人利己的行為都能應允,那佛菩薩就成了黑社會了。

佛教的根本教義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調服心性」。淨化自己心靈,消除貪、嗔、癡、慢、邪見等心靈的污垢,達到徹底的人格的完美和智慧最高的境界才是佛。

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不了解佛教教義一般人的身上,皈依上師、三寶多年的佛教徒也會出現,不禁讓人感到惋惜和遺憾。皈依不僅僅是在上師、三寶前進行一場儀式,也不光每天嘴上念念「南無古如畢,南無布達亞、南無達爾瑪亞、南無僧伽啞」的皈依文。真正的皈依是心靈上的信歸,相信上師、佛陀有著完美的人格典範,無限憐憫眾生的悲心和洞徹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夠讓我們徹底遠離一切痛苦和不幸,得到一切快樂的如意寶珠,相信聖賢僧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帶路人」,我們的心裡有對佛菩薩的崇高敬仰並以佛菩薩的精神及所展現的行為規範為目標,不斷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一心相信,依靠上師、三寶,表現在:

一、思想上,對於上師、三寶的教誨真心相信並熟記在心,尤其在與自己以往的價值觀念相衝突時,要選擇上師、三寶的教誨為指導思想,並堅定這種思想。很多學佛人有這樣一種現象,說起別人來,總能以佛法的道理做依據。維護起自己來,也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聽起來也很有理由,顯得自己很委屈——對不起,這種道理沒有用,這些都是世俗的道理,佛法裡沒有為自己辯解的道理,只講修忍辱和自我奉獻,有的人用「佛法不離世間法」來為自己找託辭,「佛法不離世間」是指修學佛法的次第,先要樹立善惡業報、三世因果的世間正見,棄惡從善、捨邪歸正,於人天道上漸次出世的無我正見,並不是說人我是非的道理在佛法中也適用。

二、行動上,以佛法中規定的戒律嚴格要求,作為自己行動的標尺,並拿這個標尺時刻檢驗、衡量自己,用以糾正自己的錯誤。只有把佛法銘記在心並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皈依。如果僅是口頭念念,就似鸚鵡學舌,如果拿這些道理去衡量別人或是作為炫耀的資本,佛法就成了戲論。

當我們對著蓮台上莊嚴的佛像頂禮時,是提醒自己努力學習佛菩薩的精神,是表達對佛菩薩的敬仰和嚮往,並以此策勵自己去努力。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們對財富有種特殊的感情,好多弟子也對黃財神修法很有興趣,密法中有很多方便的法門,能在某一方面有特別的感應,但前提是不論修何種法門都是以菩提心為基礎,利他心是修任何法門的內在要求,只有心和佛菩薩相應,才會有感應。

許多藏傳佛教大師曾說:「佛教從入教、發心到成佛的整個過程都是皈依。」當你們每天口念皈依文時,請認真的檢驗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否真正的皈依了上師、三寶,還是僅口頭上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