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代「女權意識」抬頭,許多新時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平等」,請問大師對「兩性平權」有什麼看法?

星雲大師答:「平等」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人間的宗要,也是佛法的根本。在佛教經典裡,有關「平等」的教義、思想比比皆是。例如《華嚴經》說:「一切眾生平等。」《大智度論》說:「凡夫與佛平等、無二無別。」《大般若經》說:「上從諸佛,下至傍生,平等無所分別。」《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現代人倡導和平,但因為沒有實踐平等,所以真正的和平不容易到來。

「平等」的世界,是最美好而真實的世界!佛陀講中道、緣起,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平等」。佛教講「空」「有」之間的關係,最能說明平等的意義:「空」未曾空,「有」未曾有,甚至「空」中生妙「有」,有無是平等一如也。所以在我們的人間,應該沒有誰大誰小、誰好誰壞的爭論,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對「佛性平等」的最好鼓勵。

甚至佛教講「不思善、不思惡」,有時候壞的也能看成是好的,例如在《講義》雜誌上有一篇文章,談到有一位補習班的老師,因為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受到同事排擠,當時班主任以高薪留他,但他仍然決定另謀出路。數年後回顧往事,他看到當年的同事因受高薪所困而放棄理想,這時不自覺地感謝起當日與他發生衝突的同事,如果沒有對手,他哪裡能有今日的成就?

將壞的變成好的,佛教稱之為逆增上緣。就好像池塘裡的污泥很骯髒,但是有污泥才能生長蓮花;菩提和煩惱,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領域,但是酸澀的水果不正是經過風吹日曬才能變成甜美的果實嗎?《維摩經》中維摩居士也說:「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無上智寶。」足見煩惱和菩提是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因此,我們生存的世間,雖是「一半一半」的世界,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但是佛的世界可以化魔為佛;就如男女也是一半一半,但是性格、能力、智慧,也是平等無差別的。

有人說,男眾剛強有力,女眾難以望其項背;但是女眾慈悲柔和,柔能克剛,柔軟亦有所長。所謂「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就拿我們的牙齒和舌頭來說,牙齒堅硬,但是人老了以後「齒牙動搖」,最後終將一顆一顆掉光,但是人即使到死,柔軟的舌頭還是存在。所以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其特長,重要的是要能各展所長、各司其用。

我們看一棟大樓,建築得很崇高雄偉,但是如果沒有小小的螺絲釘把許多鋼板鎖在一起,也不能成其高、成其大,所以佛教講一個小小的沙石可以包容三千大千世界,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不合事實,實際上有他深奧的道理。

話說有一個寺院的門口貼了一首對聯:「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有一位書生看了以後很不以為然,他質問知客師說:「須彌山藏一粒芥菜子,當然說得通;但是小小的一粒芥菜子,哪裡能把一座須彌山藏到裡面呢?這話說得不合道理,叫人難以相信。」

知客師聽了以後,反問道:「先生,你們儒家也有兩句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請問這一萬卷書你讀到哪裡去了?」

讀書人拍拍肚子,說:「讀到我的肚子裡面來了。」

知客師隨即拿了一本書,對他說:「請你把這本書放到肚子裡面去。」

讀書人恍然大悟:書的義理可以讀進來,但是書本不一定要放進來。這就是說明,事中有理,理中有事,事理是彼此包容的,事理是一致的。

所以,佛教主張「事理圓融」,不僅從事相上看,更要從理上來會。就世間的相上來說,有男女、老少、貧富、貴賤的差別;但是就理上來說,每個人的佛性都是平等一如。只是一般凡夫總是在相上妄自分別,因此他所認識的世間是千差萬別的;反之,聖賢看世間一切皆平等。所謂「生佛平等、自他平等、有無平等、聖凡平等」,能用「平等心」看待世間,誠所謂「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又何來男女的不平等呢?

因此,講到「兩性平權」的問題,所謂:「心入於正受,女形復何為?」(《雜阿含》卷四十五)若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平等無二;唯有從佛教的精神、從佛陀的本懷來認識人權、來發揚平等的精神,才能為女性帶來平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