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二諦(又作約教二諦),是和境理二諦(又作約理二諦)相對立名,它是三論宗學說特點之一。

  三論宗人承印度中觀之學,用二諦作中心來組織一切理論。二諦即:一、俗諦(又作世諦、等諦、世俗諦),二、真諦(也譯作第一義諦、勝義諦)。

  言教二諦的典據,是《中論·觀四諦品》,而中論的典據,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如《中論》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百論·破空品》也說:「諸佛說法,常依俗諦、第一義諦,是二皆實,非妄語也。」這都可以證明二諦是屬於言教的。所以青目解釋《觀四諦品》的兩頌,說世俗諦闡明虛妄法,但對於世間是實在;第一義諦闡明法空,但對於聖人是實在。又如《二諦章》說:「諦是實義,有於凡實,空於聖實,是二皆實。」又《三論玄義》說:「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由此,三論宗的二諦說裡,有「於諦」的名目,就是指於世間是實,於聖人是實。

  三論一系,從攝山僧詮及其弟子興皇法朗以來,都根據《中論》、《百論》所說,闡明二諦不是所證的道理、所觀的境界,而是能詮的言教上的差別,不外乎說法化導的方法形式。只是為破眾生的有執用真諦說,為破眾生的空執用俗諦說;真諦不是空理,俗諦不是有境。所以叫它作言教二諦,或者約教二諦。如《二諦章》說:「次明二諦是教義,攝嶺、興皇已來,並明二諦是教。所以山中師手本二諦疏云:二諦者,乃是表中道之妙教,窮文言之極說。道非有無,寄有無以顯道;理非一二,因一二以明理。故知二諦是教也」,就是說其他宗派明二諦是理,或者是境,而三論宗明二諦即是教門。言教是能詮,境理是所詮;因二諦的言教領悟不二的中道,不二的中道是所詮,如因指得月,月是所詮。總之,不二的中道即諸法實相,言忘慮絕,非空非有,從而非真非俗。但為令眾生悟無所得中道理,於無名相中強設名相,說真俗二諦。這就是言教二諦。

  總上所說,即三論宗僧詮、法朗、吉藏一系,不把所謂真俗二諦看作所證理、所觀境的區別,而說是能詮的言教。然而三論宗以無所得為宗,所以對於執著二諦是言教,墮於有所得見,也加以破斥。以二諦為言教,畢竟也不過是對緣假說。本來無所得的中道不是真,也不是俗,為引導眾生,所以用真俗的名言來說;二諦不是境理,也不是言教,為拔除二理二境的見解,所以明二諦不是境理而是說法教化上的方便。因此說,以二諦為言教,畢竟也不過是適時而用的對緣假說。如《中論疏》說:「由來理二諦根深,言二諦有兩理,故成畫石二見,二心不可除。……為拔二理之見,故言真之與俗皆是教也。至道未曾真俗。即末學者遂守二諦是教,還見投語作解。由來二諦是理為理見,今二諦為教復成教見。若得意者,境之與教皆無妨也。以真俗通理,故名為教;真俗生智,即名為境。如來說二諦,故二諦為教;如來照二諦,即二諦為境。然二諦未曾境教,適時而用之。」又《大乘玄論》說:「為對由來以理為諦故,對緣假說。」
  (黃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