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觀無量壽經所舉三種往生淨土之因,亦為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即:(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p65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跋折羅】 亦云斫迦羅,大論雲越闍,新雲縛左羅。西域記云:伐羅闍,此雲金剛。起居注云:晉武帝十三年,燉煌...即七尊藥師。又作七躬醫王。此七佛即: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全一卷。隋代王梵志撰。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內容系以通俗之語句,闡示現實生活中所反映之佛教無常、因果等義理。...(經名)法華經卷第五,第十三品之名。品之前半說諸菩薩比丘等奉佛命受持法華而弘通之,品之後半,佛更說諸菩薩勸人...(雜語)Pari,譯曰圓。圓滿之義也。又皆也,遍也。唯識樞要上本曰:波利圓也。華嚴經疏鈔十四曰:波利,此雲皆也,...(雜名)或云九孔、九入、九瘡。兩眼兩耳兩鼻口大小便之九穴也。...【六識取境四因】 前六識又稱了別境識,前六識取境,受四種力量的驅使,即欲力、念力、境界力、數習力。《瑜伽師地...(術語)又作克證。言必能證得果也。菩提心論曰:勤修本法,克證其果。克,又作克。華嚴經音義上曰:克證。爾雅曰:...(雜語)凡夫愚癡之人也。大日經疏二十曰:以不知心實相故而生妄執,名為凡愚,若了知者即名諸佛也。...【無記法四種】 p1072 瑜伽三卷九頁云:無記法者:略有四種。謂異熟生。及一分威儀路,工巧處,及變化。若諸工巧,...【缽所攝】 p1253 瑜伽九十九卷了二十頁云:若物、雖未置於缽中;而將欲置。當知此物、名缽所攝。...(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有位大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忙人的時間最多。 為什麼忙人的時間反而最多?我想,是因為越忙的人呢,他做了這個事兒做...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容易得罪人。這個經理也知道自己脾氣不好,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但是這個真如觀,無分別智,完全不分別,修習無分別智對菩...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那麼你是什麼心態?只有兩種可能:一個追求安樂,就增上心;...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我們的心跟蓮花的境接觸的時候,本...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礙在法執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脫。法執的表現一般都是執著乃至停留在對經論的研究上,整天鑽在經...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智慧,就會執著五蘊所構成的自我,持續不斷地產生以自我為中心...唐朝時,五台山有個僧,法號必救,德行好。閻羅王都很恭敬他。山下有個人,叫做王有相,有一天他夢見黑白無常跟他說...
三種淨業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三種淨肉 | 下篇:三種習氣 |
【戒學有三】 p0693 成唯識論九卷十六頁云: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