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六力

(名數)一小兒以啼泣為力。二女人以瞋為力。三國王以憍豪為力。四羅漢以精進為力。五諸佛以大慈為力。六比丘以忍...

十力

(名數)佛及菩薩所具十種之力用也。...

力士

(雜名)大力之士夫也。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長阿含經四謂之末羅。異譯之大般涅槃經下譯為力士。佛荼毗時,此輩...

力士城

(地名)拘尸那城也。...

力士生地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處,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經一曰: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

力士移山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增一阿含經八難品之別譯。...

力波羅蜜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陀羅虛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羅尼波羅蜜多,密號為勇力金剛,主如來之十力。肉色,著羯磨...

力者

(雜名)昔拘尸那城諸力士舁佛棺,因而諸山之輿夫謂之力者。...

力者法師

(雜語)謂出家之身,以力業為事,好鬥,作奴僕事之墮落僧。如僧兵之徒是也。又單曰力者。...

力莊嚴三昧經

(經名)三卷,隋那連提耶舍譯。佛由力莊嚴三昧出,說佛之十智。...

力無所畏

(術語)十力與四無所畏也。法華經方便品曰: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

乃至

(雜語)超越中間之辭。攝多少之辭。窮邊際之辭也。乃至之梵語有二:一為Anta?as,此為示最少之語。善導所...

乃至一念

(雜語)舉極少之念而攝多念也。無量壽經下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

乃至十念

(雜語)舉十念而上攝多念下攝一念也。無量壽經上曰: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

乃往

(雜語)由今往過去世謂之乃往。...

了了見

(雜語)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

了因

(術語)生了二因之一,因體有二種,如種之生芽曰生因。如燈之照物顯隱曰了因。因明大疏上曰:因體有二:一生二了...

了因佛性

(術語)三因佛性之一。了達正性之覺智也。...

了悟

(術語)釋家以明心見性為了悟。傳法正宗記偈曰: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

了教

(人名)阿若憍陳如,舊譯了本際,知本際等,義淨三藏譯為了教,寄歸傳一曰:始自了教,會初願以標誡。...

了義

(術語)對於不了義而言。顯了分明說示究竟之實義,謂之了義。未了未盡之說,謂之不了義。了義不了義者,方便(不...

了義教

(術語)真實顯了之教法也。...

了義經

(術語)說示究竟顯了之義之經典也。從大乘言之,則小乘總為不了義經。然大小乘經典中亦有了義不了義之別。故佛言...

了達

(術語)了悟通達事理也。法華經提婆品曰: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唐華嚴經三十七曰:了達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復然...

刀山

(界名)刀劍之山,地獄之難處也。千手經曰: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往生要集上本曰:牙如劍,齒如刀山。...

刀風

(術語)人命欲終時,有風氣,解支節如刀,名為刀風,所謂斷末魔之苦也。正法念經六十六曰:見命終時刀風皆動,皮...

刀途

(界名)三途之一。畜生道之異名。畜生為人驅逼屠殺殘害,故曰刀途。止觀一曰: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

卜經

(雜名)說占卜事之經典也。灌頂經十曰: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說卜經一百偈頌,以示百姓,決了狐疑,知人吉凶。...

卜羯娑

(雜名)玄應音義曰:卜羯娑,又作補羯娑,聲之轉也。謂除糞擔死屍等鄙賤種類也。...

三七日思惟

(故事)佛成道後三七日間,觀樹經行,思惟如何說妙法化度眾生也。法華經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

三八日

(雜語)禪剎古以每旬之三八日念誦,一月共有六日。今以上八中八下八為三八,一月作三日之念誦。見象器箋三。...

三九行因

(術語)觀無量壽經所說三業九品之行業也。...

三十生

(名數)十地有入住出三者,出生功德故云三十生。仁王經上曰:十地皆成就,始生功德,住生功德,終生功德,三十生...

三十棒

(物名)為禪家宗匠警醒學人之語,以擬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貶二意,宜依處解之。禪林類集棒喝曰:德山示眾云:道...

三十講

(行事)法華經二十八品與開經之無量義經一卷及結經之普賢觀經一卷,合為三十以三十日講之。...

三十二相

(名數)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於佛,總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出家則開無上覺。是為天...

三十二應

(術語)由觀音普現色身三昧應現之三十二身也。楞嚴經六曰: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法華經所說三十三身與此大...

三十二祖傳

(書名)一卷,清世宗御筆恭繪古德道像三十二尊又取其本傳提綱摘要作為小傳每傳又作一讚刻石大內,以備摹拓流佈。...

三十三天

(界名)梵語,忉利天Trayastri??a,譯作三十三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

三十三過

(名數)因明論理上,自宗因喻三支立量時,由種種配列次第生過誤。陳那數廿九過,天主(商羯羅主)更加四過,為所...

三十三身

(名數)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觀音由普現色身三昧示現之三十三種變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

(名數)法華經普門品記觀音現種種之身而說法。其中化現之身有三十三,說法二字有十九次。...

三十三尊觀音

(名數)二中歷三云:頌曰:不空罥索、不空勾、夜輸多羅、忿怒勾、阿魯利迦、如意輪、圓滿意願、大隨求、利樂金剛...

三十三觀音

(名數)圖畫普門品所說三十三身為三十三觀音。其典據不明。三十三觀音者: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

三十五佛

(名數)佛說決定毗尼經說犯五無間業者宜於三十五佛之邊至心懺悔。三十五佛者:一釋迦牟尼佛、二金剛不壞佛、三寶...

三十六物

(名數)人身有三十六之不淨物。涅槃經二十四曰:凡夫身三十六物不淨充滿。分為三類:一、外相十二:發、毛、爪、...

三十六禽

(術語)子丑等十二時,有鼠牛等十二獸,此一一獸中,有三屬獸,故正屬合有三十六禽獸也。各隨其時來惱座禪行者。...

三十七尊

(名數)金剛界曼陀羅之主腦也。第一根本成身會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與屬於中央大日之四波羅蜜菩薩屬於他四佛之十...

三十七尊四大輪

(名數)金剛頂十八會之第一教王會有四大輪:一、金剛界輪,三十七尊皆持金剛之印。二、降三世教令輪,三十七尊皆...

三十舍墮

(名數)尼薩菩波逸提也。...

三十二相願

(術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二十一。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三十六部神

(名數)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佛說灌頂經神咒經一),謂受三歸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將無量之眷屬守護其人...

三十七道品

(名數)又名三十七品,三十七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有三十七種。如四念處,四...

三十日秘佛

(名數)謂每月一日至三十日之緣日佛也。...

三十七尊禮懺文

(書名)金剛頂經金剛界大道場毗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內證智眷屬法身異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禮懺文之異名。...

三十七菩提分法

(名數)三十七道品之異名。四念處等三十七法為成就菩提行法之支分品類,故謂之菩提分法。...

三力

(名數)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週遍眾生界。以此偈中說三力故稱為三力偈:一...

三三品

(術語)謂淨土論所說女人,根缺,二乘之三體與名也。...

三三昧

(術語)是為舊稱,新稱雲三三摩地,譯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經謂之三空,此就所觀之理而名之。...

重三三昧

(術語)又稱重空三昧。是舉前空空三昧之一以攝他也。若各別稱之,則為重空,重無相,重無願也。一、空空三昧,羅...

密教三三昧門

(術語)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後為此觀。此三三昧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備三解脫之德也。大日經疏九曰:此真言以最...

三千

(術語)如三千諸法。一念三千。三千世界。三千威儀等是。...

三千威儀

(術語)細別比丘之威儀作法者也。大部輔注十一曰:三千威儀,約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儀(行住坐臥),合為一千,循...

三千淨行

(術語)修一念三千妙觀之淨行也。為天台宗所言。...

三千實相

(術語)三千為台宗該收一切諸法之語,三千實相猶言諸法實相也。...

三千床座

(雜語)以身為床座,遍三千世界也。大論曰: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

三千年一現

(雜語)謂優曇華也。法華經方便品曰: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文句四曰:優曇華,此...

三千佛名經

(經名)具名三劫三千佛名經。經錄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一卷,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一卷,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一卷,各...

三千塵點劫

(術語)法華經化城喻品明大通智勝佛出世久遠之劫量也。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

三千大千世界

(術語)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

三千大千世界藏

(術語)勝鬘經之語。勝鬘經寶窟中本曰:隔別故稱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為藏也。...

三大

(名數)起信論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體,名之為大乘之義理,分為三種之大義與二種之乘義:一、體大,眾生心之體性,...

體宗用三大

(名數)天台釋經題立名體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經心目立體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亦立體宗用之三...

三大部

(名數)玄義十卷,文句十卷,止觀十卷。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補註序曰:玄、文、止觀,共三十卷,時人謂之三大...

三大五部

(名數)南山律師之著書,行事鈔三卷,戒疏四卷,業疏四卷曰三大部。復加拾毗尼義鈔三卷,比丘尼鈔三卷稱為五大部...

三大五小部

(名數)天台智者之說,玄義,文句,止觀謂之三大部。荊溪悉為之作疏記。觀經疏,光明玄,光明疏,觀音玄,觀音疏...

三子

(譬喻)第一子孝順父母,且有智慧,能知世間之事,第二子不孝順父母,而亦為利根,能知世間之事,第三子不孝順父...

三五

(術語)三性與五法。唯識之法相也。...

三六九

(雜語)密法不許三六九人同入灌頂壇。大日經疏四曰:一曼荼羅中不得同時為三人六人九人灌頂,蓋如來密意,阿闍梨...

三六不共

(名數)佛之十八不共法也。瓔珞本業經上曰:三六不共,一切功德。...

三六異端

(雜語)小乘十八部之異計也。...

三六獨法

(術語)佛獨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於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謂之獨法。寄歸傳曰:獲十八獨法號天...

三不失

(名數)佛之三不護,又名三不失。觀音義疏下曰:此是聖人三業無謀而遍應一切,亦名三不失,三輪不思議化也,亦名...

三不成

(名數)晉道安淨土論所說。就淨土與穢土之土體本質而論一異,立三種不成之義:一、一質不成,如維摩經佛國品所云...

三不能

(名數)唐嵩岳之元圭,於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萬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窮億劫之事也...

三不護

(名數)大乘義章十九曰:如來之三業,純淨離過,不須防護,名為三不護。諸羅漢之三業雖淨而常須防護,方能離過,...

三不三信

(名數)梁曇鸞就念佛者立三不三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三信心不相續。是曰三不。反之則曰三信。淨土論註下...

三不善根

(名數)貪瞋癡之三毒也。新譯仁王經中曰:治貪瞋癡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種善根。智度論六曰:聞三善則喜,聞三不...

三不堅法

(名數)一、身不堅,父母所生之身,為四大假合而成,生滅無常,不可久存也。二、命不堅,人所受之壽命雖長短不齊...

三不淨肉

(名數)與三淨肉相反。見為我所殺者。聞為我所殺者。有為我所殺之疑念者。持戒之比丘,不可食此三種之肉。...

三天

(術語)佛教立三身,婆羅門亦立三身。中論疏曰:明三天者,是彼家三身。自在為本,如內法身。應為韋紐,如內應佛...

三分別

(術語)一、自性分別,對於六識現在之六境,而自性了別自境者。二、計度分別意識之散慧於不現前之事計較量度者。...

三分家

(流派)立心識三分說(即立見分,相分,自性分)之流。陳那所立。與四分家皆為唯識之正流。...

三分科經

(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由是諸經皆科三分:一、序分,起本經之...

三心

(名數)一、至誠心,真實願淨土之心。二、深心,深願淨土之心。三、回向發願心,回向所修之功德,願求往生淨土之...

三心相見道

(術語)謂真見道之後,更發後得智,以三心觀二空之理之位也。...

三止

(名數)台家對於三觀而立三止:一、體真止,諸法由因緣而生,因緣假和合之法體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緣妄想者。證...

三止三請

(故事)法華經方便品之初,先讚歎如來之二智,以諸法實相為甚深微妙欲說而止,次舍利弗代眾請說之。如此佛與舍利...

三支

(名數)因明之宗與因及喻,曰三支。宗者,所立之義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異之二...

三支比量

(術語)因明法也。以宗因喻之三分立比量也。比量者以因喻之二者,比知宗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