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清淨心

1、毫不懷疑的心。   2、沒有污染的心。   3、沒有煩惱的心。...

清淨施

佈施時心無分別,平等而施。...

清淨觀

即妙有觀。菩薩由於修養功夫,既知諸法性空,原無所得,但為了普度眾生,方便修習假觀,照察一切事物,如幻而有,...

清淨業處

憑著純善的業因所生之處,亦即淨妙的佛土。...

清淨法界

清淨本然的法界,也就是佛所證的真如境界。...

清淨覺相

正覺的真相。正覺的理體,離諸污染,故云清淨。...

清淨覺海

(喻)清淨的本覺,深廣如海。...

清信士

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清淨信心的男子,梵語叫做優婆塞。...

清信女

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清淨信心的女子,梵語叫做優婆夷。...

清涼地

(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毫無熱惱。...

清涼三昧

指斷除一切憎恨與恩愛的念頭,以使身心清涼的三昧。...

清涼國師

華嚴宗第四祖澄觀,居五台山清涼寺,唐德宗誕辰,講經內殿,以妙法清涼帝心,賜號為清涼國師。...

清虛之身

清虛就是不需要飲食來長養,其身近似虛無,身輕無處不到,沒有障礙,所以叫做清虛之身。...

漸教

由淺入深的教法,如先說小乘然後才說大乘是。...

漸次觀

天台宗三種止觀之一,即先修數息觀,漸進而修至極的實相觀。...

漸頓教

漸教和頓教。漸教是由淺入深逐漸成功的教法;頓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在天台化儀四教中,藏通別三教屬漸教,圓教屬...

理體、理性,亦即萬有永恆不變的真心實體。...

理懺

懺悔有事懺和理懺二種,事懺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對著佛相披陳過錯,理懺則是觀一切法無有自性,消滅罪惡之相。...

理論

以千差萬別之事相作討論,叫做事論,若以平等之理體作討論,就叫做理論。...

理證

1、事理二證之一,即由思想佛理而得證悟的意思。   2、教理二證之一,即舉出佛陀的聖教來作憑證。...

理修

依真理而修,如將所作善事,以三輪體空作觀,不著人、我、法相,也就是不著相而修。...

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為界內之理教,圓教為界外之理教。...

理惑

1、道理上的迷惑錯誤,如迷惑於四諦的道理是。   2、根本無明之惑,能障礙和覆蔽中道的道理,使中道的道理不...

理智

1、理是指所觀察的道理,智是指能觀察的智能,理與智合一,便叫做覺悟。   2、有漏智叫做事智,無漏智叫做理...

理禪

事理二禪之一。有漏定是事禪,無漏定即理禪。...

理障

邪見能礙正知見,障大菩提,名理障,為二障之一。...

理佛

1、法身的別名。佛三身中報化二佛為事佛,法身佛為理佛。   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眾生皆具...

理和

僧伽有理和與事和二義,生活在一起的僧伽,沒有身口意三業的乖角,叫做事和,大家共同破除見思二惑,共同證悟無為...

理性

萬有永恆不變之真性、本體。...

理體

萬有之本體。與理性同義。...

理體三寶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佛寶,佛性中,具足一切淨法,即法寶,無違諍義,即僧寶,此名理體三寶。...

理事

理與事。理指真諦,事指俗諦,亦即無為的真體為理,有為的形相為事。...

理事無礙觀

華嚴宗所立三觀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萬法,故萬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樣,這樣作觀,叫做理事無...

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稱,法性的理體,本來具足三千之諸法,為理具,依緣而生起,為事造。...

理具三千

謂宇宙萬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諸法。...

琉璃王

舍衛國波斯匿王的兒子,嗣王位後,便率兵消滅迦毗羅衛國的釋種,涅槃經叫他琉璃太子。...

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覆蓋行者的清淨心,使善心不能生起。...

纏愛不舍的意思,如愛著,執著,貪著。...

著我

在五蘊假合的身上,執著有一個實我。...

著法

在因緣生的事物上,執著有事物的實體存在。...

穢土

污穢的國土,即凡夫所住的娑婆世界。...

穢身

污穢的身體,即凡夫的身體,因凡夫的身體污穢不淨。...

第一義

指至高無上的義理,亦即非空非有、真空妙有的中道至理。...

第一義空

指大乘至極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與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則連空亦空,為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

第一義諦

二諦之一,又名真諦、聖諦、勝義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供養

第一等的供養。大寶積經說:若以名花好香,幡蓋瓔珞,衣服妓樂,讚歎供養如來,如是不名第一供養;若人得聞經法,...

第二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一來果。...

第二能變

末那識的別名。把八識分為三種,第八阿賴耶識為初能變,第七末那識為第二能變,其餘六識為第三能變。心識對於所變...

第三地

把見諦以上的菩薩的階位分為十地,第三地就是發光地。...

第三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不還果。...

第三禪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三禪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第四禪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四天,也就是色界之最高處。...

第五大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風四大,四大之外,無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無實的意思。...

第六天

欲界天共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於第六,故名第六天。...

第六陰

五陰之外,無第六陰,第六陰者,有名無實的意思。...

第七識

又名末那識,為我法二執的根本。...

第八識

即阿賴耶識,華譯為藏識,因它能含藏諸法的種子。...

第十八願

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十念必生願,其願曰: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

維摩

維摩詰的簡稱,華譯為淨名,淨是清淨無垢之義,名是聲名遠揚之義,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自妙喜國化生在此世上,...

維摩經十喻

維摩經方便品對人身之無實有十喻:一是身如聚沫,二是身如泡,三是身如焰,四是身如芭蕉,五是身如幻,六是身如夢...

菩薩

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菩薩的意思,還有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開士...

菩薩行

菩薩自利利他圓滿佛果的大行,也就是佈施等之六度。...

菩薩乘

又名大乘,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萬行圓滿自他二利以達到佛界的教法。...

菩薩戒

發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其戒相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這是出家菩薩戒;若依優婆...

菩薩藏

大乘經的總稱,為二藏之一。法華、華嚴等一切大乘經中,含藏大乘菩薩修因證果的方法,故名菩薩藏。智度論說,佛滅...

菩薩比丘

內秘菩薩之行,外現聲聞比丘之相。...

菩薩低眉

(喻)慈祥的樣子。若樣子面容很可怕,則叫做金剛怒目。...

菩薩聖眾

菩薩有未斷惑者為凡夫菩薩,初地以上已斷幾分之惑者是菩薩聖眾,又叫做聖眾菩薩。...

菩薩四無畏

菩薩教化眾生時,有四種的無畏,即   一、總持不忘,故說法無畏;   二、盡知法樂,知眾生根機心性,故說法...

菩提

華譯為覺,是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的大智慧。舊譯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

菩提分

1、佛陀從四諦的道諦中,開示出三十七種修習基本聖道的法門,叫做三十七道品,又叫做三十七菩提分法。   2、...

菩提樹

原名畢缽羅樹,因釋尊在此樹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樹。...

菩提心

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菩提心戒

以菩提心之自性清淨為戒,是三昧耶戒的別名。...

薩埵

1、華譯為有情,或眾生。   2、菩提薩埵的簡稱。...

薩婆若

華譯為一切種智,就是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

薩迦耶見

華譯為我見,即執著五蘊假合而有之身為實我之見,亦即五見中之身見。...

虛空

虛與空。虛與空都是無的別名。虛無形質,空無障礙,故名虛空。...

虛空藏

菩薩名,因此菩薩含藏一切的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

袈裟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因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

袈裟五德

悲華經中說,釋迦佛以前在寶藏佛之前,誓己成佛時袈裟有五德,即   一、或犯重邪見之四眾,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

袈裟十利

一、覆身離羞恥而具慚愧;   二、離寒熱蚊蟲;   三、示沙門之相,見者歡心,離邪心;   四、是人天寶幢...

袈裟十二名

一、袈裟;   二、道服,修道者的衣服;   三、出世服,出離世俗者的衣服;   四、法衣,如法的衣服; ...

真實不虛的道理的意思,如世俗虛妄的道理,叫做俗諦,涅槃寂靜的道理就叫做真諦。...

諦閑

(1858-1932)清末民初高僧,為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浙江黃岩人,俗姓朱,名古虛,號卓三,曾於南京設立...

闍陀伽

又作闍多伽,華譯為本生經,即佛說自身過去所經歷的事蹟的經文,為十二部經之一。...

閻王

即閻羅王,又譯作琰魔王,若譯義為雙世,言其苦樂並受。又為雙王,言兄妹二人並為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據法苑...

閻浮提

華譯為贍部洲。閻浮是樹名,譯為贍部,因為此洲的中心,有閻浮樹的森林,因此樹的緣故,稱為贍部洲,贍部洲就是我...

閻魔卒

呵責墮落於地獄的罪人的獄卒。...

隨眠

1、依小乘有部的宗義說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隨逐眾生,而且它幽微難知猶如睡眠,故名。   2、依大乘唯識的宗...

隨類

佛菩薩隨著眾生的種類而現形垂教。...

隨類不定

佛菩薩為了濟渡眾生,而示現不一定的身體。...

隨類應身

隨著眾生的種類和根機,應現種種之身去化度。...

隨喜

1、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   2、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

隨喜功德

隨順他人的歡喜,成為自己的歡喜,或見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歡喜,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樣,盡力去助他成功,...

隨緣不變

雖隨千差萬別的機緣,但本體不變。二種真如之一。...

隨煩惱

由煩惱心所衍生出來的心理狀態。隨即衍生、滋生的意思。在大乘百法中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煩惱,隨逐於心,隨心而...

鹿苑時

天台宗所立五時之一。佛在菩提樹下說華嚴經之後,便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去對五比丘說阿含經,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

鹿野苑

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羅奈國,是佛最初說四諦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悉地

三密相應而成就妙果,梵語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