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四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海意!我今復以喻明斯義。譬如世間,或有二人:一被金剛堅固甲冑,入於大火熾焰聚中;一被枯草而為甲冑,入於大火熾焰聚中。海意!於汝意云何?彼二人中,何人為火所焚?何人不為火焚?」

海意白佛言:「世尊!若被金剛甲冑之者,雖入大火熾焰聚中,以其堅固甲冑能善作護,是人不為火焚。世尊!若被枯草為甲冑者,入大火中,是人決定為其所焚。何以故?為彼枯草於熾焰中力無能護。」

佛言:「海意!彼身所被金剛甲冑入大火中不為焚者,即是菩薩,常以大慈大悲而為甲冑,內心堅固金剛力護解脫眾生,所緣誓願曾不棄捨,雖常觀察一切法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入於空寂三摩地中,而常超越聲聞、緣覺正位,不求得果。於彼定中,雖受勝味而不嗜著,還從定起;從定起已,嚴淨佛土,成熟眾生,圓滿佛智。海意!彼以枯草而為甲冑入大火中為所焚者,即是聲聞乘人,於諸行中而生怖畏,復觀三有熾然不息,棄捨眾生遠離大悲,於寂靜三摩地中,生味著已,無所容受。若復不得第八果證,能起是定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聲聞乘人於其福行、罪行、不動行中不能修習;諸菩薩者,能於無量福智行中修習成熟,不於中間取證實際,畢竟圓滿一切佛法。海意!是故菩薩於空、無相、無願、無作法中,常生大火熾焰之想,雖於此法審伺察已,而復於是法中起智善行,終不取證實際,是故諸菩薩不成熟善根不應修習。

「海意!菩薩成熟善根者,謂於甚深佛法之中如理修行,不於中間取證實際,此即名為成熟善根。何故如是?以彼菩薩俱為成熟大乘之法,漸向、漸入、漸復增勝,非餘乘法而成熟之。海意!如陶家輪,日光未照,未成熟時,但是壞模,無有諸器用之名;後成熟已乃可得彼器用之名。菩薩亦復如是,雖復廣多修諸善根,若不迴向於一切智,即不能得波羅蜜多之名;若復迴向一切智者,乃得波羅蜜多之名。海意!又如妙好真金,未經工作,即不能得莊嚴具名,但名真金;若經工作得成熟已,乃可得諸莊嚴具名。菩薩亦復如是,所修善根,若不迴向於一切智,即不能得波羅蜜多之名;若復迴向一切智者,乃得波羅蜜多之名。海意!以是緣故,而諸菩薩常當運發廣大之心成熟諸善,隨所成熟諸善根已,即當迴向於一切智。以其迴向一切智故,菩薩當於甚深法中如理修行,不於中間取證實際。」

爾時,海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者難作能作,善能防護諸有過失,於所作中不生過染。世尊!若諸菩薩具於善巧方便之者,即能迴向。所以者何?菩薩有方便故,雖入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中,而不為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過失所著。彼具善巧方便而能現諸所作,不墮無作見中;善住諸法平等之性,若有趣向邪定聚中諸眾生類,菩薩為說正定聚法。而彼菩薩為令圓滿眾生願故,自亦不住正定聚中。」

佛告海意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於一切處,常應修習善巧方便。何以故?海意!善巧方便者,即是菩薩菩提。若無善巧方便,即不成菩提。譬如世間於一器中置三種色:一者、青色;二者、赤色;三者、黃金色。是三種色,同一器中染三種衣:一者、毳衣染其青色;二者、[疊*毛]衣染其赤色;三者、無價上妙天衣染黃金色。彼三種衣,於一器中,從彼染師所治事已,隨諸意樂皆得妙色,須青得青,須赤得赤,須黃得黃,然其染器曾無分別。海意!其染器者即是空、無相、無願。有三種人合一器中者:一、聲聞乘人;二、緣覺乘人;三、大乘人。是三種人,隨諸作用如心所樂,各隨所應皆取智色,而彼空、無相、無願之器,曾無分別。彼毳衣者,當知即是聲聞乘人;[疊*毛]衣即是緣覺乘人;無價天衣即是安住大乘之人。海意!汝觀諸法無有實性,無作者性,無我性,無人性,無眾生性,無壽者性,無主宰性,隨欲所生,生已聚集,無所覺了,亦無分別。海意!若能解了此諸法生,即諸菩薩於諸法中無有少法而生懈倦。若得如是知見清淨,諸所作中亦無饒益無不饒益,即能如實了知諸法平等之性。如是如實了知諸法平等性已,常不棄捨大悲之鎧。

「海意!譬如世間琉璃珠寶,自體瑩潔淨無瑕翳,置塵穢中經於千歲;過千歲已取之治事,去其塵穢滌浣清淨,依然瑩潔離諸瑕翳。菩薩亦復如是,了知眾生心之自性,本來清淨明澈潔白,但為客塵煩惱之所覆蔽。菩薩觀已,即作是念:『眾生心性本來清淨,但為客塵煩惱之所覆蔽,而彼煩惱實無所住。眾生橫起虛妄分別,我當為彼諸眾生類宣說斷除煩惱之法。起無懈心,於眾生所轉復增勝運心,普令皆得解脫。』又復思惟:『此諸煩惱能壞眾生諸有力勢使令劣弱,此諸煩惱能令眾生於無實煩惱中虛妄分別,若能如實深固作意如理伺察者,彼即不為煩惱所動。如所伺察已,即彼煩惱不復和合。若與煩惱不和合者,斯即為善。又復我今若與諸煩惱合,云何能為煩惱繫縛諸眾生等宣說斷除煩惱之法?故我今時不與諸煩惱合,應為煩惱繫縛眾生說斷除法。然我欲為化度眾生於輪迴中令諸善根相續不斷,亦復應當與煩惱合。云何名為於輪迴中與煩惱合相續善根?所謂勤求福行而無厭足。』菩薩作是思惟已,於三有中故現受生,願值諸佛誓度眾生而無懈倦護持正法,諸所施作勇進無退,常生法欲,永不棄捨波羅蜜多勝行。海意!此即名為於輪迴中與煩惱合相續善根。菩薩當於是中,雖合煩惱不為煩惱過失所染。」

海意白佛言:「世尊!今說善根,何緣故說諸煩惱邪?」

佛言:「海意!菩薩了知此如是等諸煩惱法與三界合,從煩惱中出生三界。而彼菩薩具善巧方便故,積集善根緣力與三界合,此即名為諸有善根與煩惱合。以其三界合故,即不復心生諸隨煩惱。海意!譬如世間有大長者唯有一子,慈育憐慜深加愛念。時彼童子愚小無智,於穢井邊而為戲舞,以幼稚故忽墮井中。爾時其母及彼親族,俱見其子墮穢井中,見已憂愁,競前觀井深不可測,徒極悲苦,無能為計入其井中,雖痛愛子不能救拔。是時其父知已奔至,見彼童子墮穢井中,臨視哀惱蒼惶旋轉,深愛此子不生厭捨,即設方計入其井中,善為救拔令子得出。海意!當知彼穢井者,即是三界;其子即是一切眾生,菩薩觀於一切眾生如一子想;童子之母及親族者,即是聲聞、緣覺乘人,見諸眾生墮輪迴中,見已雖復心懷憂惱,無有方便而為救拔;彼大長者即是菩薩。而諸菩薩雖以無垢潔白清淨之心住無為法,然復和合三界所修之行化度眾生。海意!此即菩薩大悲之行,菩薩畢竟自能解脫諸纏縛已,而復於其三有之中示現受生,具善巧方便勝慧所攝,己之煩惱無復有礙,能為一切眾生宣說斷除煩惱纏縛之法。」

海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者難作能作,能以無垢潔白清淨之心,於輪迴中不生厭棄。如其所說甚深之法,如理伺察不住無為,不求果證。」

佛言:「海意!此菩薩者,所修正道與禪支合,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及善巧方便。海意當知!若諸菩薩無垢潔白清淨心者,此即般若波羅蜜多。於輪迴中不生厭棄,示現受生化度眾生,此即善巧方便。

「復次,海意!若諸菩薩於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一切法中如理伺察者,此即般若波羅蜜多。若復發起大悲現前之心,不住無為,不求果證,此即善巧方便。

「復次,海意!若諸菩薩善住三世平等法故,即無有少法見種種相。若彼法界平等,即眾生界平等。若眾生界平等,即涅槃界平等。若涅槃界平等,即法界平等。若能入此法界平等性中,所入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若復能入一法界,了知眾生界,不證涅槃界,是故不捨眾生界,不住於法界,不取於果證,此即善巧方便。

「復次,海意!若佈施清淨此即是慧;若迴向清淨即是方便。若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清淨此即是慧;若迴向清淨即是方便。以要言之:一切善根清淨此即是慧;迴向清淨即是方便。」

海意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薩善根清淨?何者是迴向清淨?何者是慧清淨?何者是方便清淨?」

佛言:「海意!菩薩善根清淨者,為離我、人、眾生、壽者之見,然後積集諸有善根。迴向清淨者,謂於空、無相、無願法中,成熟善根迴向菩提。慧清淨者,謂於一切眾生初、後根性智悉了知。方便清淨者,善為一切眾生如應說法。

「復次,海意!又善根清淨者,雖於諸有諸趣示現受生而無依止,然後積集諸有善根。迴向清淨者,謂離一切聲聞、緣覺作意,善攝諸乘所有善根,悉用迴向大乘法中。慧清淨者,普為斷除一切煩惱種子習氣。方便清淨者,謂欲化度諸眾生故,先同其事,後為教示大乘之法。

「復次,海意!又善根清淨者,所謂菩薩舒其寶手,普施無盡一切受用。迴向清淨者,謂以一切眾生,一切學、無學人,一切緣覺,一切菩薩,及一切佛諸有善根,普用收攝入迴向中。慧清淨者,所謂任持諸佛所說,悉以陀羅尼印印之,其所任持而無壞失。方便清淨者,謂以無斷辯才、無礙辯才,為諸眾生善說無誑之法,令諸眾生悉得歡喜。

「復次,海意!又善根清淨者,謂於生生之中,常不捨離大菩提心。迴向清淨者,謂不忘失大菩提心,以諸善根悉用迴向於一切智。慧清淨者,謂善知安住大菩提心而為根本。方便清淨者,謂於菩提心住平等故,為他教示菩提之法。」

爾時,海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諸善巧方便是菩薩菩提,般若波羅蜜多清淨,一切處通達,皆是菩提,無有少法非菩提者。何以故?世尊!若了一切法平等性,即是菩提。是故諸菩薩勿於菩提生極遠想,菩薩於諸法中若六塵境來為障礙,爾時應當如實覺了,即是菩提。若諸菩薩如是解者,即得善巧方便清淨,及般若波羅蜜多清淨。」

爾時,世尊讚海意菩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菩薩具善巧方便及般若波羅蜜多清淨者,於諸法中若六塵境來為障礙,爾時應當如實覺了即是菩提。海意!以是緣故,諸菩薩者應如是知。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四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海意!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無等比劫數之前,彼時有佛出現世間,名無邊光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善變化,劫名光味。以何緣故,彼佛如來名無邊光照?以彼世尊初坐菩提場,未證一切智,居菩薩位,爾時身放種種色光,是光普遍十方無量阿僧祇出過算數諸佛剎土皆悉照曜,而彼一切佛剎之中所有一切不退轉菩薩,及一生補處菩薩,見彼菩薩坐菩提場,見已即各向彼菩薩,散擲妙花。其所擲花,以佛威神力故,皆悉向彼菩薩身聚。而一一花,於彼善變化世界之中,廣大積集高七人量。以是緣故,建立彼佛及光味劫如是名字。海意!彼劫之中有十四俱胝如來出現世間,而彼善變化世界,具大威神安隱豐樂。一切天人眾多熾盛,國土廣遠,有九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大洲,彼一一洲縱廣八十四百千由旬,一一百千由旬有八萬四千州城,一一州城有八萬四千縣邑聚落,一一城中各有十俱胝那庾多百千人民而共居止,一一縣邑各有八俱胝人民居止。彼世界中人民富盛尚爾許數,何況大威德諸天、龍、鬼。又彼世界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胝迦寶。又復彼土隨意所念,飲食,衣服,莊嚴具等自然充足。又彼人民無我、我所。

「海意!彼無邊光照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壽量十中劫,有三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諸聲聞眾,一千二百俱胝菩薩摩訶薩眾。有一王城名善清淨,是彼世尊本所生地。彼佛出王宮已,別止一城,其名樂生。而彼樂生大城之中,有轉輪聖王,名善淨境界,統王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女寶、摩尼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如是七寶王之受用。海意!彼善淨境界王,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深心具足,於一切眾生起無障礙心。王有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宮嬪婇女,端正殊妙如天女相。是諸宮女,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善淨境界王,延請世尊無邊光照如來及菩薩、聲聞大眾,經二中劫而伸供養,如法清淨離諸過失,依沙門法所應受用,衣服、飲食、病緣、醫藥、坐臥具等,一切供給。其王為佛世尊別立精舍,清淨嚴潔縱廣百千由旬,琉璃珠寶而為其地,七寶牆界重重間作,處處皆用赤旃檀香及烏囉娑旃檀之香間為其柱,巧妙殊特與天宮等。次復安布十千樓閣,命諸菩薩、聲聞大眾次第安止。海意!彼善淨境界王,諦奉彼佛清淨之法,受持五戒精修梵行。與宮嬪眷屬,經二中劫,承事供養彼佛世尊。過二中劫已,其王即與諸眷屬俱,詣彼無邊光照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七匝,退住一面。

「爾時,善淨境界王白無邊光照如來言:『世尊!云何菩薩於大乘中得不隨他信?云何菩薩雖復趣向最勝之道而無我相?云何菩薩善能安住無動無不動慧?云何菩薩得方便慧清淨?云何菩薩得久遠觀察不斷根本?云何菩薩於六塵境界雖復增長而無放逸?云何菩薩能於甚深義理之中不生驚怖?云何菩薩得名真實菩薩?』

「時彼無邊光照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告善淨境界王言:『大王!諦聽,諦聽!極善作意,今為汝說。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於大乘中不隨他信。何等為四?一者、從勝解出生故信出世聖法;二者、勇勐不退故勤行精進化度眾生;三者、善觀察故起神通智作諸遊戲;四者、智隨知法故於一切法起抉擇相。大王!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於大乘中不隨他信。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趣向最勝道而不生我相。何等為四?一者、不著禪味而心業調暢;二者、不著己樂施於他樂;三者、成大慈行安住大悲;四者、得廣大信解,能起最上最勝樂欲。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趣向最勝道而不生我相。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安住無動無不動慧。何等為四?一者、內心遠離諂誑;二者、內心清淨具善方便;三者、深心方便而不退轉;四者、深心不捨所行。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善住無動無不動慧。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得方便慧清淨。何等為四?一者、雖觀一切法無我,而常以其四攝之法化度眾生。二者、雖知一切法不可宣說,常以音聲、文字為諸眾生演說法要護持正法。三者、雖觀諸佛法身,而常信解一切如來功德,成辦相好精進無懈。四者、雖觀一切佛剎空寂,而常嚴淨佛土勤行不息。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方便慧清淨。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久遠觀察根本不斷。何等為四?一者、能善觀察菩提道場,以菩提心不捨離故。二者、善觀佛智,自智無著故。三者、善觀轉妙法輪,隨所聞法皆能為說不懈倦故。四者、善觀大涅槃法,而不厭離生滅法故。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久遠觀察根本不斷。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於六塵境界雖復增長而無放逸。何等為四?一者、為轉輪聖王化度人民,善觀諸行無常,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二者、為帝釋天主化諸天眾,善觀諸行是苦,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三者、現作魔王化諸魔眾,善觀諸法無我,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四者、為大梵王化諸梵眾,善觀涅槃寂靜,雖復六塵境界增長而無放逸。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於六塵境界雖復增長而無放逸。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於甚深義理不生驚怖。何等為四?一者、親近真實善友。二者、於善友所相續無間,開示甚深佛菩提法。三者、於如是等甚深經典,乃至多百由旬,亦往聽受抉擇其義。四者、如所聞法,起慧推求,但依於義不依於文。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於甚深義理不生驚怖。大王!有四種法,若諸菩薩能具足者,即得名為真實菩薩。何等為四?一者、勤行精進修諸波羅蜜多;二者、趣大悲心勤行化度一切眾生;三者、以精進力,勤行圓滿一切佛法;四者、能於無量生死之中,勤行攝化不生疲倦,復能積集福智勝行。如是四法,菩薩若具足者,即得名為真實菩薩。』

「海意!彼無邊光照如來,說如是等四種法門時,彼會之中有十千俱胝那庾多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俱胝那庾多百千苾芻,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彼王太子妃主宮嬪,皆得柔順法忍;其善淨境界王,得利順法忍。彼王即時心大歡喜悅懌踴躍,即以王之一切所有諸妙受用,持獻彼佛。時彼無邊光照如來,告善淨境界王言:『大王!汝已捨諸所有獻佛如來,汝宜於我最上法中淨信出家舍於非家。何以故?大王!若於如來最上法中淨信出家者,有大威力得大稱讚。大王當知!出家菩薩得二十種廣大善利,是即圓滿彼一切智無上勝利。何等為二十?一者、棄捨王之所有富貴受用,得無我、我所大利;二者、樂出家已而能出離煩惱大利;三者、被服袈裟得心無雜染大利;四者、於其聖種生歡喜已即能圓具長養大利;五者、修行頭陀功德斷除多欲得離染大利;六者、戒蘊清淨已生天人中得斯大利;七者、不捨菩提心得圓滿六波羅蜜多大利;八者、居寂靜處得離憒閙大利;九者、心無愛著得思惟法樂大利;十者、修習禪支得心調暢大利;十一者、勤求多聞得大慧大利;十二者、離諸慢故得大智大利;十三者、少求少事故得抉擇聖法大利;十四者、於一切眾生心平等故得大慈大利;十五者、起解脫一切眾生心故得大悲大利;十六者、不惜身命故得護持正法大利;十七者、心輕安故得神通大利;十八者、常念佛故(此下合有一句得大利文,梵本脫落);十九者、常所伺察深固法故得無生法忍大利;二十者、積集一切勝功德故速成一切智大利。大王!此如是等二十種法,是即出家功德勝利,諸出家菩薩不為難得。是故大王!汝今宜應於最上法中淨信出家。』

「海意!時彼世尊,為善淨境界王如應教授。王出家已,其王即捨一切所有,於王勝福乃至厭離,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苾芻相。其王於彼世尊法中,淨信出家已,王諸宮嬪亦隨出家,太子妃主而亦出家,乃至國境之中所化庶民,有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人眾,悉隨出家,皆發精進勤求善法。海意!汝且觀是諸佛誠言,能生淨信,一切福行與諸眾生而為依止。彼善淨境界王既出家已,後復與諸出家眷屬,同詣無邊光照如來所,到已作禮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教授於我,當如佛言堅固修行,令我於諸國土之中不空受食。』

「爾時,彼佛告善淨境界苾芻:『汝從今已往,名字苾芻,墮苾芻眾,應當於自境界清淨所作,及自境界深固伺察,隨所伺察如理而住。何名自境界?謂六塵境來為障礙,汝於爾時、應當如實現前覺了諦觀菩提,應於菩提起深遠想,勿起近想。』時善淨境界苾芻,承彼世尊如所教授已,深固志意不生放逸,求離煩惱如理修行,於自境界如實伺察。復云何是深固伺察?所謂眼境界即空境界,空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空境界即佛境界;如是耳、鼻、舌、身、意境界即空境界,空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空境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無相境界,無相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相境界即佛境界;乃至意境界即無相境界,無相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相境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無願境界、無作境界、無生無起境界,無起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無起境界即佛境界。海意!彼善淨境界苾芻,聞所說已,即入是法中,乃得身心堪任調暢。是故能修欲勤心慧四種神足,不久能起五種神通,一心專注而不放逸,得入總攝一切言義陀羅尼門。」

爾時,佛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汝今應當勿生疑念,彼時善淨境界苾芻,捨轉輪王最勝之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者,豈異人乎?即汝身是。彼時隨王出家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苾芻者,豈異人乎?即此會中隨汝海意同來聽法菩薩眾是。」

當佛世尊說是往昔因緣時,此大會中有一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五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海意!若諸菩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修學汝等大士諸所施作。菩薩不應但修捷語利辯,應當如說亦然能行。云何是菩薩如說不能行?海意!謂若菩薩雖具辯慧,而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而作是言:『我當成佛已,普召一切眾生,廣行法施,令諸眾生得法滿足。』然此菩薩,不能勤行修習多聞,亦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虛誑一切眾生;此即是為如說不能行。海意!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佛已,普召一切眾生,廣行法施,令諸眾生得法滿足。』時彼菩薩而能勤行修習多聞,亦復積集諸善菩提分法,此即是為如說能行。

「海意!又復如說不能行者,譬如世間若王、若臣普召國中一切人民,欲餉美膳悉令飽滿,而不備辦所須飲食,虛誑國中一切人民。是諸人眾既誤所食,各於異處求以食之,心懷恚恨呵責而出。海意!菩薩亦復如是,願為一切眾生未度者令度,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槃者令至涅槃;而彼菩薩雖有是願,而不勤修多聞,亦不積集諸善菩提分法,此即是為如說不能行。彼菩薩者,虛誑天人世間,賢聖呵毀亦復嫌棄,安立諍訟而不能為大智之主,不能畢竟圓滿誓願。海意!若欲發起最極難得最上大智,應當於彼無上大乘不生懈退。是故當知!菩薩不應但以語言虛誑一切天人世間。

「復次,海意!諸菩薩者,或有人來求請說法時,彼菩薩即當隨言:『我為汝說如是之法,以如是法化度於汝,乃至棄捨己身亦不吝惜。』而是菩薩即不虛誑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汝應當知。復次,海意!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之前,有一師子獸王,名不壞身,處於深山岩窟之中,常行慈心,視護一切眾生,但以草葉、花果而為所食。時彼岩中有二獼猴雄雌共居,後生二子,欲有陀行,乃以其子付託獸王而為守護,付已他行。有一鷲王名曰利見,飛處空中忽然至地,搏取猴子旋轉於空。時師子王見其被搏,即向鷲王,說伽陀曰:

「『奇哉鷲王汝知我,  放捨此二獼猴子;
  我此守護令無畏,  與彼歸趣勿生害。』

「爾時,鷲王即說伽陀答師子王曰:

「『獸王若能捨己身,  我當捨此二猴子;
  我處空中此為食,  無食居空何所為?』

「師子獸王又復答曰:

「『我寧捨身與汝食,  汝今速放此二猴;
  我願視護至菩提,  智者應無虛妄語。』

「於是師子獸王說伽陀已,深心堅固而無虛妄,將捨其身。

「爾時鷲王見是事已,嘆未曾有,說伽陀曰:

「『世間性命為滋長,  能捨己身為護陀;
  我今捨此二猴子,  令汝久住修法行。』

「海意!汝今當知!彼時不壞身師子王者,勿起異見,即我身是。雄獼猴者,大迦葉是。雌獼猴者,賢護苾芻尼是。二獼猴子者,今羅睺羅及阿難是。利見鷲王者,善愛苾芻是。以是當知!菩薩摩訶薩寧捨己身,終不棄捨為他作護,此即圓滿如說能行。

「復次,海意!又云何是如說能行顯明之相?所謂菩薩如說佈施,即當棄捨一切所有,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持戒,即當成辦一切戒學及頭陀功德,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忍辱,即於忿恚諸有過失皆悉斷除,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精進,即當於諸善法勤求修習,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禪定,即當修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智慧,即當分別一切章句,起善巧智辯才決定,如所顯示,此名能行。以要言之,乃至菩薩如說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即當斷除一切不善之法,勤求修習一切善法,如所顯示,此名能行。菩薩如說質直,即當無諸諂誑虛妄,此名能行。如說方便,即當開示方便之門,此名能行。如說勤勇,即當策勤離諸懈退,此名能行。如說深心堅固,即當離著趣向勝道,此名能行。如說誓願,即當畢竟圓滿諸願,此名能行。如說聞持,即當如聞而善修習,此名能行。如說積集善行,即當身心俱無懈倦,此名能行。如說離慢,即當圓滿勝智,此名能行。如說積集戒行,即當於戒無所缺漏,此名能行。如說初發心位,即當成辦菩薩勝行,此名能行。如說無生法忍之位,即當進趣不退轉地,此名能行。如說一生補處之位,即當進向坐菩提場,此名能行。如說堅固積集,即當現證一切智果,此名能行。如說轉妙法輪,即當於三寶種使令不斷,此名能行。海意!如是等法,是為菩薩如說能行。」

當佛世尊說是如說能行法時,會中有五千菩薩,悉得無生法忍。

爾時,有一菩薩,名蓮花莊嚴,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諸佛如來以如說能行故,即得一切最上佛法。世尊!如佛所言修行,是即如說能行。」

佛言:「善男子!汝知修行法不?」

菩薩白佛言:「我知。世尊!」

佛言:「善男子!隨汝樂說修行之法,汝今當說。」

菩薩白佛言:「世尊!修行者,如佛所說,即一切法平等。平等知已,於正位中,以善巧智而不取證三摩缽底,此為菩薩正所修行。」

山王菩薩言:「世尊!我亦樂說修行之法。」

佛言:「善男子!隨汝意說。」

菩薩白佛言:「世尊!無所修是修行。何以故?菩薩觀一切法都無所得,若有所修而非修行,此即是為正修行。」

功德光照王菩薩言:「世尊!心若隨流乃識有所轉,何名修行?若菩薩識心於一切法無住,彼即無有少法可住。若無少法可住,彼即是為正修行。」

高炬王菩薩言:「世尊!無所樂是為修行,無所厭是為修行。世尊!菩薩於一切法中,無高無下,是故無有少法而可樂厭,此即是為正修行。」

日藏菩薩言:「世尊!若有所依即有所轉,若無所依即無所轉。菩薩以無依止、無動轉故,即於一切法無所動搖,此即是為正修行。」

勇勐心菩薩言:「世尊!心者世間所行,世間馳流。若菩薩於一切心得無心者,即無所思亦無分別,此即是為正修行。」

愛見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所知皆悉是苦。若菩薩於一切所知得醒悟者,即無所知亦無所取,是故不入滅受想定,不捨眾生不失大悲,此即是為正修行。」

香象王菩薩言:「世尊!愚夫異生荷諸重擔,起於五蘊深重之見。若菩薩了知五蘊得輕利者,即捨諸重擔,復能為諸愚夫,宣說棄置五蘊重擔之法,是故無有少法起真實想,了知諸法無生無滅,此即是為正修行。」

持世菩薩言:「世尊!正所行是修行,非邪惡所行,菩薩應當修正方便。云何是正方便?謂一切法平等性智,虛空等故,此即是為正修行。」

堅固意菩薩言:「世尊!若菩薩有慧方便智,即無生而生,無起而起,於生滅中亦無所住,此即是為正修行。」

吉祥峯王菩薩言:「世尊!若菩薩觀一切法自性寂滅,即不棄捨大悲之鎧,見諸勤力不虛果利,此即是為正修行。」

無礙光菩薩言:「世尊!若有所行之跡,是為魔事,若為魔事即非修行。若無所行亦無所住,而彼諸魔伺不得便,乃能超越諸惡魔道,此即菩薩真實修行。」

勤精進菩薩言:「世尊!若有少法樂欲成辦,彼即虛其勤力,以一切法無所成辦故。是中若有智及所知,即非無意,此即是為正修行。」

滅惡趣菩薩言:「世尊!若有種類分別所行,何名修行?無種類,無分別,是為修行。彼無種類、無分別,即心自性。若能了知心自性者,此即是為真實修行。」

善思而思菩薩言:「世尊!菩薩隨入一切眾生心,彼隨入已,即了一切眾生心而無心。此中無心,智所入故,此即是為正修行。」

寂意菩薩言:「世尊!近寂是為修行,非近寂是為修行。菩薩於其大寂遍寂近寂諸心所緣,若增若減悉無造作,離增減故平等覺了,此即是為正修行。」

導師菩薩言:「世尊!菩薩發起善根,是正修行。若有所成,即非發起善根。何以故?菩薩發起福行,即是發起智行。福平等故即智平等,智平等故即福平等。福、智平等故即菩提平等,菩提平等故即一切法平等,此即是為正修行。」

嬉戲王菩薩言:「世尊!一切法無分別,是為修行。若菩薩了知一切法法界普攝已,即無有少法若離若合,此即是為正修行。」

善思義菩薩言:「世尊!諸法依義不依於文。若菩薩解了義故,即於八萬四千法蘊,慧能受持讀誦解說,然於真實不可說義中無所動轉,此即是為正修行。」

清淨意菩薩言:「世尊!深固心是為修行。菩薩深心具足,即非語言記說,最上所得。但修真實正道,觀彼真實道亦無去、無來,此即是為正修行。」

畢竟無垢思惟菩薩言:「世尊!如有垢之衣濯令清潔,無垢之衣其何滌邪?菩薩亦復如是,不以本來清淨之心,如實伺察使令清淨。若復菩薩,一切心垢煩惱本不轉者,彼即清淨。若如是清淨,此即是為真實修行。」

海意菩薩言:「世尊!菩薩為善知識所攝受者,即少歷辛勤能成正行。何以故?若菩薩力,不能超越諸魔事者,當知彼為諸惡知識之所攝受。若力能超越諸魔事者,當知彼為諸善知識之所攝受。世尊!是故菩薩若欲超越諸魔事者,應當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菩薩為善知識所攝受故,即少歷辛勤能成正行。」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善男子!汝知魔事不?」

海意白佛言:「世尊!我知魔事。」

佛言:「海意!隨汝意說,令諸菩薩聞已,即能超越摧伏諸魔外道,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於是海意菩薩而白佛言:「如世尊勅當說魔事,唯願世尊,威神建立。世尊!所謂魔事,有十二種。何等十二?

「一者、菩薩行佈施波羅蜜多時,以非愛物而行惠捨。其心樂欲,以可愛物而行惠捨。心不樂欲,人不樂之物而固與之,人所樂之物而不與之。於所施物起種種想,於所與人起種種想。此為菩薩行佈施時第一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持戒波羅蜜多時,若見彼於善法戒行律范軌式而能具足,乃至小罪猶懷大懼,淨命自資堅持戒行,諸沙門婆羅門,即當親近尊重。見破戒人呵毀恚怒,於彼之前,自恃戒德譭謗於他。此為菩薩持戒之時第二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忍辱波羅蜜多時,欲成忍行,身雖能忍語不能忍,心生瞋恚。見有力人於彼即忍,見劣弱人於彼不忍。復於有力人前顯示忍力,於劣弱人前現瞋恚相。彼如是即忍,彼如是不忍。何等處可忍?何等處不忍?若行忍處起憍倨心,於不忍處不速懺悔,此為菩薩行忍辱時第三魔事。

「又復,世尊!菩薩行精進波羅蜜多時,發起精進,化度聲聞、緣覺乘人,亦復化度大乘中人。但為聲聞、緣覺乘人,相續說法。返以大乘之法化諸愚人(此下據梵本標列文義次第,於海意菩薩說十二種魔事中止有上三段半,少下八段半。於佛說十種破魔法門中,止有下四段,闕上六段,既梵本脫落,無以補之)。此為第六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一切法自性無染,以無染相,化度染污眾生。此為第七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一切法自性無生無起,以無生無起相,為諸眾生宣說斷除生、老、病、死之法。此為第八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諸法自性同於一味而無差別。以同一味無差別相,建立三乘各為說法,令諸眾生亦不捨離大乘意樂。此為第九破魔法門。

「復次,海意!若菩薩心意識雖無所依著,而常不忘失大菩提心。雖離諸發起,然不捨離解脫一切眾生之心。雖超越諸行,而亦成辦菩薩勝行。此為第十破魔法門。海意!如是十種破魔法門,若諸菩薩勤行修習者,即當超越一切魔事。」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六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說是破魔法門時,一切魔宮皆悉暗暝,六種震動,如佛初坐菩提道場,未成正覺居菩薩位,爾時眉間放大光明,而諸魔宮亦皆暗瞑,同於今日,等無有異。是時諸惡魔眾,見斯廣大變異之相,速疾嚴整於四兵眾,猶如往昔詣菩提場所莊嚴相;今者亦然,領四兵眾,廣三十六由旬,皆悉遍滿,來至世尊大寶莊嚴大集會所。以佛世尊威神力故,而悉不能還復魔宮。又佛神力,魔眾來時,或見餘諸剎土有佛世尊,與不退轉諸菩薩眾,化度眾生,及斷諸有結證阿羅漢者,或有正見具足補特伽羅。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海意!汝今見此諸惡魔眾如是莊嚴來眾會不?」

海意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言:「海意!是諸魔眾至此會中,於我正法欲興難事,而汝今者當何所為?」

海意白言:「世尊!我今以此惡魔之眾,置於他方諸樂莊嚴世界之中。」

爾時,會中尊者舍利子,即白海意菩薩言:「善哉,大士!諸樂莊嚴世界,為在何所?其佛說法復何名字?」

海意菩薩言:「尊者舍利子!東方去此佛剎,過十二殑伽沙數等國土,有世界名諸樂莊嚴;其土有佛,號曰摧魔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見在說法。以何緣故而此世界名諸樂莊嚴?尊者!謂彼世界有諸樂事、諸功德事、諸莊嚴事,若廣宣說彼勝妙事,縱一劫中說不能盡。以是緣故,其世界名諸樂莊嚴。又其佛號摧魔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者,謂彼世尊初坐菩提道場居菩薩位,未證一切智時,身放光明普照諸魔。其光所照,彼魔界中百俱胝魔眾,而一一魔各有千俱胝眷屬,是時諸魔詣菩薩所,欲於菩薩興諸難事。而此菩薩威神力故,其魔不能作諸障難,即時各發希有之心,向彼菩薩歸依頂禮,菩薩即為如應說法。魔聞法已深心清淨,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後彼佛證道果已,是故立名摧魔如來。又復彼佛,於過去世莊嚴劫中,居菩薩位時,名降伏魔。今此賢劫之中,得菩提已,能令諸魔發菩提心而為承事。其佛但為諸菩薩眾,唯說最上大乘之法,無復二乘之名。尊者!是故我今置此魔眾,往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置於彼已,使諸魔眾不復興於魔之事業。於彼佛剎,與其降伏魔菩薩,同發菩提心已,圓滿菩提分法。」

爾時,諸惡魔眾聞是語已,生大驚怖身毛悚豎,即欲離彼眾會,以佛威神力不能去,又不能隱蔽其身而極增懼,即各向佛歸依頂禮,作是白言:「救我。世尊!救我。善逝!無令海意菩薩置我於彼世界之中。」

爾時,佛告諸魔眾言:「汝等諸魔勿生驚怖,菩薩大士於諸眾生不起嬈害。汝等應當自於海意菩薩之前求忍悔謝,必當為汝善作救護。」

爾時,魔眾即各合掌,向海意菩薩稽首白言:「我今悔謝大士。忍可!勿置我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如我所作,不復第二往彼眾會。」

海意菩薩言:「諸魔當知!我今於汝無復可忍。何以故?菩薩於一切眾生,究竟常忍。汝等諸魔今宜往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觀彼世界眾莊嚴事。彼摧魔如來,於汝魔眾無所嬈害。」

爾時海意菩薩,即舒右臂金色晃耀,安於魔頂而為加持,作如是言:「若法真實,此真實語,諸菩薩者於法無慳亦無秘吝,以此真實語故,如我所有如是神力,令此魔眾皆悉獲得。」海意菩薩作是語已,而諸魔眾即得自在神力具足。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而諸魔眾,於此會中隱身不現,於須臾頃,到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皆是海意菩薩加持力故。是時魔眾到彼國已,即詣摧魔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頭面著地禮佛雙足,右繞七匝退住一面。於是彼佛剎中有一菩薩,名降伏魔,見是相已,白其佛言:「世尊!今此劣弱尠有威光,狀貌異常人可惡者,從何所來?」

其佛答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佛剎,過十二殑伽沙數等世界,有一世界名曰娑婆,彼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今現在彼大寶莊嚴道場,廣大宣說大集會正法。復有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出過算數諸大菩薩,皆悉來集聽受正法。而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海意,善被不可思議大堅固鎧,而能請問釋迦牟尼如來如是正法。當說法時有惡魔眾,至彼會中欲興難事,於是海意菩薩大士,置其魔眾而來至此,為欲化度作成辦故。」

爾時,降伏魔菩薩白諸魔言:「我等今者與汝諸魔,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我昔亦甞處於魔類,於諸眾生種善根時而生障難,其後於此如來法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今時汝等諸魔,宜應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諸魔深心堅固,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心已咸作是言:「我等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復作魔之事業。」於是降伏魔菩薩,即命其魔,同處於彼眾寶莊嚴師子之座,而勸請言:「善男子!云何是彼釋迦牟尼如來所說大集會正法,隨汝所樂今當演說。」

爾時,諸魔承海意菩薩威神之力所加持故,尋即處於師子之座,從其口門及諸毛孔出清淨音,猶如釋迦牟尼如來所說大集會正法,如是文字、如是章句,一一宣說滿足無遺,於其中間亦無增減。時降伏魔菩薩,於其魔所,得聞如是大集會正法已,生希有心,白彼佛言:「世尊!我今欲見娑婆世界及釋迦牟尼如來;又欲見彼海意菩薩並十方世界所來集會諸大菩薩摩訶薩眾。」

時彼世界摧魔如來,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名曰普現一切色相,是光遍照西方去此十二殑伽沙數等諸佛剎土乃至娑婆世界,廣大明耀相續不斷。彼諸樂莊嚴世界諸菩薩眾,皆見釋迦牟尼如來在於大寶莊嚴道場之中,處百千種色相嚴飾寶師子座,為十方世界諸來集會大菩薩眾,廣大宣說大集會正法。又復見此娑婆世界大水盈滿,猶如大海,普觀是中悉無障礙。又見十方世界所來集會諸大菩薩,各各坐於眾寶莊嚴大蓮花上,聽受正法,其花縱廣一俱盧舍。而諸大士見是相已,生歡喜心適悅慶快,即以妙花,遙向釋迦牟尼如來散擲供養。所散之花,以佛世尊威神力故,悉於釋迦牟尼如來頂上,結成廣大殊妙花蓋。時此佛會,一切大眾見是花蓋於佛頂上乘空而住,生希有心,俱白佛言:「世尊!今此花蓋從何所來?」

佛言:「諸仁者!而此花蓋,是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菩薩大眾,遙向此會散擲妙花而伸供養。」

而此眾會,咸白佛言:「世尊!我等樂欲見彼諸樂莊嚴世界及彼世尊摧魔如來,亦欲見此所往諸魔之眾並其世界所施作事。」

爾時,世尊,知其眾會之所樂欲,即告海意菩薩言:「善男子!今此眾會樂見諸樂莊嚴世界,亦欲見彼摧魔如來。汝可現之,使諸大眾咸悉瞻奉。」

於是海意菩薩承佛教勅,即時於其足十指間,放十千光明,其光普照東方去此十二殑伽沙數等諸佛剎土乃至諸樂莊嚴世界,廣大明耀相續不斷。時此會中一切大眾,悉見諸樂莊嚴世界,及得見彼摧魔如來。又見諸魔在彼佛會,處於法座,廣為眾說大集會正法。此會大眾見是相已,生希有心,各各從於蓮花座起,遙向摧魔如來合掌頂禮,各以妙花散擲供養;所散之花,以佛世尊威神力故,於彼摧魔如來頂上,結成廣大妙花樓閣。

爾時,魔眾白彼摧魔如來言:「世尊!我等今欲還復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

彼佛告言:「諸善男子!汝可還復,今正是時。」於是諸魔頭面著地,禮彼佛足,右繞七匝,以海意菩薩威神力故,於彼剎中隱而不現,經須臾頃還於娑婆世界,到已頭面禮釋迦牟尼佛足,右繞七匝,退住一面攝心諦意恭敬歸向。

爾時,尊者舍利子告諸魔言:「諸仁者!汝等見彼諸樂莊嚴世界不?」

諸魔答言:「我等已見。尊者!彼土希有清淨可愛,是為清淨無垢最上所居。我等見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尊者舍利子言:「諸仁者!汝等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復作諸魔事業。」

魔言:「不也。尊者!若有善住深固心者,諸菩薩眾乃能施作諸魔事業。何以故?如諸菩薩善住深固心者,即有力能隨其所應發起魔事。以是緣故,尊者當知!諸有菩薩施作魔事,此說即是佛之事業,非魔事業。」

爾時,諸魔於此佛剎現神變已,此眾會中,有二萬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魔眾中,復有一萬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異口同音作如是言:「世尊!我等悉願生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作是語已,於是釋迦牟尼如來即記之曰:「汝等當生彼佛剎中。」

爾時,海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菩提之法,諸魔外道多生障難。惟願世尊威神建立,令此正法久住世間,復於如是甚深經典攝受護持。世尊!若此經典,得佛如來所加持故而不隱沒,受持讀誦廣大流佈,令諸魔眾伺不得便。」

佛告海意菩薩言:「海意!我今建立此之正法。若有眾生欲發精進,種諸善根為作成熟,化度之者,當於如是甚深經典,如法受持為他演說。」

復次,佛告海意菩薩言:「汝今諦聽,極善作意!今為汝說呼召四大天王秘密章句,而此章句速能召集四大天王,有此正法之處來為作護,亦當攝護其說法師。」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一句) 三彌(引)(二) 三摩散底(三) 薩囉尼(引)(四) 娑(引)囉嚩底(五) 達泥(引)(六) 達那嚩底(七) 度度彌(引)(八) 度度摩底(九) 阿(引)縛哩多(二合)泥(引)(十) 阿末裡(引)(十一) 尾末裡(引)(十二) 尾囉[口*爾](引)(十三) 葛葛哩(引)(十四) 葛葛尼(引)(十五) 虎魯(十六) 虎魯嚩底(十七) 虎魯散提(十八) 儞哩伽(二合、引)薩儞(十九) 阿(引)嚩致(引)(二十) 尾嚩致(引)(二十一) 末末枯末底(二十二) 摩(引)囉[口*爾]帝(引)(二十三) 尾戍提(引)(二十四) 尾戍馱嚩底(二十五) 彌彌裡(引)(二十六) 末努(引)賀囉莎(引)賀(引)(二十七)

「海意!如是秘密章句,速能呼召四大天王來護持此甚深正法,及能攝護其說法師。又此章句,能令法師善說此法,如所作已諦觀四方起大慈心。是時四大天王以此秘密章句所呼召故,皆來攝受諸說法者。」

爾時,四大天王現在此會,即從座起前詣佛所,合掌頂禮而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於此最上甚深正法,真實了知,而能為他如理宣說者,我等四王並諸眷屬,常來營衛護持正法,復當攝護其說法師,令無障難及無衰惱。」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七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復次,海意!我今為汝宣說呼召帝釋天主秘密章句。而此章句,速能呼召帝釋天主,來護正法。」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一句) 惹曳(引)(二) 惹野嚩底(三) 阿胝(引)(四) 摩酤哩(引)(五) 悉馱末底(六) 戌毘(引)扇底葛哩(引)(七) 那禰(引)儞(引)(八) 難(引)帝(引)(九) 難(引)多末底(十) 怛哩葛(二合)哩(引)(十一) 叉曳(引)(十二) 叉野目契(引)(十三) 阿嚩吒儞(十四) 尾嚩吒儞(十五) 波哩嚩吒儞(十六) 波哩砌(引)禰(引)(十七) 悉蜜哩(三合)底(十八) 悉蜜哩(三合)底散提(十九) 阿(引)誐蹉憍(引)尸迦儞哩[口*爾](二合)多(引)(二十) 阿蘇囉(引)惹煬底禰(引)嚩(引)(二十一) 三摩踰(引)帝(引)阿(引)半努(引)(二十二) 達哩摩(二合)怛哩[口*爾](二合)覩(引)囉摩(引)呬(二十三) 莎悉爹(二合)野曩部(引)多(引)喃(引)摩(引)囉叉(引)達哩摩(二合)左(引)哩赧(引)(二十四)

「海意!如是秘密章句,而能呼召帝釋天主,有此正法之處,來為作護,及能攝護其說法師。而彼法師,應當以此秘密章句,作持誦已,潔淨身心,依法沐浴,著新淨衣,處師子座;向於東方散擲妙花,祈求諸佛,願賜攝受;於諸眾生起大悲念,虔想帝釋天主哀愍,故來為我安布聽法之眾,令其嚴肅;復令此陀羅尼文句和合。如是等事現前所作,若彼法師,內心清淨戒行潔白,即能令其帝釋天主來為攝受,安布眾會,和合文句,善作加護。」

爾時,帝釋天主現在此會,即從座起前白佛言:「如世尊勅,於後末世,若有法師而能受持此正法者,我當往彼,為其安布眾會,和合文句,而作加護;又此正法所在之處,為其攝受,令法久住。世尊!又此正法於後末世,我當為彼三十三天諸天子眾,常廣宣說。何以故?今此正法,即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菩提之法,佛所讚故。又復我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菩提之法,起尊重已,是故我當說此正法。」

爾時,世尊讚帝釋天主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能作師子吼,發如是言,於後末世護持正法,如汝所言應如是行。又憍尸迦!以此正法攝受力故,能令諸天隨所願求常得最勝,阿修羅眾威光退失。

「復次,海意!我今為汝宣說攝伏諸魔天眾秘密章句,而此章句,速能攝伏諸魔天眾,來護正法。」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一句) 設彌(引)(二) 設摩嚩底(三) 設彌多設訖囉(二合)(四) 盎酤哩(引)(五) [牟*含]酤哩(引)(六) 摩(引)囉[口*爾]帝(引)(七) 葛囉(引)膩(引)(八) 枳(引)踰(引)哩(九) 帝(引)野囀底(十) 烏路(引)野儞(十一) 尾設奼(十二) 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三) 摩羅(引)缽那曳(引)(十四) 枯枯哩(引)(十五) 珂誐(十六) 誐囉(二合)細(引)(十七) 誐囉(二合)薩泥(引)(十八) 烏目契(引)(十九) 缽囉(引)目契(引)(二十) 阿(引)目契(引)(二十一) 設彌多(引)儞薩哩嚩(二合)誐囉(二合)賀滿馱那儞(二十二) 儞屹哩(二合)係(引)多薩哩嚩(二合)波囉缽囉(二合)嚩(引)禰那(二十三) 尾目訖多(二合、引)摩(引)囉播(引)捨(引)(二十四) 塞陀(二合、引)必多(引)沒馱母捺囉(二合、引)(二十五) 阿耨捺伽(二合、引)致多(引)薩哩嚩(二合)摩(引)賴(二十六) 蘇左哩多缽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七) 尾誐蹉覩薩哩囀(二合)摩(引)囉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八)

「海意!如是秘密章句,而能攝伏諸魔天眾,復能消除一切煩惱。彼說法師,以此秘密章句作持誦已,處於法座,普觀眾會悉住道場,廣運無量大慈之心,當於己身起醫王想,法如藥想,於聽法眾起病人想,於佛如來起正士想,法眼不失起久住想。如是等事,以此秘密章句加持力故,現前施作,廣為一切如應說法。是時周匝百由旬內諸魔天眾,悉不能來作破壞事。設復諸魔至法會者,亦復不能作諸障難。」

爾時,諸魔天眾現在此會,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我今見此海意菩薩大士,以威神力加持我故,置我於彼諸樂莊嚴世界之中。世尊!我今最初已悉棄捨諸魔事業,是故我等於此正法常當護持。後末世中,若城邑聚落若僧坊中,有人宣說此正法者,我等往彼,離諸慢心,恭敬、尊重、專注聽受。」

爾時,世尊讚諸魔言:「善哉,善哉!汝等諸魔而能尊重如是正法,最先已捨諸魔事業。汝等今於如是法中有所獲得,此由海意菩薩大士神力所致。

「復次,海意!我今為汝宣說呼召娑婆界主大梵天王秘密章句。而此章句,速能呼召大梵天王,來法師所當為作護。」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怛[寧*也](切身)佗(引)(一句) 昧怛囉野(三合、引)哥(引)哩(引)(二) 葛魯拏(引)哥(引)哩(引)(三) 母禰多(引)哥(引)哩(引)(四) 烏閉(引)叉(引)哥(引)哩(引)(五) 沒馱(引)哥(引)哩(引)(六) 達哩摩(二合、引)哥(引)哩(引)(七) 僧伽(引)哥(引)哩(引)(八) 蘇訖哩(二合)多尾左曳(引)(九) 摩賀(引)尾多(引)泥(引)(十) 儞瑟波(二合)哩(引)那祇(引)(十一) 烏惹缽底(十二) 烏儒(仁祖切)誐彌(引)(十三) 達哩摩(二合)那捺儞(十四) 薩爹缽囉(二合)底瑟奼(二合、引)那(十五) 烏波缽底尾戍提(引)(十六) 莎唧覩缽設彌(引)(十七) 咩嚩路(引)葛野沒囉(二合)賀摩(二合)末踰(二合)底瑟奼(二合)(十八) 三摩(引)地阿(引)吠(引)叉(十九) 達哩摩(二合)左囉赧酤嚕(二十) 薩達哩摩(二合)波哩誐囉(二合)[亢*欠]訖哩(二合)多摩耨播(引)羅野(二十一) 沒馱泥帝零(二合)摩(引)咩嚩親那(二十二) 娑摩(二合)囉多達哩摩(二合)作葛囉(二合)缽囉(二合)嚩哩多(二合)喃酤嚕(二十三) 薩埵(引)尾輸(引)達喃缽囉(二)底屹哩(二合)賀(引)拏(二十四) 達哩摩(二合)那誐囉播(引)羅(引)擔(引)(二十五) 沒馱(引)提瑟奼(二合、引)喃摩(引)尾酤(引)缽野(二十六)

「海意!如是秘密章句,而能呼召大梵天王。其說法師以此秘密章句作持誦已,應當依止梵行,住無礙心,隱密諸根,善護諸念,所言決定。於其身業善令清淨,於其語業真實攝護,善固心慧,善修忍行,善淨戒蘊,善發精進之力,善持多聞諦,善觀想令心調暢,極利慧根,善修正行,善護菩提心,善修慈觀,安立大悲,普令眾生畢竟解脫一切苦惱,普令眾生獲得妙樂。其說法師起是心已,當處師子之座,祈求大梵天王,願垂攝受,然後如應為佗說法。即時大梵天王與諸梵眾,來法師所而為護持。又復,海意!其說法師應當覺知。大梵天王至法會時,有諸善相,所謂一切眾會咸起慈心,或復眾會諸根無缺;或復互相安住菩提法中;或復愛樂法及法師,起尊重想;或離諸染污;或專注一心離散亂意;或復繫念於諸善法;或攝斂諸念止絕外聞,諦意聽法;或於法師所,昔未曾說,昔未曾聞諸妙法門,聞已能說。若有如是等諸相現時,當知即是大梵天王來至法會。」

爾時,大梵天王現在此會,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在在處處若復有人宣說如是甚深正法者,我居梵界雖有無量禪定之樂,悉能棄置,即當往彼說法師所為作加護。世尊!加護之法,有其八種。何等為八?一者、加護其念,令彼如所聞法而不忘失;二者、加護其慧,令彼於甚深法不相違背;三者、加護其行,令彼於義皆悉解了;四者、加護辯才,令彼斷諸疑惑;五者、加護記說,令彼一切語言音聲聞者皆喜;六者、加護化度之法,令彼超勝一切眾會;七者、加護現法光明令無暗鈍;八者、加護得出離門,令其依法修證。世尊!我以如是八法,善作加護其說法師,而復我等於法師所,密常營衛令法久住,諸魔怨諍咸悉除滅;此等皆是如來威神之所建立,令其正法廣大流佈。」

爾時,海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今此正法,惟願世尊威神建立,使令久住。於佛如來入涅槃後末世之中,若有深種善根諸眾生等,令得如是甚深經典,受於手中,或安篋笥展轉流佈令不隱沒。」

爾時,世尊受海意菩薩伸勸請已,即於眉間放眾色光,其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廣大明耀。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藥草、樹林、砂石如是種類,蒙光照觸,皆悉變成如來形像。所變之像,皆於大寶莊嚴道場之中而為供養。以佛威神所建立故,其所變化如來之像,即時各各異口同音作如是言:「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威神建立此正法故,即彼十方一切如來,亦以威神共所建立。若彼諸佛威神建立故,即彼諸魔不能作其障難。世尊!正使魔眾其數猶如殑伽沙等,威勢增強盡其勇力,畢竟不能於此正法而興難事。所以者何?假使大地分裂破壞,一切大海而悉枯涸,諸須彌山碎若微塵,風可繫縛,日月墜地,空現色像,火中得水,水中得火,四大種中各有異性,一切眾生而同一心,虛空與地二事相合;假使若有如是等事,而亦不能於佛如來加持力中,而有少法可動可轉。」

爾時,世尊即舉右手,置於尊者阿難頂上,而告之言:「阿難!汝當受持此之正法,於後末世廣宣流佈,令得受持讀誦演說,使佛正法久住世間。」

爾時,海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見何義故,乃以如是甚深正法,付囑阿難苾芻?而阿難者具分限智;此會中有諸大菩薩,念慧深廣猶如大海莫知淵際。此諸菩薩不付囑邪?」

佛言:「海意!非彼阿難己之慧力,而能受持如是正法,皆由如來威神建立。汝今當知!於後末世有諸眾生,於阿難所,聽受如是甚深正法,聞已信樂,生大歡喜,發希有心應作是言:『皆是如來不可思議威神建立,聲聞之人乃能如是受持甚深廣大經典。』此即如來威神加持力故。」

時眾會中,或有天人作是思念:「彼海意菩薩,念總持力豈有間邪?何故世尊但說阿難多聞第一?」

爾時,尊者大迦葉知眾有疑,觀察大會,前白佛言:「世尊!海意菩薩念總持力豈有間邪?何故世尊但說阿難多聞第一?」

佛言:「迦葉!假使殑伽沙數等佛剎土中,攝聚眾生皆悉遍滿。於汝意云何?彼眾生界寧為多不?」

迦葉白佛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迦葉!正使如是諸眾生等,無前、無後一時皆得人身,一一皆具念總持力,悉與尊者阿難等無有異。若以如上諸眾生等念總持力,比海意菩薩念總持力,百分不及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迦葉!此海意菩薩,能以十方諸佛世尊所說之法,皆悉任持而無障礙,非於一佛、二佛所說之法無障礙故。譬如天雨入大海中,非但容受一渧、二渧而無障礙,乃至容受一切雨滴悉無障礙,而彼大海不增、不減。海意菩薩亦復如是,悉能任持諸佛世尊所說之法,皆無障礙,非於一佛、二佛所說之法無障礙故,而是菩薩念總持力,亦無增、減。」

說是法時,會中有八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咸作是言:「我等當願各得念總持力,如海意菩薩。」

爾時,會中諸天及人,各以妙花向佛世尊及海意菩薩,散擲供養。於是會中有一菩薩,名蓮花莊嚴,前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甚深法門,聞已信解,受持讀誦,如理伺察,依法修行者,是人得幾數福?」

爾時,世尊即說伽陀,答蓮花莊嚴菩薩曰:

「正使大千世界中,  遍滿真金用施佛;
 聞是法藏信解時,  此福比前為最勝。
 正使十千世界中,  滿中珍寶施如來;
 若能持讀此深經,  其福比前不可數。
 又若十千世界中,  滿中珍寶廣行施;
 若能宣說此深經,  其福勝前不可數。
 正使千俱胝剎土,  廣積珍寶滿其中;
 普施諸佛世間尊,  修行此法勝於彼。
 十方殑伽沙數量,  寶嚴佛剎施如來;
 此法真實修學時,  其福比前不可數。
 四種法具無邊福,  佛亦不能說邊際;
 發菩提心並護法,  起大悲及修法行。
 四種法具無量福,  智者聞已不生疑;
 虛空界與眾生界,  菩提心及諸佛智。
 我此宣說正法寶,  震動十方俱胝剎;
 放淨光明及雨花,  不鼓自鳴百種樂。
 一切菩薩大智士,  發最勝心伸偈讚;
 聞此所說妙法門,  各得善利無虛果。
 從我得聞如是法,  眾生普獲諸善利;
 皆由如來所護持,  令菩提心無忘失。
 千俱胝數十方佛,  各各合掌而頂禮;
 稱讚德海大聖尊,  善住加持釋師子。
 天、龍、修羅、緊那羅,  乾闥婆及夜叉等;
 梵王、帝釋、護世天,  各處空中作是語:
『願釋師子久住世,  最上正法無減沒,
 勇勐菩薩聖眾尊,  護持如是深妙法。』
 有受持此法眼者,  我等當往現其身;
 於彼尊重及策勤,  密護令其無衰惱。」

爾時,世尊告海意菩薩言:「海意!今此正法是大法眼,是妙法印,是勝法幢,抉擇諸法,分別諸法。而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皆說是法。海意!我先已說,汝等應當尊重恭敬,志誠堅固如理修行。」

佛說此經已,海意菩薩等諸大菩薩摩訶薩眾,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會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八

澂舉意刻藏,趙水臣歷授此方撰述數卷,讀之,心知其非佛語,不願刻,送還水臣。後得《淨印經》,則字字句句,無非甚深玅義。信是世尊金口所宣,快意踴躍。數十年前,曾夢大水充滿世界,而人民國土都無損礙。澂游衍其中,如常安樂。覺而異之,此非心想所及,無乃妖祥乎?今是經首,稱瑞應,適與夢符;則昔之現夢,今之值經,似非偶然。澂願藉是因緣,首度先父大學士文靖公嚴訥,先母一品夫人吳氏,即生蓮界,見佛聞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次度一切冤親,一切眾生,悉成佛道,有一眾生不得度者,澂不取自度。

萬曆三十六年,歲在戊申,十月朔吉,邵武守道澈嚴澂書。